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1 13:40:12| 人氣1,88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95學年度國中第二次基本學力測驗國文考題所出現的成語(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5學年度國中第二次基本學力測驗國文考題所出現的成語(二)

○妙手回春──ㄇㄧㄠˋ ㄕㄡˇ ㄏㄨㄟˊ ㄔㄨㄣ頌揚醫師的醫術高明,能治好重病=華佗再世、藥到病除。。蕩寇志˙第四十四回:「天彪、希真齊聲道:『全仗先生妙手回春。』」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但是丸藥鋪裡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麼『功同良相』,什麼『扁鵲復生』,什麼『妙手回春』,什麼『是乃仁術』,匾上的字句,一時也記不清楚。」

※手到回春:ㄕㄡˇ ㄉㄠˋ ㄏㄨㄟˊ ㄔㄨㄣ比喻醫者醫術高明,能治好重病。=著手成春、藥到病除。多年沉痾,幸蒙大夫手到回春,真是感激不盡!

※著手回春:ㄓㄨㄛˊ ㄕㄡˇ ㄏㄨㄟˊ ㄔㄨㄣ稱譽大夫的醫術高超,能使重病痊癒。=著手成春。◎他行醫,經驗豐富,著手回春,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著手成春:ㄓㄨㄛˊ ㄕㄡˇ ㄔㄥˊ ㄔㄨㄣ本指作詩下筆自然,呈現生機盎然的氣象。語出唐.司空圖.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後常用以稱譽大夫的醫術高明,能治癒沉痾

※藥到病除:ㄧㄠˋ ㄉㄠˋ ㄅㄧㄥˋ ㄔㄨˊ形容藥效很好或醫術高明。=妙手回春、藥到回春。←→不可救藥、醫藥罔效。他是位名醫,往往能使病人藥到病除。

○輪扁運斤──輪扁:ㄌㄨㄣˊ ㄅㄧㄢˇ春秋時齊國人,名扁,善作輪。後指藝精的名匠。南齊書˙卷五十二˙文學傳˙陸厥傳:「韻與不韻,復有精麤,輪扁不能言,老夫亦不盡辨此。」斤ㄐㄧㄣ一種砍樹用的器具。

※輪扁斲輪:ㄌㄨㄣˊ ㄅㄧㄢˇ ㄓㄨㄛˊ ㄌㄨㄣˊ春秋時齊國人輪扁斲木為輪,得心應手,並以為口不能傳授個中奧祕。典出莊子˙天道。後比喻高手長期戮力實踐而技藝精微。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斲輪如此用。」

匠石運斤:ㄐㄧㄤˋ ㄕˊ ㄩㄣˋ ㄐㄧㄣ形容技藝精巧,超凡入聖。匠石,古代有名的工匠。◎他在長期的苦練下,終於練就一身精湛純熟,匠石運斤的技藝。

運斤成風:ㄩㄣˋ ㄐㄧㄣ ㄔㄥˊ ㄈㄥ楚國郢地某人曾將白灰塗在鼻上,任由匠石揮舞斤斧除去鼻上白灰,結果白灰盡除而郢人毫髮未傷。典出莊子˙徐无鬼。後以運斤成風比喻手法純熟,技術出神入化。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後:「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穿山越嶺──穿過、翻越許多山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辛苦。

翻山越嶺:ㄈㄢ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翻越過許多山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辛苦。=風塵僕僕、跋山涉水。◎他們母子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於到達這座廟了。

攀山越嶺:ㄆㄢ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攀登高口,翻越峻嶺。比喻路程的遙遠與辛苦。◎經過了攀山越嶺,他們終於到達了那座古剎。

扒山越嶺:ㄆㄚˊ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爬越高山。三國演義˙第九十回:「洞內孟獲宗黨,皆棄宮闕,扒山越嶺而走。」

漫山越嶺 ㄇㄢˋ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翻過一座座山頭。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不怕巉巖荊棘,就如驚猿脫兔,漫山越嶺的逃散了。」

※登山越嶺:ㄉㄥ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形容翻山越嶺,旅途艱辛。西遊記˙第一○○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登山驀嶺。

○汗流浹背──ㄏㄢˋ ㄌㄧㄡˊ ㄐㄧㄚˊ ㄅㄟˋ汗流很多,溼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勞或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後漢書˙卷十˙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汗出如漿、汗如雨下、汗流洽背、流汗浹背。

※汗流洽背:ㄏㄢˋ ㄌㄧㄡˊ ㄒㄧㄚˊ ㄅㄟˋ汗流得很多,溼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勞或十分羞愧、驚懼。舊唐書˙卷二十˙昭宗本紀:「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唯韓建陳敘入覲之由。」=汗流浹背、流汗浹背。

※汗流如雨:ㄏㄢˋ ㄌㄧㄡˊ ㄖㄨˊ ㄩˇ形容汗水流下如雨般多。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七人停息,一時汗流如雨。」

○一籌莫展──ㄧ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來。比喻毫無辦法。=束手無策莫展一籌←→大展宏圖。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五齣:「下官史可法,日日經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也是長吁短歎,一籌莫展。」

※半籌莫展:ㄅㄢˋ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指束手無策,無計可施。籌,計算用的竹片,引申為計策。=一籌不畫、半籌不納、束手無策。如此的狀況,真教人半籌莫展

※莫展一籌:ㄇㄛˋ ㄓㄢˇ ㄔㄡˊ比喻毫無辦法。一籌莫展。群音類選˙竊符記˙忌見侯王:「多君不鄙頻加厚,早難道莫展一籌,若得符兵權唾手。

○如火如荼──ㄖㄨˊ ㄏㄨㄛˇ ㄖㄨˊ ㄊㄨˊ比喻軍容壯盛浩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八回:「如火如荼,軍容何盛。」後亦形容氣勢或氣氛等的蓬勃、熱烈。=如荼如火、風起雲湧、洶湧澎拜。老殘遊記˙第十一回:「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做得如火如荼。」

※如荼如火:ㄖㄨˊ ㄊㄨˊ ㄖㄨˊ ㄏㄨㄛˇ指像荼那樣白、像火那樣紅。荼,茅草的白花。語本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比喻軍容壯盛浩大。後亦形容事物的熾烈興盛或景況的繁盛熱鬧等。=如火如荼。清˙查慎行˙人日武陵西郊閱武詩二首之二:「如荼如火望中分,鼓角鐃鉦一路聞。」

○漠不關心──ㄇㄛˋ ㄅㄨˋ ㄍㄨㄢ ㄒㄧㄣ指冷冷淡淡,毫不關心。漠,冷淡。=漫不經心、漫不經意、痛癢無關←→感同身受、無微不至。歧路燈˙第九十五回:「人家竟相傳鈔,什襲以藏,而子孫漠不關心。」文明小史˙第四回:「到底人家的馬,漠不關心,並不當心餵草餵料。」

○麻木不仁──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漠不關心、麻痺不仁。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無遠弗屆──ㄨˊ ㄩㄢˇ ㄈㄨˊ ㄐㄧㄝˋ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無孔不入、無微不至。書經˙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宋˙胡銓˙御試策一道:「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誠,無遠弗屆。」

○八面威風──ㄅㄚ ㄇㄧㄢˋ ㄨㄟ ㄈㄥ1.比喻聲勢浩大、神氣十足的樣子。=威風凜凜←→垂頭喪氣。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托賴著真天子百靈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明˙董穀˙碧里雜存˙卷上˙滿江紅:「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2.宋徽宗所藏的玉杯。通俗常言疏證˙武備˙八面威風引李紹聞˙雲間雜志:「宋徽宗內庫所藏玉杯三,其一名教子昇天,二名八面威風,三則單螭作把,外多花紋。」

※威風八面:ㄨㄟ ㄈㄥ ㄅㄚ ㄇㄧㄢˋ形容神氣十足,氣勢凌人。◎他現在雖已年邁體衰,想當年他也是個威風八面、叱吒風雲的將軍。

○獨占鰲頭──ㄉㄨˊ ㄓㄢˋ ㄠˊ ㄊㄡˊ中了狀元。科舉時代,進士中狀元後,立在殿階中浮雕巨鰲頭上迎榜,故稱為「獨占鰲頭」。後亦稱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占鰲頭、獨占鼇頭、鰲頭獨占、鼇頭獨占、奪得冠軍←→平分秋色、名落孫山。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明˙謝讜˙四喜記˙第十六齣:「一戰勝群賢,獨占鰲頭高選。」

※占鰲頭:ㄓㄢˋ ㄠˊ ㄊㄡˊ科舉時代稱狀元及第為占鰲頭。=獨占鰲頭。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那其間占鰲頭,占鰲頭登上甲。」後亦泛指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大家辛勤苦練,就是希望在這次決賽中占鰲頭。

※鰲頭獨占:ㄠˊ ㄊㄡˊ ㄉㄨˊ ㄓㄢˋ在考試或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獨占鰲頭。孤本元明雜劇˙破天陣˙頭折:「經史留心曉夜攻,鰲頭獨占享崢嶸。」三俠五義˙第二十三回:「范兄若到京時,必是鰲頭獨占了。」

○首屈一指──ㄕㄡˇ ㄑㄩ ˇ彎下手指計算時,首先彎曲拇指。用以表示第一或最優秀。=名列前茅、壓倒一切、壓倒元白。談到球技與棋藝,他都是首屈一指。

○不亦樂乎──ㄅㄨˋ ㄧˋ ㄌㄜˋ ㄏㄨ本指喜悅、快樂。語出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多用以指事物發揮到極致,有澈底、盡興的意思。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七回:「不隄防被素姐滿滿的一盆連尿帶屎,黃呼呼劈頭帶臉澆了個不亦樂乎!」

○馬首是瞻──ㄇㄚˇ ㄕㄡˇ ㄕˋ 「瞻馬首」的意思,「是」為助詞,它的作用是將「馬首」提前。原指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後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瞻,看。亦步亦趨。

○道聽塗說──ㄉㄠˋ ㄊㄧㄥ ㄊㄨˊ ㄕㄨㄛ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語本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後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耳食之聞、道路風聞←→真知灼見、親見其事。

○惟力是視──ㄨㄟˊ ㄌㄧˋ ㄕˋ ㄕˋ比喻依自己的能力,盡力而為。=唯力是視。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祚舅黎晃為吳將,攻伐祚不下,數遣人解喻降之。祚答曰:『舅自吳將,祚自晉臣,惟力是視矣。』」活地獄˙第三十回:「現在他孤兒寡婦,家難大作,我們稍有人心,當惟力是視,極意照應。」

○逞強稱能──ㄔㄥˇ ㄑㄧㄤˊ ㄔㄥ ㄋㄥˊ炫耀自己的本事和能幹。◎光靠逞強稱能是無法成就大事的。

○一時之間──ㄧ ㄕˊ ㄐㄧㄢ極短的時間=一時、一時間。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一無是處──ㄧ ㄨˊ ㄕˋ ㄔㄨˋ沒有一點正確或值得肯定的地方=一無可取←→十全十美、盡善盡美。他對我有偏見,在他眼中,我一無是處。

○撥雲見日──ㄅㄛ ㄩㄣˊ ㄐㄧㄢˋ ㄖˋ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喻除去障礙,重見光明。=撥雲睹日。水滸傳˙第二十九回:「今日幸得相見義士一面,愚男如撥雲見日一般。」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守株待兔──ㄕㄡˇ ㄓㄨ ㄉㄞˋ ㄊㄨˋ相傳一農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作,守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後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守株伺兔。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

※守株伺兔:ㄕㄡˇ ㄓㄨ ㄙˋ ㄊㄨˋ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守株待兔。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埶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

○集腋成裘──ㄐㄧˊ ㄧˋ ㄔㄥˊ ㄑㄧㄡˊ狐狸腋下的皮毛雖不多,但聚集起來就可縫製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語本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眾志成城、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杯水車薪。

○因循怠惰──ㄧㄣ ㄒㄩㄣˊ ㄉㄞˋ ㄉㄨㄛˋ遵循舊習,懈怠懶惰而無所改動。

因循:1.遵循舊習而無所改動。後漢書˙卷三十四˙梁統傳:「自高祖之興,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謨謀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觀司馬遷之辭,思實過半。」←→革新。

2.敷衍慢怠。唐˙韓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驛塗中見寄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祗因循。」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我這裡傍邊側立索慇懃,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羅隱˙寄第五尊師詩:「苕溪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裘獨繭綸。」唐˙韓偓˙擁鼻詩:「卻要因循添逸興,若為趨競愴離憂。」

4.蹉跎、延誤。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櫛沐寄道友詩:「因循擲白日,積漸凋朱顏。」

※怠惰:懈怠懶惰。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你只監察著我們裡頭有偷安怠惰的,該怎麼樣罰他就是了。」=怠敖、怠傲、怠墮、懶惰、懈怠←→用功、辛勤、奮勉、勤勞、勤勉、勤奮、勤懇。

○百口難辯──即使有一百張嘴也難以分辯。比喻雖有眾口也難以辯解。

※百口莫辯:ㄅㄞˇ ㄎㄡˇ ㄇㄛˋ ㄅㄧㄢˋ比喻雖有眾口也難以辯解。=百喙莫辯、百辭莫辯、有口難言。◎人證、物證俱在,使得他百口莫辯。」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九回:「牛性此時百口莫辯,生在那裡目定口呆。」

※百口難分:ㄅㄞˇ ㄎㄡˇ ㄋㄢˊ ㄈㄣ即使有一百張嘴也難以辯解。花月痕˙第三回:「這薄倖兩字,我也百口難分,只是事既無成,萬里片語,徒勞人意!」

○無時無刻──ㄨˊ ㄕˊ ㄨˊ ㄎㄜˋ時時刻刻、隨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下了一件甚麼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盡信書不如無書──ㄐㄧㄣˋ ㄒㄧㄣˋ ㄕㄨ ㄅㄨˋ ㄖㄨˊ ㄨˊ ㄕㄨ 語本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後指讀書不可拘泥於書上所載,一味盲從。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慎思明辨──ㄕㄣˋ ㄇㄧㄥˊ ㄅㄧㄢˋ謹慎的考慮並且分辨清楚。語出禮記˙中庸。◎追求知識要能慎思明辨,才能明白是非。

○百步穿楊──ㄅㄞˇ ㄅㄨˋ ㄔㄨㄢ ㄧㄤˊ本指春秋時楚國的養由基能在百步內射中柳葉。見戰國策˙西周策。後比喻射箭技術高超或技藝高強。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鏡花緣˙第七十三回:「即如當日養由基百步穿楊,至今名傳不朽者,因其能穿楊葉,並非說他射中楊樹,就算善射。」=百發百中、彈無虛發←→漫無目標。

※穿楊百步:ㄔㄨㄢ ㄧㄤˊ ㄅㄞˇ ㄅㄨˋ比喻箭術高超、絕妙。=百步穿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能武的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簳箭,煮不熟飯鍋。」

○才思敏捷──ㄘㄞˊ ㄇㄧㄣˇ ㄐㄧㄝˊ為文構思迅速。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宣徽見他才思敏捷,韻句鏗鏘,心下大喜。」

○口碑載道──ㄎㄡˇ ㄅㄟ ㄗㄞˋ ㄉㄠˋ形容到處都是稱頌的聲音。紅樓夢˙第九十九回:「自從老爺到了任,並沒見為國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載道。」=到處頌揚、膾炙人口、頌聲遍野。

○炙手可熱──ㄓˋ ㄕㄡˇ ㄎㄜˇ ㄖㄜˋ手一靠近就覺得很熱。比喻地位尊貴,勢燄熾盛。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記˙伯喈思家:「我夫人雖則賢慧,爭奈老相公之勢,炙手可熱。」

○木已成舟──ㄇㄨˋ ㄧˇ ㄔㄥˊ ㄓㄡ木材已經做成船隻。比喻已成事實,無法改變。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到了明日,木已成舟,眾百姓也不能求我釋放,我也有詞可託了。」=米已成炊。

○移山填海──ㄧˊ ㄕㄢ ㄊㄧㄢˊ ㄏㄞˇ1.移動山岳,填進大海。2.比喻極度艱辛困難。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楔子:「俺眾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盡枯乾,教你無處潛藏。」

○反掌折枝──ㄈㄢˇ ㄓㄤˇ ㄓㄜˊ ㄓ反轉手掌,折取樹枝。比喻至簡易之事。

○開門見山──ㄎㄞ ㄇㄣˊ ㄐㄧㄢˋ ㄕㄢ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直截了當,一開始就進入正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太白天材豪逸,語多率然而成者,……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歧路燈˙第二回:「說話要開門見山,譚兄之意,欲以世兄讀書之事,煩潛老照管哩。」

○剛愎自用──ㄍㄤ ㄅㄧˋ ㄗˋ ㄩㄥˋ性情倔強,固執己見。剛愎自任、剛戾自用、剛褊自用。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上˙吏部˙大計部院互訐:「各堂上官不從臣言,而都御史高明,剛愎自用,十三道御史豈無一人可斥?高明心懷不公。

○獨斷獨行──ㄉㄨˊ ㄉㄨㄢˋ ㄉㄨˊ ㄒㄧㄥˊ只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你在他手下辦事,祇可以獨斷獨行,倘若都要請教過他再做,那是一百年也不會成功的。」=一意孤行、獨行其是、獨行獨斷、獨斷專行←→群策群力。

※獨行獨斷:ㄉㄨˊ ㄒㄧㄥˊ ㄉㄨˊ ㄉㄨㄢˋ只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不考慮別人的意見。獨斷獨行、獨斷專行。◎你最好管一管,否則一直讓他獨行獨斷下去,最後事情一定不可收拾。

○明哲保身──ㄇㄧㄥˊ ㄓㄜˊ ㄅㄠˇ ㄕㄣ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十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潔身自好←→同流合汙、飛蛾撲火、隨波逐流。

○知己知彼──ㄓ ㄐㄧˇ ㄅㄧˇ正確的了解自己,並能評估對方的實力。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十四回:「好一個劉先鋒,知己知彼,知進知退。」=知彼知己。

※知彼知己: ㄅㄧˇ ㄐㄧˇ對彼我雙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隋唐演義˙第十八回:「若憑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來,反惹出禍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倆。」=知己知彼。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ㄧˇ ㄧㄚˊ ㄏㄨㄢˊ ㄧㄚˊ ㄧˇ ㄧㄢˇ ㄏㄨㄢˊ ㄧㄢˇ比喻採取與對方相同的手段來報復對方。◎你這樣待他,難道不怕他日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伺機報復嗎? 

○不可或缺──ㄅㄨˋ ㄎㄜˇ ㄏㄨㄛˋ ㄑㄩㄝ必須,不能缺少。◎民生必需品是不可或缺的。

○擇善固執──ㄗㄜˊ ㄕㄢˋ ㄍㄨˋ ㄓˊ語本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指選擇好的、正確的事去做,且堅持不變。◎他為人剛正,擇善固執。

○洞燭機先──ㄉㄨㄥˋ ㄓㄨˊ ㄐㄧ ㄒㄧㄢ預先察知事情的發展、徵兆。◎對於任何事他都能洞燭機先,預作防備。

○見風轉舵──ㄐㄧㄢˋ ㄈㄥ ㄓㄨㄢˇ ㄉㄨㄛˋ比喻隨機應變,視情況而行動。=見風使、見機行事、看風使舵、趁風揚帆。他感到氣氛不對,立刻見風轉舵,換個話題。」

○漫山遍野──ㄇㄢˋ ㄕㄢ ㄅㄧㄢˋ ㄧㄝˇ形容數目眾多,到處都是。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於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擁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比比皆是、遍地皆是、滿坑滿谷。

○氣勢磅礡──ㄑㄧˋ ㄕˋ ㄆㄤ ㄅㄛˊ形容氣勢極為雄偉盛大=氣吞山河。這幅潑墨山水畫運筆豪放,氣勢磅礡。

○色彩繽紛──ㄙㄜˋ ㄘㄞˇ ㄅㄧㄣ ㄈㄣ 顏色繁富絢麗。◎他掛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裝飾臥房。

○旁徵博引──ㄆㄤˊ ㄓㄥ ㄅㄛˊ ㄧㄣˇ多方引證,以資徵信。◎經過這番旁徵博引,他的論點更能被大家接受。

○不疾不徐──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ㄒㄩˊ不快不慢,形容能掌握事情進展的適當節奏。◎只聽他不疾不徐的慢慢道來……。

○施恩不望報──ㄕ ㄅㄨˋ ㄨㄤˋ ㄅㄠˋ對人好而不求回報。形容人有愛心,而且心胸寬大。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雖說施恩不望報,卻也不可這般賢否不明。」 

○智勇雙全──ㄓˋ ㄩㄥˇ ㄕㄨㄤ ㄑㄩㄢˊ智慧與勇氣兩者兼備。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明˙湯顯祖˙邯鄲記˙第十六齣:「俺國里悉那邏丞相,他智勇雙全,一步九算。」=智勇兼全。

※智勇兼全:ㄓˋ ㄩㄥˇ ㄐㄧㄢ ㄑㄩㄢˊ智慧與勇氣兩者兼備。智勇雙全。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十三齣:「我一向頗有窺西京之意,叵耐楊素那老兒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休兵,未遂所願。」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若得似二位兄長這樣智勇兼全的出來,倡義領眾,四方之人,自然聞風響應。

○令出如山──ㄌㄧㄥˋ ㄔㄨ ㄖㄨˊ ㄕㄢ命令一經頒布,不得更改,必須澈底執行。=令出必行令出惟行、駟不及舌←→收回成命官場現形記˙第十三回:「果然現任縣太爺,一呼百諾,令出如山。」

○足智多謀──ㄗㄨˊ ㄓˋ ㄉㄨㄛ ㄇㄡˊ形容人聰慧多謀略。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列公,大凡一個人,無論他怎樣理直氣壯,足智多謀,只怕道著心病。」=老謀深算。

台長: 度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