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
從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開始,常有孩子驚呼:「老師!臉書上也有一個黃秋芳創作坊耶!」
沒錯,創作坊在臉書上成立粉絲專頁了!http://zh-tw.facebook.com/pages/%E9%BB%83%E7%A7%8B%E8%8A%B3%E5%89%B5%E4%BD%9C%E5%9D%8A/256438674392515
最初,創作坊仍然覺得最單純的書寫,才能保有文字的靈魂,直到有老師發現,「黃秋芳創作坊」在臉書上被註冊走了!網路上很自由,可以選擇很多身份,但如果我們要確定,這個「虛擬的」創作坊,仍然和我們一樣,說好話、負責任、有團體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認領回來,否則就得接受任何一個人,在臉書上以創作坊的名義發言、公告、辦活動!
整個認領、正名的過程,出動到秋芳老師,接著遞送立案証書、身份証明……進入了一個無窮無盡的漩渦中……
在漩渦中,我們有驚訝,有傷心,但仍然在破碎中找到熱情,從秋芳老師「每日一熱血」開始。只要在有「跑得動的電腦」的日子,固定發表一則熱血又有趣的事,連秋芳老師的朋友都稱她為說好話、負責任、有團體感的「品牌代言人」了。但是這一些,只是為了要呼喚出所有創作坊孩子、以及更多喜歡創作坊、像創作坊的人,藏在身體裡,被遺忘的,美好靈魂!
一、體內的熱情
不愛秀出自己名字的倢妤,在臉書上換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還用弟弟的照片當「大頭貼」,佯裝自己,換了一個新身份,在過新的國中生活。在個人專頁更新對出遊興奮,對校慶活動期待,只是為了不想考英文……用她的留言,繼續假裝自己還是個孩子,為忙碌的生活找一個出口。
理毅是目前知道,創作坊使用臉書年紀較小的孩子。這孩子從二年級就進入創作坊了,今年剛升六年級。使用臉書之前,理毅一向有在Blogger寫網誌的習慣,內容有的是他貼貼紙的作品,有的是他自編的鬼故事集,可惜在申請google+時,被發現未滿十三歲,所有回憶全被刪除,他只好「轉戰」臉書。看著他脫去成熟理智的臉,換上一個調皮的臉,和爸爸「共謀」將媽媽的年輕時的照片放上臉書推銷讚嘆,終於有一點符合他年紀了。動人的是,他沒有就這樣毫無限制的這樣脫去一切,他不只在自己的個人專頁維持溫暖言語的環境,刪除所有不雅的留言,甚至在同學吵架口出惡言時,出面亮出說好話的牌子,成了另一個「說好話品牌代言人」。
少話的維淮待人謙和,而且有著濃濃的深情。當他還是基礎班孩子,發現有同學因為月考、旅行請假時,從沒請過假的他表示:「只要考試前按部就班複習完,還是有時間可以來上作文課啊!而且爸爸也說,要玩可以啊,但是不要佔用到上作文課的時間,我們還是可以趕回來上課,或者也可以上完作文課再出門!」雖然,現在這孩子也上了國中,開始有了「溫書假」,面對新的生活模式,他選擇在臉書上放鬆,點出他的個人專頁,看見他嘗遍了所有「線上遊戲」,少有留言,連按「讚」都少見,他的「個人資訊」都只有少少的「休閒愛好與興趣」和「基本資料」兩類,基本資料上只註名他是男性,剩下的休閒欄只有一個連結「黃秋芳創作坊」,一如小時候的他,以身在創作坊為榮。
二、遙遠的呼喚
雖然,偶爾會覺得,臉書看到的是大家的臉,大家的書,少了一點點隱私,卻不得不說,這一本大家的書,仍然幫助我們更貼近孩子。讓更多沒有繼續上課、已經畢業了,成為高中生、大學生甚至是在工作的孩子們,當他們在臉書上發現黃秋芳創作坊時,一個個回到創作坊的懷抱中。
好久不見的家緯,告訴老師們:「我只剩下影子比較藝術!」看著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寫詩,生氣、傷心、失戀……仍然把文字作為最有趣的玩具,拼組出屬於創作坊孩子的靈魂,從中找回力量,做一個走到哪都是「這樣的人」,那是多麼「意氣風發」的事啊!
育瑄多才多藝,樣樣專又樣樣精,事事對自己要求極高,面對國一新生活,卻適應得極為辛苦,翻讀她的聯絡簿,媽媽、班導都看不下去,出面幫她卸下一些工作。她在自己的專頁,用短短的,如詩般的文字,寫下每一瞬間最為深刻的心情,她說:保守祕密唯一有趣的部分,就是知道別人所不知道,剩下的,只是折磨罷了……
文字是育瑄的熱情,當每個孩子都浸在營經自己的個人專頁時,她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粉絲專頁」,身份訂為:作家,「喜愛的專頁」連結:黃秋芳創作坊,第一則留言:我一定要出一本書!她為雨寫詩:天空下起小小透明的珍珠,悄悄的落在我的肩膀,風一吹來,告訴我它的冰冷,幫我提起了精神。下著雨的天氣,將會帶來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它讓我感覺同時帶來希望,可以快樂的淋雨,再回到溫暖的家,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會讓我覺得,這一天是上天給我的一份特別的禮物。
遊走在臉書上,發現平常看起來走成熟穩重路線,從文字上看儼然已經是一位才女的聖茗,和我一樣熱愛攝影,她的照片裡更是充滿了趣味設計,有一個專門的資料夾,是走「情景佈置」路線。她把柚子畫上了表情,接著在它身上插上一把水果刀,把「當事人」柚子斜擺在牆角,成為「犯罪現場」,那麼拍攝那張照片的她,應該就是「法証人員」了吧!
這個極有創意的孩子,同時也身兼語潔的「代言人」。
當孩子們各分東西時,臉書,也讓短暫的創作坊同學緣得以延續。
聖茗和語潔兩個孩子在臉書上相遇,至此之後,每次聖茗來上課,她一定是說「老師好」、「老師好」,「老師再見」、「老師再見」,兩聲招呼中,其中有一聲是語潔的份。離開的語潔,和老師「相認」後留下這樣一段話:
老師:)))
很久很久沒有和妳們聊天了:")
謝謝妳們一直那麼用心的栽培我
所以才會塑造今天的我
我還是一直記得創作坊的"說好話 負責任 有團體感"喔:))
在學校我也一直執行著呢!
「一直記得,並認真執行」,是所有創作坊老師都喜歡聽的「甜言蜜語」,因為,我們就是希望,一天24小時都是這樣的人,帶著這樣的靈魂,吸引著更多快樂。
三、永遠的靈魂
前一陣子有個媽媽擔心孩子在校,因為代課老師無止盡的輪替,造成學習不安定,思考轉學,詢問我們哪間學校校風不錯,值得推薦。面對媽媽的我,是這樣驕傲的仰起頭:「創作坊每一個孩子都很優質,無論是哪個學校!」
在創作坊,我們看見一個個創作坊孩子,不只自己愛這個地方,也讓自己的家人愛上這裡。有孩子邀請媽媽到創作坊看書;有孩子,帶著難得可以接送他上下課的爸爸,從鞋櫃開始「導覽」。「爸爸,你是大人,鞋子要放這邊!」「爸爸,要用洗手機洗手」……一個個不同年紀、不同時段、不同個性的孩子,都將身體裡最純淨的「創作坊魂」轉而「附身」在家人身上了。
芷瑄、苑妤、翊庭三個孩子,平常幾乎都是被弟弟「接回家」。三個弟弟的「第一次」,都一樣,推著門自顧自的走進來,然後小小的手指點點在書牆前、在寫作業的姊姊,再不發一言的走出門口。沒想到,這三個姊姊用自己的辦法,讓「創作坊魂」一點一點地轉附在弟弟身上。
每一次和三個弟弟「再相見」,就看著他們,從離開前的「老師再見」,增加到進門時的「老師好」,接著就算一個星期只見面一次,一次不到三分鐘,也開始認得每個老師,偶爾,還能看見姊姊們的「嚴厲」,想要偷偷跟著姊姊離開,又重新被姊姊要求,回頭向每一個老師道別。
深情,是創作坊孩子送我們的禮物。
翊軒和翊恩兩兄弟,經常提早到教室看書,或者互相交換作文簿。創作坊對很多孩子來說,似乎被鑲上「神聖」的金邊。翊軒翻讀著弟弟的作文,翻沒幾頁就闔上,問他怎麼不看下去?他回:「他寫得太奇怪了,都亂寫!」一副弟弟「搞不清楚狀況」的模樣說:「他都亂寫,還寫『寫作文很無聊』!寫作文怎麼會無聊!」正巧,哥哥「檢查」到弟弟的「第一篇」作文,翊恩才剛升二年級,第一堂上課,還是被媽媽「架」來的!在不甘願的情況下,恐怕很難有趣吧!
只是當翊恩被喚起學習熱情後,大大的書牆前,成了他們比賽的起跑線,兩個人在良性競賽下,愈寫愈出色。
我們一直相信,這就是孩子的樣子,無時無刻的說好話、負責任、有團體感,有著一張只想要和大家共好的臉龐。
秋芳老師曾經在臉書上,有過這樣一段話,給所有創作坊大小孩子們:剛浮出臉書,發現大家這樣自由地選擇一張臉。我希望,大家可以記得,曾經,切.格瓦拉,騎著一輛摩托車,繞遍他摯愛的苦難土地,而後至死仍然堅持著這樣一張美麗、動人的臉:「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分子,我們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那麼,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地回答: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帶著什麼樣的臉,在這一張張臉下,又是什麼樣的靈魂呢?無論是什麼樣子,記得,當有餘力回頭望時,一定要有要這樣的自信,這一生無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