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會讀書》// 汪培珽 著 // 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2014) // 借閱
心法,是心中的價值觀,做任何事的一切準則,尤其重要,
起心動念對了,任何事情就水到渠成。
「讀書」這件事情,在現今升學主義為上的原則下,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如何讓孩子「會」讀書更是父母急迫想瞭解的事情,畢竟天下父母心,誰都希望孩子藉由升上好的學校,獲得一份好的工作,過上更好的日子而改變命運。雖然這是作者的第10本書,卻是我讀的第1本,現下不具有父母的身分,但在這本書中,多少也看到當初父母教導我的影子,異、同之處是一定有的,而作者秉持的核心理念就是:藉由「說道理」建立價值觀、以「陪伴」加強解惑時機和安全感。
我個人認為父母在孩子學齡前看這本書的時機較好(但教養是長久大計,或許沒有限制。只是在孩子愈小看這本書,可以減少走一些冤枉路的機會)作者在書中大多以自己小孩就讀小學作為例子。讀者可以在書中觀察到如何建立孩子「自動自發」「責任感」「自制力」「閱讀力」的經過,這些要素都跟「會讀書」有關,如果沒有從小建立這些基本功,父母只會像老牛拖車,拖著沒有自發性的孩子念書,終究使雙方陷入疲憊的循環中,或者枕戈待旦成為直昇機父母。有幾點我讀了特別有共鳴,做簡單的分享。
〈功課的責任歸屬〉現代的父母下班後還要加班幫孩子檢查作業,其實相當辛苦,而且此時的家庭氣氛大多是不好的,如果退一步想:「父母的職責是什麼?」或許是一盞明燈。教學是老師的事情,父母為何要取代老師傳教、授業、解惑的角色?況且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該輔導但不該主導。從小,我也算是「會讀書」的那群,國小時,父母只幫我檢查過作業三次吧,後來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大概是當時,我就有成績好壞是自己榮辱(?)的認知,而且嚐到成績好的甜頭,就想繼續享用,因此建立自動自發念書、寫作業的習慣。孩子「不想」你再怎麼念啊、打呀都是沒有用的,如果建立孩子「想」的念頭,才是父母的工作,這時真的需要「講道理」啊。
〈注音符號〉幼稚園就開始學習注音符號,但明明小一的前10週會教學,父母卻急於使孩子贏在起跑點,究竟為何呢?這個現象其實出現在孩子各個學習里程中:國小就補習國中的英文、國中就開始先修高中的英文,永遠都要搶先一步,那孩子到學校是要學什麼啦?如果孩子因為壓力而排斥學習外語,豈非弄巧成拙?
〈閱讀課外書〉作者從孩子小時候就一直念課外書給孩子聽,到了學齡時就陪著孩子看注音念課外書,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它增加孩子的見聞和字彙資料庫,才有足夠的能力「寫作」,所以陪孩子閱讀吧!就算你只是在旁邊看小說也好,帶孩子去圖書館,讓我們繳稅設立的公共財才可以被充分運用!小時候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有冷氣吹又可以免費看書,再大一點喜歡去漫畫店:「我不在家的時候,就是在去漫畫店的路上」(茶)
〈活動不缺席〉請不要缺席孩子親師會、運動會、畢業典禮的時刻,作者說:「你看重孩子的活動,就等於你看重他這個人」完全沒錯!這就是陪伴,就算小孩不喜歡父母跟前跟後,但這種重要時刻,絕對不要缺席,「被別人看重」不只是父母在職場所希望,也是孩子願意努力的動力!就算孩子體貼說沒關係,其實不是真的「沒關係」而是「體諒」,要看對重點。
〈建立孩子的心理素質〉這種面對人生遇到壓力、挫折、困境等負面情緒,該如何正確因應的態度,無法從補習班和教室獲得,這才是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教育。老師要顧全班的程度、進度已經很辛苦了,就別再超前使學識不平衡了吧。記得以前聽過一則故事,一個學生從小就聽從父母的話念書、升學,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到了他考上醫學院的那一刻,他留下遺書說:「你們要的我已經幫你們得到了,現在我要去做我自己了」選擇自殺留下遺憾。
〈考試不拿錢〉〈讓孩子遠離急功近利〉這二篇的觀念都很棒,值得一讀。最後作者總結如何才能會讀書,說穿了都是老生常談的基本功:建立良好的態度和閱讀力,以及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原因,那是看未來而不是現在(先不論台灣的教育環境和方法為何)。
其實作者也算個會念書的人生勝利組,因為讀書對部分人來說真的不是難事,只要念了就會進步,理解能力也比普通人強。但作者的小孩並不是隨便念一念就得心應手的一群,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還是有它的價值,心法,是心中的價值觀,做任何事的一切準則,尤其重要,起心動念對了,任何事情就水到渠成,因此父母先來建立自己的起心動念吧~
延伸閱讀:陳安儀:還好!我「浪費」時間讀閒書 2014-11 親子天下雜誌62期
(2014.11.2補)※作者是一位自由工作者,因此在家的時間相對比一般職業(上班族)婦女還要多,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多。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同的狀態下,要如何達到相同的效果,的確考驗父母的智慧。
*簡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