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07 08:50:36| 人氣5,9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302 利有情處者,謂十一事,從此生苦皆應忍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02  3028-3039

巳三 從根本觀點作出詳細解釋:

【處門廣釋者。若須安忍所生苦者,】

 (問:)假如必須安然受苦,那麼這些痛苦是從何處而來,又應該怎樣忍受呢?

【為當忍受由何生苦,此分八處:】

(答: )所要忍受的痛苦是分為八種依處(即出處)

【依止處者,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此等諸物若得粗尠,他不恭敬,稽留乃與,不應憂鬱,當忍由此所生眾苦。

 (1)物處-指三法衣、飲食、坐具、臥具、醫藥、必需品等是增長梵行的物品。假如他人施捨這些物品時對我們不恭敬,又或經久拖延才施捨,又或發覺他們施捨的物品過劣或過少,我們也不應失望不悅,應安然忍受由這些事物產生的痛苦。

三衣  佛光大辭典

梵語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語 tīni cīvarāni。乃指印度僧團所准許個人擁有之三種衣服,即:

()僧伽梨(梵 Sajghāti,巴同),即大衣、重衣、雜碎衣、高勝衣。為正裝衣,上街托鉢時,或奉召入王宮時所穿之衣,由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製而成。又稱九條衣。

()鬱多羅僧(梵 uttarāsavga,巴同),即上衣、中價衣,又稱入眾衣。為禮拜、聽講、布薩時所穿用,由七條布片縫製而成,故又稱七條衣。

()安陀會(梵 antarvāsa,巴 antaravāsaka),即著中衣、中宿衣、內衣、五條衣。為日常工作時或就寢時所穿著之貼身衣。

【世法處者,衰毀譏苦,壞法壞,盡法盡,老法老,病法病,死法死,如是九種是為世法,依此一切或依一分所生眾苦,應善思擇而忍受之。】

(2)世法處-世法有九種:衰、毀、譏、苦、壞、盡、老、病、死。我們應當觀察並安然忍受依止這九者或其中一者所生起的痛苦。

【威儀處者,行住坐臥是四威儀,第一第三晝夜恆時,從諸障法淨修其心,由此生苦悉當忍受,終不非時脅著床座草敷葉敷。】

(3) 威儀處-威儀便是行、住、坐、臥四者。在四種威儀之中,第一者(行)和第三者()能於整日整夜的障礙之中淨治自心,所以我們必須忍受由它們產生的痛苦,絕不可以在不適當的時間躺在榻床或椅子上、又或躺在以草葉敷設的床上。

【攝法處者,供事三寶、供事尊長、諮受諸法、既諮受已為他廣說、大音讚誦、獨處空閒無倒思惟、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為七攝法,於此劬勞所生眾苦悉當忍受。】

(4) 攝法處-攝法處有七種:

1供養侍奉三寶。2供養侍奉師長。3認識正法。

4以所識之法為別人廣詳開示。

5以清楚的音調高聲朗誦正法。6獨居靜處如理思維法義。7修習瑜伽作意所攝的「寂止」或「勝觀」。

在精勤修習這些事情時,應當忍受由它們產生的痛苦。

(瑜伽,梵:yoga。藏:rNal’byor。意譯相應。依調息等方便制心一處,修習止觀為主的觀行,令與正理相應契合。《成唯識論述記》說「相應』是有五義:1.與境相應,意指不違諸法自性。2. 與行相應,指與定慧等行相應。3.與理相應,謂安立非安等二諦之理。4.與果相應,謂能得無上菩提佛果。5.與機相應,謂既得圓果,利生救物,赴機應感,藥病相應。)

【乞活處者,剃鬚髮等誓受毀形;受持裁染壞色之衣;從其一切世間遊涉兢攝住故,別行餘法;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依他存活;不應受用集所獲故,盡壽從他求衣服等;斷穢行故,盡壽遮止人間諸欲;捨離歌舞笑戲等故,及離與諸親友同齡歡娛等故,盡壽遮止人間嬉戲,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眾苦應當忍受。】

(5) 乞活處-乞食生活共有七種:

1現出剃除鬚髮等不求外貌美麗。

2受持縫合而成的粗劣衣服。

3斷除世人的生活方式,奉行僧伽生活方式。

4捨棄農耕等俗務,憑藉別人所施的資具過活,所以我們是依靠別人生活。

5由於我們不可把所得的資具積存留著使用(不積存金錢物品),所以必須終身向他人乞求法衣等物品。

6由於我們斷除淫行,所以必須終身捨棄人間的欲事。

7由於我們要捨棄歌舞歡笑等事情並要遠離與親友同輩等人玩樂享受,所以必須終身斷除人間的歡樂。我們必須忍受由它們產生的痛苦。

【勤劬處者,勤修善品,劬勞因緣所生眾苦悉當忍受。】

(6) 精勤劬勞處-我們必須忍受勤修善法時產生的身體勞累和心煩意亂之苦。

利有情處者,謂十一事,從此生苦皆應忍受。

 (7) 利益有情處-利他事業共有十一種,我們必須忍受由此所生的痛苦。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 廣論298頁小字附註     

菩薩饒益有情戒略有十一相:

1.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
於諸有情隨所生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

2.    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後令獲得彼彼義利。

3.    又諸菩薩於先有恩諸有情所,善守知恩隨其所應現前酬報。

4.    又諸菩薩於墮種種師子、虎、狼、鬼魅、王賊、水火等畏諸有情類,皆能救護,令離如是諸怖畏處。

5.    又諸菩薩於諸喪失財寶親屬諸有情類,善為開解令離愁憂。

6.    又諸菩薩於有匱乏資生眾具諸有情類,施與一切資生眾具。

7.    又諸菩薩隨順道理,正與依止,如法禦眾。

8.    又諸菩薩隨順世間事務言說,呼召去來,談論慶慰,隨時往赴,從他受取飲食等事。
以要言之,遠離一切能引無義違意現行,於所餘事心皆隨轉。

9.    又諸菩薩若隱若露,顯示所有真實功德,令諸有情歡喜進學。

10.      又諸菩薩於有過者內懷親昵利益安樂增上意樂,調伏訶責治罰驅擯,為欲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

11.      又諸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那落迦等諸趣等相,令諸有情厭離不善,方便引令入佛聖教,歡喜信樂生稀有心,勤修正行。

【現所作處者,謂出家者,便有營為衣缽等業,諸在家者,則有無罪營農經商仕王等業,從此生苦悉當忍受。】

(8) 現前所作處-對於由出家眾的衣、缽等工作產生的痛苦(托缽、著劣衣、餐風露宿等),或由在家眾的農務、經商或從政等(喻為生計忙碌)的工作產生的痛苦,我們必須忍受。

【如是八處所生眾苦,隨何苦起,皆應別別精進不廢正趣菩提,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轉障礙,令意全無不喜而轉。】

即使我們受上述八種依處所生之苦的任何一者侵迫,也不能把任何一者的精進捨棄,必須滿懷歡喜地求證菩提,一旦趣入便絕不可以讓這些痛苦變成令我們退轉的障礙,要令自己的心恆常充滿法喜而轉精進不退。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