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
這句從小聽到大的話,來美國前,Kenneth一直都很相信這句話。可是啊,中國的鬼月一到,不可以去旅遊,不能可以去海邊,不可以嫁女兒娶太太,各種禁忌,外加辦酒席給好兄弟大快朵頤﹔西方的鬼節一到,呵…大家可樂得很,不但不需要躲在家裡當宅男,反而要大大方方的把自己打扮成鬼怪,去嚇鬼……嗯……西方人怕鬼這句話,講不太通嘛,對不對?
萬聖節能想到的就是化妝舞會(costume parties)和討糖果(trick-or-treating)。對Kenneth和Max來說,討糖果已經超齡了﹔化妝舞會,因為我倆身材爛又沒有什麼創造力,能夠想到的造型大概就是把自己扮成南瓜,掩飾肥胖的身材。所以過萬聖節的慶祝活動對我們來說,一直是興趣缺缺。
就算剛認識約會的時候,兩人約好一起去Village看化妝遊行,還沒走到遊行地點,就變更計劃殺進半路上的日本料理店。等到吃完晚餐,走出餐廳,遊行當然早就結束了(註一:後來成這篇不太相關文章的最後一段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enlee0406/3/1241970421/20041028042331)。不過,雖然不參加遊行,萬聖節對我們來說,還是有實質意義的。
這一兩年,聽說台灣也開始流行過萬聖節,所以萬聖節的由來大概大家也都知道了,Kenneth在這裡就不贅述。這個節日,一直到1840年代左右,才由愛爾蘭移民帶進美國﹔1930年代才開始變成商業節日﹔不給糖果就搗蛋的習俗,更是到1950年代才慢慢產生。可是啊,這個歷史不太長的外來節日,可是美國飾品產業的第二大節日,也是全年零售收入第六大的節日,(一到五名分別是聖誕節,母親節,情人節,復活節和父親節)。講到錢,馬上就顯出這個節日有多重要了,萬聖節其實是賺外快的好機會。
不像聖誕節歷史悠久,有那麼多的裝飾品,一般萬聖節的裝飾,大概過完節之後就丟棄了,所以保存下來的量不多,超過六十年以上萬聖節的裝飾,大概在ebay上都可以賣到不錯的價錢﹔要是可以找到二十世紀初的萬聖節卡片或是紙製裝飾(特別是德國製黑貓),更是價值不匪。所以,平常逛跳蚤市場的時候,Max都會順便看看有沒有古老的萬聖節裝飾(通常都很便宜,因為看起來就是很便宜),等到萬聖節的前兩三個星期,Max就會開始把這一年在跳蚤市場或是古董店買的的萬聖節裝飾,放在ebay上賺外快。
去年萬聖節,當Max把拍賣品在客廳的吧台上一字排開,除了每年都有的南瓜,黑貓,巫婆,幽靈,還有一個做的非常非常像的骷髏頭。
“歐……這個好寫實喔……是什麼材質做的啊?”
一般來說,萬聖節的裝飾品,是1950-70年代開始,才有塑膠,如果是1910-40年代以前的,通常都是紙做的,這也是舊的萬聖節裝飾保存不易的原因(註二:看看下面的圖片,幾張破紙可是剛剛在Ebay上賣出160塊,而且據說還算是賣便宜的。)當然,紙製品要做到寫實,是非常難的。Kenneth把骷髏頭拿起來仔細研究了一下,還蠻重的…不會是陶瓷吧,真是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