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0 00:36:23| 人氣3,6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麥克李的天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坦白說,《天使薇拉卓克》電影本身,並沒給我太多的感想,因為我對墮胎爭議性完全不感興趣,我實在搞不懂那些反對墮胎的人心裡在想什麼碗糕,有什麼好爭議的…。不過,贊成或反對墮胎,其實根本不是麥克李的重點…。

先談一下麥克李吧。那是1996年的金馬影展,還記得是在豪華戲院吧,當我一看完《生活是甜蜜的》,我的胸口湧上一股冷暖交雜的激流。他怎麼能把一個超級平凡的家庭故事拍得這麼神經質、這麼英式幽默、這麼絮絮叨叨卻又處處流露著生命的智慧?他不會去刻意包庇很多時刻必要的殘酷,卻又會聰明地、偶然地放出一股溫暖。我馬上追看了麥克李1971年的處女作《黯淡時刻》Bleak Moments、1996年在坎城大放異彩的《秘密與謊言》,以及傳說中憤世嫉俗有夠經典的《赤裸》,就連《英倫絕路(厚望)》都想盡辦法挖到錄影帶,好好膜拜一番。

《黯淡時刻》是一部表面上看似平淡,實則有著石破天驚威力的處女作,得到了當年的盧卡諾影展金豹獎。接下來的七0年代,麥克李為BBC拍了好幾部「Play for Today」影集,1977年舞台劇改編的電視劇《艾比嘉的派對》Abigail’s Party,即是其中經典,女主角Alison Steadman(她在《生活是甜蜜的》中的自然演出,是我心目中影史最佳演出之一)更是當時的導演夫人(根據IMDB資料,她和麥克李在2001年離婚了)哩。Alison在片中的矯揉造作、強烈控制欲,恰好與《黯淡時刻》裡Anne Raitt飾演的羞怯希薇亞成為麥克李此後作品中,兩極端點的典型英倫女性。一個矯揉造作、嘮叨;一個害羞、低調、神經質得過份,這兩個典型的階級地位,不一定是對立的(雖然中產階級往往被形容成矯揉造作)。近年的《紅粉貴族》、《秘密與謊言》及《折翼天使》的女性角色,也都可以和這兩個角色互通聲氣。在新作《天使薇拉卓克》中,薇拉那羞赧女兒艾索畏首畏尾的神色,害羞地與雷格談戀愛的模樣,幾乎是《黯淡時刻》的希薇亞與彼得一場狀況百出約會的溫柔更新版;至於薇拉那位裝模作樣的妯娌,就是《秘密與謊言》的姑嫂變奏了。

《天使薇拉卓克》的開場,當低沈的大提琴音符飄出來時,又勾起了我對《赤裸》、《秘密與謊言》的回憶。嚴格來說,我喜歡把麥克李的電影分成兩條路,《秘密與謊言》、《赤裸》、《折翼天使》,以及最新的《天使薇拉卓克》,無寧氣氛是較為陰鬱的,恰巧的是,這幾部電影的配樂都是Andrew Dickson。這一回,麥克李的班底(萊絲莉曼維爾、露絲辛、萊絲莉夏普、吉姆伯班……)依舊不計較戲份多少,彷彿同學會般前來共襄盛舉。雖然胖胖的提摩西史波缺席了(他可以說是麥克李的老班底中,得獎運最差的),但《天使薇拉卓克》找來同樣胖得可愛的艾迪馬森,簡直就是《生活是甜蜜的》的史波重現江湖。

當然,以上都不是《天使薇拉卓克》的重點,這只是屬於麥克李影迷的我自己的碎碎念樂趣。這回,麥克李重現了半世紀前的古典倫敦風情,恰好和《烈火亞當》的蘇格蘭景致互為對照。《天使薇拉卓克》有著拉斯馮提爾一向鍾愛的「純真」母題,免不了藉由這個撕裂的社會、野蠻的禮教、缺乏人性的法律、諷刺而毫不寬容的金錢、階級等等實質的、精神上的枷鎖,好好壓榨故事裡的純真代表 -- 也就是咱們的天使薇拉卓克女士一番(當然也包括她那體貼的丈夫與女兒)。來來去去央求墮胎的女人、女孩,簡短卻毫不模糊地勾勒出一幅時代塑像。那個年代的女性很悲哀,假如有錢的話,頂多指示悲哀少一些些。與薇拉的故事線平行進行的,是另一個不幸的有錢女孩如何合法墮胎,這也是電影裡最悲涼最殘酷最真實的諷刺。這位富家女孩的際遇,與其他非法墮胎女孩相較,已屬幸運,宛若截然不同的兩個時空。麥克李除了批判社會地位不公帶來的墮胎不公外,其實也揭露了更巨大的、更無力的魔障(尤其是故事收場時,獄中的薇拉與另兩位墮胎婆的對話) -- 生活在巨大的、噬人的舊時代封建思想中 -- 無論如何都逃不出去的。

不過麥克李終究是寬厚、溫暖而具有憐憫心的,他偷偷透露了法官與警察不動聲色的同情,他自然地藉由其他幾位非法墮胎婆的對話,賦出屬於那個錯誤年代的墓誌銘。《天使薇拉卓克》著上了麥克李所成長的戰後1950年代的懷舊顏色,他甚至在影片的最後,特別提字將本片獻給他的醫生父親與產婆母親。這兩個職業在這部電影中是在性別、階級上相互對立的,然而對麥克李的人生來說,這兩極卻也可以是溫暖的結合。所以,麥克李不像拉斯馮提爾一樣去操弄觀眾的同情心,好慰藉故事裡所有的殘缺,那些尖銳的、敏感的、爭議的種種,關於謀殺、關於背叛、關於禁忌,總是會隨著泛黃色的燈光,漸漸散去。薇拉卓克的純真善良,不會是馮提爾的白癡「良心三姝」的翻版,薇拉的母性、薇拉的寬厚,以及薇拉的簡單,讓這個角色昇華為1950年代戰後英國中下階層的中年女性的縮影了。

麥克李的電影之所以成功,劇本的自然真切與演員表現佔了很大功勞。事實上,麥克李一向鼓勵即興創作(improvisation),喜歡和演員一起發展劇本與對話,不去設限、而是鼓勵演員融入角色自我發揮(《愛在你手心》In Your Hands的丹麥女導演Annette K Olesen的處女作《甜蜜小災難》Minor Mishaps,即聲稱師法improvisation)。也因此,他可以讓女主角伊美黛史道頓的情緒起伏牽動著整部電影的節奏。從前一小時的平凡樂觀、總是把「A cup of tea」掛在嘴邊,到後一小時驚駭莫名,身為帝后製造機的麥克李,大膽而放心在伊美黛的臉上大大特寫一番。沒有非常情緒性戲劇化的哭天喊地,伊美黛的低聲啜泣、向丈夫告白時的羞愧(《折翼天使》收場前夫妻和解的畫面,跟這場戲的構圖很像)、崩潰,到後來帶點槁木死灰的黯淡,堪稱一次銀幕經典示範!

台長: Ryan
人氣(3,6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英國電影特區 |
此分類下一篇:沒有浪潮,只有大海 -- 英國電影的春天在何方?(上)
此分類上一篇:Love, in the Age of Innocence(II)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