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大學指考作文──與「惑」有關的詞語
【前言】
「惑」是今(98)年大學指考的作文題,當你看到題目時,你腦海中浮現的是哪些訊息?如:(一)「惑」是什麼?──疑惑、迷惑、困惑?(二)人為何會有「惑」?如何才能去「惑」解「惑」?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拜師、學習、閱讀、研究……等等都是可行的方法。(三)孔子說:「知者不惑」,他十五歲志學,但到了四十歲才達到「不惑」;我們是否也須付出二十五年以上的歲月,以期從「惑」,進而去「惑」解「惑」,直至「不惑」呢?(四)當然人因「惑」而生疑,促使我們不斷去認識周遭的事物、探索我們生活的世界,進而去創造發明,也才使人類由野蠻而邁向了文明。有智慧的人能「解疑釋惑」,對國家人民自然有正面且無盡的貢獻。
在此提供【與惑有關的詞語】,相信有助於各位的寫作。
※惑:ㄏㄨㄛˋ1.迷亂、欺騙。如:「蠱惑」、「誘惑」、「妖言惑眾」。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2.奇怪、懷疑。如:「疑惑」。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廣記˙卷四八八˙鶯鶯傳:「求之,則終不復鼓矣,以是愈惑之。」3.疑難。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惑志:ㄏㄨㄛˋ ㄓˋ疑惑、懷疑的心意。論語˙憲問:「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文選˙班固˙東都賦:「今將語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監于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惑星:ㄏㄨㄛˋ ㄒㄧㄥ 在天空中循一定軌道環繞恆星運行的星。亦稱為「行星」。
○惑突:ㄏㄨㄛˋ ㄊㄨˊ感覺突兀疑惑。醒世恆言˙卷十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喻氏從不曾見過朱恩,聽見叫他是賢弟,又稱他是孩子丈人,心中惑突。」
○惑眾:ㄏㄨㄛˋ ㄓㄨㄥˋ迷惑眾人。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師古恐其惑眾,斬了王浩。」西遊記˙第十回:「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眾。」
○惑溺:ㄏㄨㄛˋ ㄋㄧˋ迷惑沉溺。◎不可惑溺酒色。
○惑亂:ㄏㄨㄛˋ ㄌㄨㄢˋ妄造謠言,使人陷於混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惑術:ㄏㄨㄛˋ ㄕㄨˋ能使人迷惑的學說或法術。韓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學,天下之惑術也。」
○二惑:ㄦˋ ㄏㄨㄛˋ佛教謂見惑和思惑。見惑和思惑是二種很細微的煩惱。前者是見道位的聖人方能斷除,故稱為「見惑」,後者須更高境界的修道位聖人才能斷除。二諦義˙卷中:「若不斷二惑,見思無由成。」
○大惑:ㄉㄚˋ ㄏㄨㄛˋ很大的疑惑。◎生死問題是人生大惑,許多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在為它找尋解答。
○不惑:ㄅㄨˋ ㄏㄨㄛˋ1.不迷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2.孔子自稱四十不惑,後人因稱四十歲為「不惑」。如:「不惑之年」。
○迷惑:ㄇㄧˊ ㄏㄨㄛˋ1.不明事理、胸無所主。=迷惘、眩惑、誘惑、魅惑、蠱惑。荀子˙大略:「故民迷惑而陷禍患,此刑罰之所以繁也。」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2.無法弄清楚。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3.使人迷惑。莊子˙盜跖:「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
○困惑:ㄎㄨㄣˋ ㄏㄨㄛˋ因疑惑而不知如何是好。=疑惑。◎這個問題令人困惑。
○狐惑:ㄏㄨˊ ㄏㄨㄛˋ1.為狐妖所迷惑。聊齋志異˙卷二˙董生:「渠舊與妾善,不意為狐惑而死。」2.疑惑。朱子語類˙卷七十五˙上繫:「孔子只說『群疑亡也』,便見得上面許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3.病名。中醫上謂因傷寒失於發汗,溼毒無以排泄所致。主要症狀為咽喉部及前後陰潰瘍,因患者神情惑亂不定,臥起不安,故稱為「狐惑」。
○炫惑:ㄒㄩㄢˋ ㄏㄨㄛˋ迷亂疑惑。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張溫傳:「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原是打聽得潘富翁上杭,先裝成這些行徑來炫惑他的。」
○眩惑:ㄒㄩㄢˋ ㄏㄨㄛˋ迷亂而失去主張。=迷惑。淮南子˙氾論:「同異嫌疑者,世俗之所眩惑也。」
○淆惑:ㄧㄠˊ ㄏㄨㄛˋ混亂辨識,致生困惑。如:「淆惑視聽」。
○誘惑:ㄧㄡˋ ㄏㄨㄛˋ用技倆引誘、迷惑他人的心智。=迷惑、利誘、蠱惑、引誘←→勸告。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那時道教之行,莫盛於此時,推原其由,皆自徐知常有以誘惑聖聽也。」
○疑惑:ㄧˊ ㄏㄨㄛˋ=困惑、狐疑、懷疑、猜疑、疑心←→信任、信用、相信、斷定。
懷疑、不明白。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瓘恐維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文明小史˙第七回:「心下好生疑惑。又問兵役道:『廟裡後花園,可曾仔仔細細查過沒有?』」
○熒惑:ㄧㄥˊ ㄏㄨㄛˋ1.古代指火星。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句下司馬貞˙索隱引春秋緯˙文耀鉤:「赤帝熛怒之神,為熒惑焉,位在南方,體失則罰出。」漢˙王充˙論衡˙變虛:「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則嘉瑞臻,福祥至。熒惑之星,無為守心也。」2.迷惑、眩惑。=營惑、煽動、煽惑。漢˙桓寬˙鹽鐵論˙論誹:「夫蘇秦張儀,熒惑諸侯,傾覆萬乘,使人主失其所持。」
○惶惑:ㄏㄨㄤˊ ㄏㄨㄛˋ心中疑懼。=惶惶、惶遽。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呂凱傳:
「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惶惑。」
○辨惑:ㄅㄧㄢˋ ㄏㄨㄛˋ使混淆迷惑的問題清楚地顯現出真面目。論語˙顏淵:「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解惑:ㄐㄧㄝˇ ㄏㄨㄛˋ解釋心中的疑問。◎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
○媚惑:ㄇㄟˋ ㄏㄨㄛˋ以嬌媚的姿態使人迷惑。=狐媚。◎由於受到媚惑,使他做了錯誤的決定,導致事業的失敗。
○魅惑:ㄇㄟˋ ㄏㄨㄛˋ以美貌或媚態來迷惑人。=迷惑。◎美人計就是用美女來魅惑君王,使他荒廢朝政。
○鼓惑:ㄍㄨˇ ㄏㄨㄛˋ鼓動煽惑。=蠱惑。宋史˙卷三六三˙李光傳:「今又風示中外,鼓惑民聽,豈朝廷之福?」
○蠱惑:ㄍㄨˇ ㄏㄨㄛˋ誘惑,使人心意迷亂。=迷惑、誘惑、引誘←→針砭。唐˙白居易˙古塚狐詩:「何況褒妲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煽惑:ㄕㄢ ㄏㄨㄛˋ煽動鼓惑。或作「扇惑」。=鼓勵、鼓舞、鼓動、煽動、慫恿、熒惑。水滸傳˙第一回:「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好,故意安排這等去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狂道怎敢煽惑人心!」
○誘惑力:ㄧㄡˋ ㄏㄨㄛˋ ㄌㄧˋ產生誘惑的力量。◎音樂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我一聽音樂就會不由自主的打節拍。
○誘惑色:ㄧㄡˋ ㄏㄨㄛˋ ㄙㄜˋ某些動物特具的一種體色,用以誘惑他物近前而捕食之。如爪哇產的蜘蛛,體色如鳥糞,嗜食鳥糞的蝴蝶見而趨前,遂被捕食。
○了然不惑:ㄌㄧㄠˇ ㄖㄢˊ ㄅㄨˋ ㄏㄨㄛˋ非常清楚而不疑惑。紅樓夢˙第一回:「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了然不惑。」
○二缶鐘惑:ㄦˋ ㄈㄡˇ ㄓㄨㄥ ㄏㄨㄛˋ分辨不出缶、鐘兩種盛器的容量大小。比喻是非不明。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二:疑,不明確;缶、鍾:指古代量器。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淪陷,陷入迷惘,豈直二缶鍾惑而已乎?」
○大惑不解:ㄉㄚ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十分糊塗、迷惑,不懂道理。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瞭解。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生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不可思議、出人意料、百思不解、百思莫解、始料未及、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無法想像、難以置信、難明所以←→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豁然貫通。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土偶》:母疑涉妄,然窺女無他,大惑不解。
○心旌搖惑:ㄒㄧㄣ ㄐㄧㄥ ㄧㄠˊ ㄏㄨㄛˋ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比喻思緒不定,非常困惑。←→漠然不動。他被這些問題,搞得心旌搖惑,寢食難安。
○不惑之年:四十歲的代稱。到了四十歲已明白事理,不被世事所迷惑。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他大學畢業年僅二十,而光陰飛轉,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他已屆不惑之年,仍然沒有結婚的打算。
○年屆不惑:ㄋㄧㄢˊ ㄐㄧㄝˋ ㄅㄨˋ ㄏㄨㄛˋ年紀已到四十歲。◎他雖已年屆不惑,卻仍舊是光棍一個。」
○投杼之惑:ㄊㄡˊ ㄓㄨˋ ㄓㄏㄨㄛˋ比喻謠言眾多,就連最親信的人也會動搖堅定的信念。見「投杼」條。北齊書.卷三.文襄帝紀:「當是不逞之人,曲為無端之說,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授業解惑:傳授學業,解除疑難。授:教,傳授。惑:疑難。
○知者不惑:ㄓˋ ㄓㄜˇ ㄅㄨˋ ㄏㄨㄛˋ聰慧的人能深入了解,凡事不會疑惑不決。語出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者不惑:ㄓˋ ㄓㄜˇ ㄅㄨˋ ㄏㄨㄛˋ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智」文獻異文作「知」。←→庸人自擾。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流言惑眾:ㄌㄧㄡˊ ㄧㄢ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製造無根據的傳言,欺騙、迷惑大眾。指製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流言:無根據的話。《漢書˙卷八十四˙翟方進傳》:「今翟義、劉信等謀反大逆,流言惑眾,欲以篡位。」
○迷迷惑惑:ㄇㄧˊ ㄇㄧˊ ㄏㄨㄛˋ ㄏㄨㄛˋ意識不清楚。紅樓夢˙第六回:「彼時寶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
○迷惑不解:ㄇㄧˊ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弄不清楚、無法理解。指對謀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大惑不解、摸不著頭腦。◎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真令人迷惑不解。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眾瞧著她,迷惑不解。」
○迷惑視聽: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惑世誣民:指蠱惑世人。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極厭憎釋教,以為惑世誣民,最宜擯絕者。」《豆棚閒話.陳齋長論地談天》:「但我自有生以來,凡所聞見,皆其惑世誣名,蠹財亂倫之事,深可厭惡。」
○惑世盜名:ㄏㄨㄛˋ ㄕˋ ㄉㄠˋ ㄇㄧㄥˊ猶欺世盜名。欺騙世人,竊取名譽。迷惑世人以竊取名聲。漢˙徐幹˙《中論˙卷下˙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假先王之遺訓以緣飾之。」
○欺世惑俗:ㄑㄧ ㄕˋ ㄏㄨㄛˋ ㄙㄨˊ欺瞞世人,惑亂風俗。=欺世亂俗。◎這種欺世惑俗的事,是我們所不齒的。
○妖術惑眾:ㄧㄠ ㄕㄨˋ ㄏㄨㄛˋ ㄓㄨㄥˋ以邪怪的法術迷惑眾人。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此乃妖人,能以妖術惑眾,不可不除!」
○妖言惑眾:ㄧㄠ ㄧㄢ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用怪誕的邪說(荒謬的鬼話)去迷惑眾人。妖言:迷惑人的邪說。=巧言亂德、妖語騙人、惑人耳目、造謠惑眾、詭辭欺世、蠱惑人心←→由衷之言、持平之論、諄諄告誡。《漢書‧眭弘傳》:「妄設妖言惑眾,大逆不道。」周書˙卷五˙武帝紀上:「洛州民周共妖言惑眾,假署將相,事發伏誅。」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世上這些妖言惑眾的人,怎麼沒人治他一下子。」
○祅言惑眾:假借神鬼的名義,而迷惑別人。用騙人的話來迷惑群眾。=妖言惑眾。祅,同「妖」。祅言即妖言,騙人的話。惑,迷惑。漢書.睦弘傳:「妄設祅言惑眾,大逆不道。」漢書.張敞傳:「祅祥變怪,不可勝記。」荀子.正名篇:「忌諱不稱,祅辭不出。」祅辭即祅言。◎社會上有許多神壇都是「祅言惑眾」,欺騙無知的人,實在可恨!社會上有很多妖言惑眾的人,整天欺騙一些老人家,實在令人討厭。
○造言惑眾:ㄗㄠˋ ㄧㄢ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製造謠言,迷惑群眾。=造謠惑眾。清˙壯者˙掃迷帚˙第十回:「老兄六尺鬚眉,何苦同婦人女子一般識見,造言惑眾,說得天花亂墜,鑿鑿有據呢!」
○造謠惑眾:ㄗㄠˋ ㄧㄠ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 興造謠言,迷惑群眾。=市虎杯弓、以訛傳訛、相與訛言、流言蜚語、造言惑眾、無稽之談、謬悠之說。◎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自稱天師,造謠惑眾,糾集眾人起兵作亂。◎敵人搞陰謀,慣用的手法之一,就是造謠惑眾。
○訛言惑眾:ㄜˊ ㄧㄢ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以詭詐的話欺騙迷惑群眾。訛言:詐偽的話。=謠言惑眾。《元史˙卷八˙世祖本紀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謠言惑眾:ㄧㄠˊ ˙ㄧㄢ ㄏㄨㄛˋ ㄓㄨㄥˋ以詭詐的話迷惑群眾。=訛言惑眾。◎間諜最擅長以謠言惑眾,煽動人心。
○誑時惑眾:指欺騙迷惑世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蕃傳》:「況乃寢宿塚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污鬼神乎?」
○構詞惑眾:ㄍㄡˋ ㄘˊ ㄏㄨㄛˋ ㄓㄨㄥˋ設計言詞迷惑眾人。指散播不實的言論。=造謠生事。◎我們要看清事實,不要被構詞惑眾的人矇騙了。
○眩視惑聽:迷惑人的視聽。章炳麟《*書訂文》附《正名雜義》;「樊(樊宗師)盧(盧仝)諸子,憙(ㄒㄧˇ喜+心)為險怪,以眩視惑聽邪?」
○調三惑四:指挑撥是非。=調三斡四。《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調三惑四。」
○發蒙解惑:指啟發開導,脫離蒙昧,解除疑惑。發蒙:啟發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漢‧枚乘《七發》:「故曰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質疑辨惑:指提出疑問,請人解答並加以研究、辨析。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張彥清〕初從朱子游,得其大旨,後與李公呂質疑辨惑,造諧益深。」
○解疑釋惑: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解:解釋。釋:消除。漢‧孔融《薦禰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
○蠱惑人心:ㄍㄨˇ ㄏㄨㄛˋ ㄖㄣˊ ㄒㄧㄣ以謠言欺騙、迷惑、煽動人心。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惑人,搞亂人的思想。蠱惑:迷惑。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卻膽敢把這個反天逆地、阻礙進化、蠱惑人心的邪說謬論說將出來。」
○聽讒惑亂:ㄊㄧㄥ ㄔㄢˊ ㄏㄨㄛˋ ㄌㄨㄢˋ因聽信讒言,而迷惑為亂。三國演義˙第十八回:「詔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