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22 06:50:14| 人氣8,0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316 此由輕毀諸煩惱故,欲為摧伏,故假名為煩惱我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16  3153-3162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火三、煩惱慢

煩惱慢者,謂一切種輕毀煩惱,我當勝此,終不使此有勝於我,為欲摧伏諸所治品,令心勇悍,令心堅穩。

煩惱慢,即任何時候都輕蔑煩惱,自信我應當戰勝它,終不讓它有機會勝伏我,為了摧伏各種違品,首先應讓自己的心勇悍、堅定。

如云:我當勝一切,不使誰勝我,諸佛獅子兒,應住此我慢。

:三界所有煩惱。

獅子兒:邪魔外道比喻為其他野獸,佛是人獅子,佛弟子叫獅子兒

如《入行論》所說:我應勝伏一切煩惱,不讓任何煩惱戰勝我,諸佛的獅子兒應當信心十足地安住在殊勝的自信心中。

以下從正反兩方面顯示修習煩惱慢的必要,即從反面宣說在煩惱面前懦弱的危害,正面宣說具有煩惱慢的作用。

首先,從反面觀察:

若不如是而退弱者,障品雖小,亦能為害。

如果沒有安住煩惱慢,而退縮怯弱,即使微小的障礙,也能損害自己。

如云:若遇死毒蛇,烏亦如鵬鳥,若我太軟弱,小罪亦為損。

如《入行論》說:若遇上毒蛇的屍體,連烏鴉也會像大鵬鳥一樣敢於侵害它,如果我對抗煩惱的心太軟弱,連小小的煩惱罪業也會損害我。

怯劣棄功用,豈能脫匱乏?

如果由於內心怯弱而放棄了成辦自他二利的勤作,我怎麼能脫離匱乏呢?

霞惹瓦云:棄法之樂,較往昔樂全無過上,於現法中若棄正法,應思當來所受諸苦無有邊際。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煩惱亦必不覺悲愍,對治不說汝不能修,我自圓滿,諸佛菩薩亦不能救。

霞惹瓦說:捨棄正法所得的快樂,並沒有比原來的安樂增加絲毫,應考慮到:如果現在捨棄正法,將來所要感受的痛苦無有邊際。如果自己不能勤奮用功,煩惱必定不會心慈手軟,對治也不會說你不能修,我自己來圓滿,諸佛菩薩也不能救度你。

日常法師開示

要想淨化煩惱必須對治,這個對治的方法,它也不會說:「好啦!我看你可憐不能修,那我自己就圓滿了。」絕沒有這樣的事情,這是法爾如是的道理。   

其次,從正面觀察:

若能生起如前我慢,障品雖大,不能為障,是故應須發起慢心。

若能生起前面所說的我慢,再大的違緣也無力成為障礙,所以必須發起慢心。

如云:若起慢功用,障大亦難勝,故心應堅固,摧伏諸罪惡。

如《入行論》所說:一旦引發慢心的作用,再大的障礙也難以打敗我,因此我的心一定要堅定,憑藉此自信心來摧伏諸罪惡。

若不爾者,修行之人為罪所勝,猶願戰勝三界煩惱,實為智者所恥之處。

否則,修行人被罪業降伏,還說願我戰勝一切三界煩惱,實在是智者羞恥之處。

如云:我為罪所勝,勝三界可笑。

就像《入行論》所說:我被墮罪等的罪業打敗,還聲稱要從三界中取勝,顯然成了可笑之處。

《大智度論》中有這樣一則公案:

佛往昔作商主時,一次,帶領商隊經過一處險地時。被一個羅剎鬼擋住去路。

商主出右拳反擊,但手一碰到羅剎鬼,就被吸住脫不開;又用左拳擊打,也被粘住;再用腳踢,也被吸住;最後頭向前頂,也被吸住。

羅剎鬼問:你都成這樣了,還想幹什麼?

商主說:雖然我的四肢和頭部被你控制,但我的心終究不屈服,我會以精進力和你搏鬥,決不鬆懈、後退。

羅剎鬼聽了很歡喜,認為他膽魄過人,就說:你精進勇猛,絕不會停止,我放你過去。

此處羅剎鬼是比喻煩惱,商主比喻菩提道上的菩薩,菩薩在煩惱前不屈服,最終一定會獲勝。

修行人應像這樣,初夜、中夜、後夜身心都安住於善法中,誦經、坐禪、求證諸法實相,自相續不被各種煩惱覆蓋,身心不鬆懈,此即精進相。

此由輕毀諸煩惱故,欲為摧伏,故假名為煩惱我慢。

這是由於輕蔑諸煩惱的緣故,而想摧伏煩惱,因此假立煩惱慢的名稱。

小結:

若具有上述的自信心——煩惱慢,再大的違緣也無法作障礙,所以必須發起堅固的煩惱慢,來摧伏煩惱。為了從八萬四千煩惱中獲勝,菩薩以雄猛心勝伏一切煩惱而成為大勇士。

內心輕蔑煩惱之後而想摧伏煩惱的勇氣,與慢相似,所以叫煩惱慢

諸作釋者雖有異說,然覺此說與論相符。

註解《入行論》的論師們雖有不同的說法,但我覺得這樣解釋符合該論本義。

金三、攝義

以下總結堅固力的內容,歸納了三種慢及觀察之後趣入的要點,最後標出修心之量。

如是應斷希望於他,當擐誓甲願我自作;此復覺其非餘所能,惟我始能自負其任;如是見已,正修之時令心堅固,惟應向外摧伏煩惱,不令煩惱向內摧伏;更思中途棄捨誓願所有過失,善思擇已,隨所作事,一切誓願悉願究竟。

如是應當斷除希望他人幫助的依賴心,而披上誓願鎧甲,1.下決心獨自完成(業慢)

2.其次,覺得自他二利不是其他人所能成辦,只有我能肩負此任(功能慢)

3.這樣見了之後,正修時讓心堅定穩固,只允許我向外摧毀煩惱,而不許煩惱向內摧伏我(煩惱慢)

4.又思惟中途捨棄誓願的過失,謹慎思惟抉擇之後,不論做什麼事,凡是所發的誓願,都願它究竟(觀察之後趣入)

乃至未獲堅穩以來,淨修其心。

對上述內容乃至未獲得穩固定解之前,一直要淨修此心。此即修心之量。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