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陸網友透過電視新聞,看到台灣的國會開會情形,常會感到不解的問我:
「你們台灣人開會,怎麼總是喜歡吵鬧打架呢?你看,我們大陸的人大和政協,整整齊齊,進退有序,是全世界最棒的合唱團,只有一個調,絕對不會有人走音的。」
其實一個民主社會,本來就是要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拿到議會來辯論聽證,爭取其他議員的認同。
當然,立場理念不同的人,一定會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積極辯護,大聲疾呼,互相指責批評,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大家意見都一樣,那何必浪費時間來開會。
開會就是要做理念意見的溝通協調,大家經過一番各自陳述和激辯後,進行表決,最後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也是民主議會的基本遊戲規則。
在台灣最近的電視新聞裡,看到兩大開會,不禁令我想起當年在台灣不斷上演的「山中傳奇」。所謂「山中傳奇」,原本是知名華人導演胡金銓的一部電影,但多少年下來,台灣媒體都習慣用「山中傳奇」來形容國民大會,因為國民大會總是在陽明山硫磺氣飄渺的中山樓開會。
中山樓,是兩蔣時代台灣的中華民國之「正統象徵」。是老蔣在1964年,為紀念孫文百歲誕辰,而在台北近郊的陽明山上,蓋起了這座古色古香,外型頗有大陸天壇模樣的中山樓。
為了與後來大搞文化大革命的北京政權「對比」,老蔣藉這棟樓來象徵他是中華文化的復興者與正統維護者。好長一段時間,台灣的鈔票上印的圖案都是中山樓。
。。。。。。。。。。。。
要談「山中傳奇」,我想先從一個七○年代發生在台灣的真實故事開始。
日治時代的台北高校,就是現在台北的超級明星高中建國中學,從1949年國府遷台開始,就有一位非常勤快的外省籍老工友,負責打掃辦公室的清潔、燒開水、倒垃圾,每天兢兢業業的在工作著。
二十多年過去了,到了七○年代,眼看老工友就快退休了。有一天早上,校長要接待訪客,請老工友去將會客室打掃一下。
這位老工友非但沒有像平時那樣勤快,立刻跑去打掃,反而笑著從口袋拿出一張紙交給校長,校長看完後立刻變了臉色,不但請他坐下,改請其他工友奉上茶水,然後再派司機送他回家。
大家以為這位老工友拿出來的,大概是什麼病情診斷書,校長同情他老人家,才這樣「優待」他嗎?抱歉!答錯了,老工友拿出來的是內政部發給他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遞補通知書」,通知他排在他前面的老國代已經死了,由他遞補成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必須從在1947年12月的南京開始說起。當時國民政府在中國舉行第一屆國大代表選舉。代表產生的方式有:
(一) 區域代表:665名
(二) 職業代表:380名
(三) 特種選舉代表:155名
(四)增加黨派及社會賢達之代表700人,這些由遴選產生。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是在1947年11月21日 至23日舉行,總名額為3045人,實際選出2961人,第一次會議報到人數為2841人。
但當時國共內戰如火如荼,很多地方根本無法選舉,於是有同鄉會選的,有省議會選的,有指派的,還有些國民黨已選上,卻硬被老蔣排除,換成青年黨或民社黨這些「友黨」參選人,真的是豈一個「亂」字了得。
。。。。。。。。。。。。
老蔣制定的憲法第28條規定:原本規定,「國民大會代表每6年改選一次。 每屆國大代表之任期至次屆國民大會開會之日為止。」, 第一屆國大第一次會議於1948年3月5日舉行。
但剛選完總統一年,馬上就江山易守,國府遷台。1953年10月第二任總統要在台灣選舉前,國代報到者為1041人,依序遞補242人,不足人數再按照35省遞補,但仍然不足憲法上所說需「三分之二出席」的數位。無法召開第二屆國大。老蔣於是採取以下辦法予以彌補。
第一是1953年要御用大法官重新解釋「至次屆之含義」為:「在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未能依法辦理選舉、集會以前,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自應適用該項條款之規定,俟將來形勢許可,再行辦理改選」。就這樣,在第二屆國代未選出以前,第一屆國代可以無限制的連任下去。難怪人們稱一屆國代是「萬年國代」或「老賊」。
第二是重新修訂出席大會代表的名額。改原「非有代表半數之出席, 不得開議」,改為「非有代表三分之一以上人數之出席,不得開議」。
第三是重新解釋「國民大會代表總額」含義。1960年2月,大法官會議解釋為「在當前情形應依法選出而能召集之國民大會代表人數為計算標準。」
老蔣用「解釋憲法」的手段「強姦」憲法,使第一屆國民大會永遠不必改選, 並先後於1954年5月、1960年3月、1966年3月、1972年3月、1978年3月、1984年3月、1990年3月召開了國民大會 第一屆第二次會議至第八次會議。
更可笑的是在1953年9月,老蔣緊急制訂了《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出缺遞補補充條例》,陸續將各省原本落選者,按得票多少順序,依次予以遞補缺額。但補到最後,所有參選者都補完了,有些還沒補到就先死了,最後乾脆連當年的投票者(省參議員)也遞補進來。
。。。。。。。。。。。。
1954年,第一屆國代屆滿任期,老蔣以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為藉口,不再重新選舉,從此這些中央級民意代表開始「無限期延任」。就這樣「老的不退,死了就補」,維持國民大會這個「花瓶」,而老蔣的大總統一職,也因此「無限期延任」至「鞠躬盡瘁」。
當然,老蔣死了之後,他的愛子得以入承大統,所以總統與國民大會的「無限期延任」傳統,也得以繼續發揚光大。成了老蔣「愛權之心,勝於愛國;愛子之心,勝於愛民」的最佳典範。
七○年代台灣被聯合國趕出來後,小蔣面對台灣民主化的呼聲,勉強1972年12月,舉行了第一次增額國代、立委補選,但國代名額只有「十五名」,立委更少到只有「十一名」,他們一直延任到1991年才全面改選,在此之前,台灣人稱這些由大陸來台的「資深代表」叫做「老賊」。
1972年3月21日,老蔣參選第5任總統。當然,依往例,只能有他一個候選人。這天榮總調派了全台北各醫院的救護車,從山上排到山腳,只是為了載這些老國代上山,當然也怕稍有閃失,立刻又少了一票。這些平均81歲的老國代,要選86歲的老蔣做總統。相形之下,老國代還是「年輕」了一點。
這群有的拿拐杖被扶來,有的坐輪椅被推來,有的躺擔架被扛來,有的插呼吸器,有的打點滴,有的挂尿袋,有的帶抽痰器。最壯觀的是還有「植物人」代表,在家屬與醫護人員「扶持」下,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開票後,在1316位國代中,蔣介石得到1308票,得票率98.9%,當選第5任總統,也是他在世時最後1任總統。
為了準備六年一次「神聖的選舉」,依往例每年都要由銘傳商專的校長包德明女士負責,親自甄選的一群女大學生,除了面貌要清秀,聲音要甜美,身高還規定160公分以上。尤其為了要穿合身的旗袍,讓身材凹凸有致,對入選者的三圍,更是有嚴格規定。
這些女學生為這些老國代所提供的服務,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扶老國代去廁所。但大家也不要胡思亂想,平均81歲的老代表們,即使讓女學生服務,那裡也只剩一樣功能了。
。。。。。。。。。。。。
1954年12月,老蔣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締約前雙方就先發表聲明,該約屬「防禦性質」,不含反攻大陸之作用。而且內容裡還規定「締約國所有『領土』等詞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台灣與澎湖」。
1958年中國對金門發動炮戰,老蔣擔心老美會像之前大陳撤軍一樣,又要求老蔣自金門撤軍,於是趕緊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發表聯合公報,老蔣再次答應放棄武力反攻大陸。老蔣為了得到美國援助,早已對外白紙黑字的承認不再反攻大陸了,可是對內卻還在欺騙台灣人民,天天嚷著「反攻大陸,消滅共匪」。
老蔣所吹噓的「反攻大陸」,與現在阿扁叫囂的「台灣獨立」,是人類歷史上最荒謬的兩大騙局。老蔣利用「反攻大陸」神話蒙蔽人民,對內實施白色恐怖,戒嚴一戒40年;對外挾中共以自重,向老美討價還價。他透過種種黨化教育,分化台灣人和大陸人,使他們互相猜忌,彼此孤立,以便操縱與統治,國民大會也成了他吹噓「法統」的工具。
1990年2月,國民大會最後一次選舉總統,雖然兩蔣都死了,但李登輝卻依然需要兩蔣當年留下的這個國會,為他穿上「國王的新衣」。752個老賊加小賊,上演了「山中傳奇PART 2」
當時已93歲的老代表吳敬群,身體狀況極差,必須由家屬代為舉手宣誓。不過比起其他由漂亮的女學生幫忙提尿袋,甚至要操作噪音極大電動抽痰機,他還算是身體「健壯的」。
來到中山樓報到的老代表們,大概也不會預料到,這竟是他們最後一次選總統的機會。然而山下的台北,國民黨的主流和非主流發生政爭,非主流企圖推翻李登輝政權。
2月19日到3月30日,選舉第8屆總統的國民大會召開,國民大會自行通過臨時條款,將任期延為9年,並提案擴權,成為太上皇政府。老賊的種種行為,終於引起社會公憤。
1990年3月16日,台灣的大學生學習對岸學生,發動「野百合學運」,反對這些老國代自行修憲、選舉總統、無人監督制衡,卻又拒絕全面改選,提出「老賊下台,全面改選」的口號。
一開始只有幾十個學生,自發性的在中正紀念堂抗議,但許多學生、教授、民眾自動自發的從台灣各地前來抗議,並有數名學生開始絕食,到後來連水也不喝。3月19日是最高潮,最多時中正紀念堂聚集了萬餘人。
3月21日,局勢越來越難收拾,在老美的壓力下,10名學生代表范雲等得以進入總統府。總統李登輝答應學生要求,召開國是會議,並展開對國民大會的檢討。學生代表走出總統府後,宣佈學生解散,第2天人群就全部解散了。
1991年5月1日,總統李登輝正式宣佈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91年12月舉行第二次國大代表選舉,「老賊」和「萬年國會」,在台灣正式走入歷史。
。。。。。。。。。。。。
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選出來後,自1992年1月起報到,任內共開了四次臨時會與第五次會議,新選的國代依舊大權在握,部分國代在會中倡議「兩院制」,與立法院互別苗頭。
國大因形象不佳,加上開會支出費用龐大,立委們曾責罵國大是「垃圾」,國大則反指立委是「蟑螂」,立法院揚言刪除國大預算,國大則揚言修憲廢掉立院。被媒體形容為「蟑螂與垃圾大戰」。李登輝為了避免滋生事端,於是立下立院、國大不同時開會的運作特例。
國大開會時間向來亂象不斷,營私自肥的新聞就沒斷過,中山樓屢次傳出種種利益交換、打架等負面消息。前國大副議長謝隆盛還在二屆國大時,因為與民進黨發生衝突,打架時造成一耳失聰。「山中傳奇PART 3」比前兩集的老賊演出時更精采。
二屆國大兩度修訂憲法增修條文,定期改選的新國代普遍年輕力壯,集會期間躍躍欲試,每每想要擴張國大職權,但有志難伸,不少國代遂將國大當成從政的跳板,紛紛轉戰立委,有的甚至出任監委。
到了第三屆國大,因任內李登輝三度發動修憲,尤其是以1999年9月的第五次修憲,最為驚天動地,是「山中傳奇」經典作。
因李登輝自己想延任,於是先放任國大擴權自肥,通過自行延長國代任期的憲法,一時之間輿情譁然。結果在老美壓力下,李登輝打消了延任的野心,延長國代任期的憲法也被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四九九號解釋,認定該次修憲條文失效。
結果在民情沸騰與老美壓力下,第三屆國大第六次修憲,將國大虛級化,如有必要就依政黨比例選出任務型國代,第三屆國代任期至2000年5月19日止,從此再也沒有第四屆國代了。
。。。。。。。。。。。。
2004年8月,立法院通過憲法修正案且公告半年後,2005年5月14日,選出所謂的「任務型國代」,從5月30日集會至6月7日,一舉複決通過「憲法修正案」,連帶終結在台灣憲政史上禍害半世紀的國民大會,以後修憲也由人民直接複決立院通過的憲法修正案。
2005年6月7日那一天,當最後一屆國民大會主席葉菊蘭敲下議事槌,宣佈散會的那一刻,台灣的國民大會就此消失,「山中傳奇」也終於宣告完全落幕。
因為台灣的總統已改由民選直接選舉產生,國大已經失去功能,「廢除國大」也成了全民共識。這一屆的國大代表們,就叫「任務型國代」,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自廢武功,也就是自己修改憲法來把自己廢了,從此國大關門大吉。
這次的「末代國大」比起老蔣時代開會的「風光」,實在成了「過街老鼠」,因為台灣民眾不願再浪費民脂民膏在國大身上,希望它趕快表決完就儘快打烊,所有媒體也都緊盯著國大的花費,不許它藉延長會議來多領幾天薪水。
既然這次國大的「任務」如此簡單 ,應該不用開太久的會。偏偏它在5月30日辦理報到後,隔了一星期才正式開會,據說這中間的6天照樣可以領錢,一天領台幣7000元,300 名國代就要花上國庫1200萬元以上的支出,一時間輿論大嘩,又批評國大「自肥」。
當然,台灣媒體對到底開會要支出多少,其實也不甚關心。反正中山樓也沒有當年穿旗袍的漂亮美眉,所以大家只關切的是他們「吃什麼」?原先是一家五星級飯店為國代們掌廚,據說一桌只要新台幣3000元(這價錢在台灣實在是平價的有點寒酸)。
但結果一吃下來,有的國代嫌菜色太差,根本不值一桌3000元。甚至有的國代不滿各界「關心」,認為根本不需要吃到3000元一桌的菜,後來國大秘書處乾脆改成每人發一盒新台幣100多元的飯盒,媒體不再「關心」,國代也吃得安心。
到了6月7日那一天,午餐時間居然沒「飯」吃了,原因不是沒錢用了,而是中山樓裡煮了幾十年飯的大鍋爐突然壞了,因此有菜無飯。這鍋爐用了有40年,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識趣的比國大代表更早一步「自行了斷」了。
對台灣民眾來說,中山樓的「山中傳奇」,見證著台灣民主政治的變化。也由於公投入憲、司法院接手處理正副總統彈劾案,國大的職權正式歸零,從此走入歷史。如今「山中傳奇PART 4」終於是正式完結篇了,獨留中山樓關上了紅色大門,關上了一切喧囂,等待「轉型」。
雖然中山樓已經被台北市政府定為「法定古蹟」,將進行公開招標,規劃做為國際會議廳。不過還沒招標,它就已先成為「觀光勝地」。因為凡是大陸來台旅遊人士,上陽明山時都樂於在中山樓前合影留念,成為僅次於「中正紀念堂」的觀光景點。
如果「山中傳奇」能為台灣帶來大陸觀光客,那也算是老蔣對台灣人民與這塊土地贖罪的最佳祭品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