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15 00:16:38| 人氣3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專訪黃河明(淺淡台灣科技產業如何走向OBM)~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訪談至此,黃董事長對這個議題的真知灼見已讓與會的筆者,受教許多。故筆者進而提問:「如同黃董事長在之前所提及的,台灣科技產業走向OBM的劣勢分別是行銷面的薄弱及國際化程度的不足(尤以外語能力為甚)。那就優勢面而言,有那些部份是台灣科技產業已具備,且具深耕價值的呢?」

針對這個問題,黃董事長認為,台灣科技產業在過去的代工經驗中已累積了深厚的製造及管理能力。再加上他分析發現:過去台灣的出口以消費性產品為主,但近年出口到大陸的項目,則是以LCD面板、晶片為最大宗,「這顯示大陸高度倚賴台灣的零組件。」因此筆者大膽的認為,透過對下游廠商的掌控輔以台灣科技產業原有的競爭優勢,或許將替台灣科技產業帶來轉型的契機。

除了提出方向性的建議外,透過與會同學的提問,黃董事長也談到幾個「台灣科技產業如何走向OBM?」的具體方案。以下筆者便輔以黃董事長日前在數位時代雙週刊第86期所論述的相關內容,一併整理如下。

一、 與品牌大廠之間合作模式的創新,開啟品牌創造之路-原有ODM跟OEM業者想要發展OBM,其機會是存在於選擇不一樣的主力產品切入,跟代工的業務做好區隔。訪談過程籍由筆者的發問,黃董事長也提出惠普(HP)及佳能(Canon)的實例說明。他認為連品牌大廠之間都有可能合作,更何況是代工公司跟品牌公司之間;惠普(HP)跟佳能(Canon)為例,這兩個品牌之間的競合關係就相當值得注意,兩家公司在雷射印表機上合作,但在噴墨印表機上面卻激烈競爭,兩部分的生意倒也沒有受到干擾。兩家公司面對面,左手可以擁抱,右手仍然可以打拳,這是值得台灣代工業者思考的;「同樣的產品品項,沒有機會,但是不同的產品類型,就可以嘗試。」

二、 合併品牌(Co-Branding),由小做起-其實,台灣幫那麼多公司做代工,也可以從一些沒那麼大的品牌業者談起,看看有沒有合作品牌的機會。以筆記型電腦來說,還是有很多歐美品牌業者的排名並非頂尖,不大不小,這些生意對他們來說也不是最關鍵的、但放棄又好像很可惜,黃董事長覺得幫他們代工的台灣業者其實可以嘗試,尋找把兩家品牌放在一起的機會,甚至可由台灣業者負擔行銷的費用。利用其品牌知名度,加速品牌建立。

三、 與通路商合作,加速全球佈球-除了Co-Branding(合作品牌),跟通路商一起發展品牌,也是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機會。這個機會目前在歐洲其實很有潛力,由於歐盟的整合,給很多通路業者帶來跨國界延伸生意的機會,假設某家台灣業者與一家法國通路商來往多年,幫他們代工私家品牌(Private Label)產品,在法國用它們自己的品牌,但是在其他地區,或許可以考慮創造新的品牌,或用Co-Branding的方式去做,台灣的品牌就可以藉機成長。 如歐洲的區域整合,讓許多業者處在持續的地震狀態,重新洗牌,宏碁就是掌握到康柏跟惠普整合後,有一批原來的通路商想要找東西賣的契機,再加上歐洲的整合趨勢,讓宏碁在這二年快速成長。因此黃董事長認為只要有變動,就是想做品牌的台灣廠商的機會。


談論完「劣勢補足」、「優勢深耕」後,面對華人全球百大品牌榜上無名的事實。綜合黃董事長所提出的論點,筆者認為台灣科技產業目前缺乏的只是一份信心和投入。當我們學會把政治干擾降到最低、當我們懂得胼手胝足的深耕市場,當我們願意接受改變,理性的接受國際化的衝擊時。台灣科技產業的未來,就如同政大企研41屆的願景一樣,能看見「夢想起飛」。

明基電通、趨勢科技;不只科技產業,製造業中的正新橡膠、捷安特。許多台灣企業已一步步的在艱辛中尋得方向。就連黃董事長個人也說過:「我希望提供自己的經驗,幫助華人企業進入全球一百大品牌,我把我的工作看成是志業。」那,你呢?

*筆者手札
訪談尾聲和筆者同為政大企研所的呂文源同學,另針對「技術/產品標準的擬定及掌握,對台灣科技產業走向OBM的重要性為何?」提出發問。黃董事長簡略的說明,他認為標準的掌握除了技術性的突破外,另還有因「市場佔有率高」所促成。因此台灣科技產業一是從研發,二便是尋找時機的掌握。筆者著實認為這個議題具有深入談論的價值,但礙於篇幅及筆者專業知識的不足,便先行停筆。

台長: kitten
人氣(3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我也是一個MBA來著 |
此分類下一篇:喘口氣,看明天
此分類上一篇:專訪黃河明(淺淡台灣科技產業如何走向OBM)~上~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