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常常,我想起那雙手》無法完整閱讀時請點此處連結!
98年第一次國中基測六科量尺總分PR值及累積人數對照表
98年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各科目計分與寫作測驗閱卷工作說明新聞稿
98年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各測驗科目計分已順利完成。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各科答對題數與量尺分數對照表與六科量尺總分PR值及累積人數對照表已公告,敬請自行上網查詢,網址:http://www.bctest.ntnu.edu.tw。
此次寫作測驗題目是「常常,我想起那雙手」。考生應從「自己」的經驗、想法出發,聚焦在「手」,從「手」的形象、相關事件、個人思想意念等進行敘寫、說明,進而帶出那雙手與我的關係與情感。故本題的重點在於能否寫出「那雙手對我的意義」以及延伸之情感的深度。
多數考生以敘事、說明手法行文,並以抒情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心情。由於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因此大部分考生皆能選取相關材料發展,如:指揮交通的手、排球比賽中封網的手、彈鋼琴的手、及阿媽虔誠合十的手等。極多數考生以親人作為寫作材料,但由於考生整體寫作能力不同,雖然取材相似,仍能從立意深淺、結構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分出高下。
閱卷委員發現五、六級分多能在敘寫中表現「常常想起」所喚起的情感深度。例如:有的從「閱讀」中看到杏林子飽受病痛「摧殘卻不輟筆的手」,深受感動進而激勵自我;有的從父親作畫的手中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執著夢想所付出的辛勞」;有的藉著掃墓追憶阿媽那雙魔術師般的手。但有些考生雖寫到「手」,卻只是泛論不具特殊性的普遍經驗;或僅是在敘寫中,勉強生硬的將「手」放入文章以扣合題目,難以看出那雙手對個人的特殊意義或體會;這些文章除非表現特別精彩,否則最高只能得四級分。
評閱時一般會先注重考生的基本寫作能力,五、六級分的卷子則會更著重考生在立意取材、組織結構上是否有更進一步的表現。總體來說,今年考生取材豐富而多元,出現不少意涵動人的文章,行文流暢度提升,文不終篇的比例也普遍降低。有部分考生疑似背誦今年度學測範文應考,因無法緊扣文章主旨,難以獲得較高級分;也有極少數學生寫出自己姓名或劃記符號,違反考場規定,非常可惜。
http://www.bctest.ntnu.edu.tw/9801pr.html
九十八年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說明
九十八年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說明
試題研究組 5/24/2009
寫作測驗題目是「常常,我想起那雙手」。寫作提示放入說明當中,以利考生構思時可以自由運用。
陸、寫作測驗
一、試題型式
九十八年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採「引導式寫作」,包含一道題目及說明,測驗時間為五十分鐘。
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
說明:在成長過程中,或許有那麼一雙手,常常出現在你腦海。它可能是親人的手、老師的手,是農夫、畫家的手;也可能是乞求的手、掙扎的手,是撫慰、 指引的手……。每當你想起那雙手,心中就充滿感觸。請寫出那雙你常常想起 的手,以及它帶給你的感受、影響或啟發。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二、試題評量依據與目標
本試題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寫作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採引導式作文的型式,來評量學生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及標點符號等一般的、基本的寫作能力,希望能評量出學生是否具備以下基本能力:
(一)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能依蒐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進行寫作。
(三)觀察週遭事物並能寫下重點的習慣。
(四)能運用觀察的方法,適切的遣詞造句,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完整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五)能掌握敘事、描寫、說明、議論不同類型的寫作手法。
本題能同時結合課程目標中所要培養的「欣賞、表現與創新」、「表達、溝通與分享」的基本能力,進行寫作能力的綜合評量。試題生活化,切合國中生程度,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容易取材發揮,希望學生能依引導說明構思文章,就日常生活中取材,發表切身經驗與感受。
三、命題理念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曾經受過別人實質的幫助、扶持或精神上的撫慰、鼓舞,因為有這些滋潤、指引,生命得以成長、茁壯。藉由「常常,我想起那雙手」這個題目,學生寫作時可以呈現兩種層次、四種面向的開展性。
在層次部分,可分具象與抽象兩種手的書寫,前者讓學生可以審視自己人生歷程中,那雙重要的手、那個重要的人與自我生命、情感的關係,進而覺知自我內在的經驗,喚醒一份深藏於心底的感觸;後者則有乞求、掙扎、撫慰、指引等抽象層次的引導,學生可聯想至各種曾經觸動自己的情感,而有多元的書寫空間。
在面向部分,本命題兼顧如親師熟悉之人的手,或與自己無直接互動,卻可作為人生學習典範的對象,如農夫、畫家之手,及不同形象之手如乞求、掙扎等別具特殊意涵者;不同作用之手如撫慰、指引等涵攝溫暖光明者,提供學生充份選擇並能藉此展現描寫、說明能力,更可藉由手背後的故事及其所蘊含的意義與影響、啟發,延伸至敘述、議論等多種寫作能力。
題目說明中「農夫、畫家」的舉例,突破了以「家人、老師」為基本取材思考的慣性,而「乞求、掙扎的手」及「撫慰、指引的手」更提供不同形象、不同作用之手的舉例,期許學生書寫時可引發更多聯想的可能,也避免取材上的過度雷同。
四、寫作方向
學生可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取材,選取印象深刻且具有獨特意義的對象書寫,書寫向度可從具體事例、人我關係、個人情感等方面鋪展成文,描述那雙手背後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或從中受到的影響與啟發。
「那雙手」既是具象的實指之物,也是抽象的隱喻、象徵;「手」是日常生活中可實際觀察的對象物,人人皆可書寫而無取材困難之問題;程度佳者更可由實入虛,擴展至內在情感、思想觀念及影響、啟發之深化,而使書寫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寫作時,學生可藉由親師等熟悉之人的手與自我的情感連結,書寫心中那份珍惜與感恩之心,也可思考作為人生學習典範對象如農夫、畫家、音樂家、發明家……的那雙手對自我的鼓舞與啟發;或藉由那雙可能造成傷害、打擊的手,書寫自己如何面對創傷、超越傷痛;甚或書寫乞求、掙扎……之手,呈現自己的生活觀察與人性關懷。
http://www.twowin.com.tw/9805examine/images/9801description.pdf
DLI 數位學院
作文「常常,想起的那雙手」,可以是慰問指引、農夫畫家、乞求掙扎的手。一, 05/25/2009 - 17:13 — pt2
這次基測國文作文題目很有意思:「常常,想起的那雙手」。我想大多數同學會寫媽媽的手,父親的手。所以補教老師大多認為,題目不難,很好發揮,但是要寫到突出有特色,求高分,那可能得要寫出有別於一般同學的想法,而且要能敘述出感人的故事。
補教老師建議同學思路可以寬廣一些,比如可以寫老師或農夫畫家的手,也可能是乞求、掙扎的手,是慰問、指引的手,重點是,每當想起那一雙手,心中就充滿感觸。可以透過一雙手,把所見所聞,最好是親身的感受,描寫出來,令人感動,那分數就會很好。
東森新聞的報導:98年第一次國中基測寫作測驗題目「常常,想起的那雙手」,題目具體而明白,多數考生都認為,聯想空間大、很好發揮,但補教老師卻提醒:「題目好寫,但高分難拿!」
寫作測驗題目「常常,想起的那雙手」,文章引導考生想起在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在腦海中的一雙手,它可能是親人、老師或農夫畫家的手,也可能是乞求、掙扎的手,是慰問、指引的手,重點是,每當想起那一雙手,心中就充滿感觸。
部分考生用父親、母親、朋友或老師入文,也有坐輪椅的考生用幫他推輪椅的手入文。多數考生都反應,題目貼近日常生活經驗,考題具體讓人容易聯想出電影般的畫面情節,因此很好下筆。
考生作文除了要掌握正確的標點符號,應採取「以景帶人(手),以人帶事,後探究事理」的順序,否則如果只是單純呈現出生動的情節,有文章的廣度,但卻缺乏能夠打動評審、讓評審雞皮疙瘩的深度。
他建議,考生用象徵筆法把文章人物點化得更加具體生動,並可參酌古今中外人物事蹟加入闡述,將想要表達的情意明白呈現,更讓文章昇華出與眾不同、新穎脫俗的層次。
寫作測驗評分方式採級分制,將學生寫作能力由劣至優區分為一級至六級分,補教老師預言:「中等文章可獲四級分,高段文章可獲六級分。」此外,根據教育部表示,若考生作文出現完全離題、只重抄題目或只抄寫說明、空白卷等情況,將因無法判斷其寫作能力,給予其零級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一般而言如果題目簡單,同學就必須想出別出心裁的不同切入點。如果使用普遍親人的那雙手在與眾不同的切入點上,就拿不到高分。當然如果文章內容,能寫得讓人動容,那分數一樣可以拿高分。
如果用不同切入點,敘述小嬰兒的哪雙手,接觸的感覺,若用比擬法,想像嬰兒剛接觸這世界充滿好奇求知求生存的雙手,也是一個論點。也許也可以藉由失去親人最後一次緊握的雙手,也能敘述感人的故事。
如果自己沒有特別親身的經驗,也可以敘述看過的書籍、報導、電影,哪一雙手讓同學印象深刻,最有感動,把這些片段編織成自己的想法敘述出來,應該就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有宗教信仰的同學,可以描寫藉由上帝的手,指引人生方向的感觸。或是看到有人身殘的朋友,想要用最溫暖的雙手與人握手,藉由握手傳達問好、安慰、禮貌等情緒,但身殘朋友都無法完成這樣的心願,藉由看到的感觸心得,把內心引發出來的情感描寫下來,都是可以發揮,且拿到高分的切入點。
http://www.dli.tw/blogs/70549/499
半夜賣衣服 白天考滿分
半夜賣衣服 白天考滿分 2009/06/04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會讀書又顧家!民生國中滿分考生廖峻傑,家中是五分埔的成衣批發商。平常除了唸書、補習,假日就到店鋪幫忙,甚至忙到凌晨一點。廖峻傑的作文題目很有創意,描寫難民枯瘦的手,拿下滿級分。
廖峻傑表示,家中是五分埔成衣批發商,家境小康,但偶爾需到店裡幫忙。他平常唸書、補習,假日就到店裡幫忙,遇到盤點的日子,有時會忙到凌晨。廖峻傑表示,自己並非資優班學生,平時表現中上,能考到如此好成績,非常開心。建議未來考生,不妨多閱讀,像他就常閱讀劉墉的作品,對寫作非常有幫助。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71&f_SUB_ID=123&f_ART_ID=197523
基測作文反應兩極 考生最常想起父母雙手 ( 關懷世界上每一個人~* - 社群文章 )
基測作文反應兩極 考生最常想起父母雙手
更新日期:2009/05/24 02:17中時電子報 朱芳瑤、李坤建、甘嘉雯、簡光義/綜合
今年基測作文題目是「常常,我想起那雙手」,大多數考生直覺想到父母的手,進一步敘述親人養育孩子的辛勞。也有考生寫的是「抽象」的手,如指引自己待人處事「心靈的手」;還有同學將旁人對自己的鞭策比喻為「指引的手」,別具巧思。
受暴兒痛恨惡魔之手
不過也有考生從負面角度撰寫。新竹市不願透露名字的彭姓考生說,他從小就受父親家暴,每次想起父親拿著棍子毆打他的記憶,就令他痛不欲生。他在文中雖沒有深刻描寫父親毆打的細節,但他卻清楚寫明父親的那雙手,是惡魔之手,永遠在他記憶中揮之不去。
考生對今年作文題目反應兩極。有人覺得好發揮,但也有人認為不好寫。一名考生苦笑,他寫的是媽媽的手,寫來卻是字字艱辛,「平常根本沒有注意那麼多啊……」
玻璃娃感謝父親大手
弘道國中林同學表示,小時候她發生車禍,媽媽為了保護她而受傷,不幸在手臂留下疤痕,從此她時常想起母親的手,「感謝媽媽為我做了那麼多,現在我能回報她的,大概就是把基測考好吧!」
桃園新坡國中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的黃映嘉說,第一個念頭就想寫爸爸,因為自己行動不便,總感覺爸爸的手很大,小時候都是爸爸抱她,描述爸爸與她之間的互動與辛苦,不捨爸爸的那雙手經常會手酸。「這個題目幾乎是為了我量身打造。」她認為很容易發揮。
有人寫抽象心靈的手
弘道國中陳同學說,她考慮到描繪具體的手少了新意,於是把待人處事的準則比喻成「心靈的手」,指引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同是弘道國中的林翰先前怠惰好一陣子,結果成績直直落,阿姨看不下去,把林翰抓到家裡念書。林翰抱著感恩的心情說,「阿姨對我的鞭策,就像是一雙『指引的手』,要我好好念書,全力衝刺基測。」
新竹市三民國中考生彭瑀歆說,她從電視上,經常看到醫護或消防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畫面,她覺得那雙手才是最偉大的。
林志成/台北報導
針對「常常,我想起那雙手」,老師認為,這是一個「影像式作文」,考生可以跟自身經驗結合,從感恩角度出發,描寫內容能讓人好像看到一幅一幅畫面,這樣才會生動活潑,可以得好成績。
補教老師簡諍說,今年題目很容易發揮,跟去年題目「那一刻,真美」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影像式作文。考生寫這題目時,很容易跟日常生活結合,譬如寫父母親的手、老師的手、藝術家的手、打棒球的手、投籃球的手等,文章如果有畫面、文字優美,就可能得高分。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台北縣安溪國中國文老師吳忠泰說,這個寫作測驗引導學生去寫親人的手、老師的手及祈禱的手,很明顯是要考生從感恩、感謝角度去寫。
虹媛 在藍色部落發表於 2009-05-24
http://itgroup.blueshop.com.tw/z550829/5225?n=convew&i=7539
詮達文教國中館升學報報
試題解析-寫作》容易發揮 從精神鼓勵著手 《聯合報》2009/5/24
今年基測寫作測驗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解題老師認為,相當生活化,也切合國中生程度,考生可由自己從小到大接受他人的幫助,或是精神鼓勵等方面去寫作,很容易取材發揮。
國立虎尾高中校長陳龍雄表示,寫作測驗採「引導式寫作」,包含一道題目及說明。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貼近國中生的生活經驗,因為考生從小到大,都曾經受過別人實質的幫助、扶持,或是精神上的撫慰、鼓舞。因此寫作時可以呈現具象或抽象兩種層次,運用描寫、說明、敘述、議論等方式。
陳龍雄也說,作文要拿高分,平常要多閱讀,豐富自己的詞彙。他也建議,可以多觀察周遭事物,寫下重點來練習,就能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
http://www.all4you.com.tw/web3/jh/user/free/news/news.asp?parm=uknow/98/9805/Jh/980525-07.htm
【時事論衡】「常常,我想起那雙手」 ⊙陳彥玲(明慧教育學會理事長)
http://news.epochtimes.com.tw/9/5/28/113295.htm
大紀元評論-陳彥玲:「常常,我想起那雙手」
http://www.epochtimes.com/b5/9/5/30/n2542811.htm
【大紀元5月30日訊】針對今年台灣國中基測的作文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老師和考生普遍的反應是,題目具體而明白,可用抒情文寫作,只要辭意表達清晰、生動又富有感情,得到理想分數應不是難事。考生們用父親、母親、師長、朋友之手入文,也有身心障礙的考生用「幫助」他的手為文。
「常常,我想起那雙手」題目容易讓人產生畫面的印象,對於考生來說,具有協助思考的效益,因此普遍得到考生與老師的認同。然而我們不禁要問,考者、師長和媒體輿論在談論這一個國中基測的作文題目時,其著眼點若是只有「分數」,則十分可惜了出題委員們的用心。表面上看來只是一道測驗孩子文字能力的題目,一個進高中職的門檻。但是一道基測的作文題目則往往可以起到帶動社會價值觀的作用。
人從呱呱落地開始以至駕鶴西歸,都需要一雙別人的手來照顧。因此這個「常常,我想起那雙手」的題目,可以引發每個考生的感恩之心,濡沫之情。對於現今社會疏離的人際關係,可說是一帖小妙方。要能將這篇作文完成,肯定得在腦海中播放一場自己生命成長的紀錄片,相信在這種大考的分數要求之下,沒人會在文章中寫滿抱怨、不公與委屈之語。對於應試的考生來說,則如同將自己的生命淨化了一次。
然而觀察了一些媒體的報導,記者們與受訪者卻將這個生命教育的內涵給忽略了,談論的多是「分數」,例如:「……考生只要標點符號的運用正確,人物情節的描寫生動細緻,並將想要表達的情意明白呈現,那麼即使是使用平鋪直敘的句子,也能獲得平均分數;
而如果考生作文的文字組合兼具節奏感與韻律感,結局別具個性、新穎脫俗又立意不凡的話,那就更高分了。」當我們把考試當作只是人生的一個片段,只是為了前途的敲門磚,我們不禁要問:生命中「起承轉合」的過程,被切割成「互不相干」的片段時,那麼再過不到十年,這些孩子即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而我們要期待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中流砥柱呢?
孩子的行徑由其成長時所累積的價值觀堆疊而成,父母師長如一盞指路的明燈,如何帶領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著反思各個發生在生命中的不同事件,所帶來的意義,又能化成具體的生活行動,細緻貼心的實踐,則是父母師長與媒體輿論的重要功課。倘能如此,這道平易近人的作文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將可有小兵立大功的榮耀了。(http://www.dajiyua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美東時間: 2009-05-30 11:18:27 AM
本文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9/5/30/n2542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