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1-20 09:12:05| 人氣4,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25 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施設,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全無自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25  2263-2276

寅三、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分二:

除其障礙 正明修法

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

什麼是修持自他相換的軌理和次第。

首先認定自他相換之心的行相。

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乃是改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二心地位,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

所謂自他相換或者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並不是把硬想成是或把他的眼根等五根想成是我的來修心,而是把愛自己捨他的兩種觀念換位,應當發心愛他如愛自己、捨棄自己如捨他人。

也就是,將愛著自己、捨棄他人之心,換成捨棄自己、愛著他人之心,並且如愛重自己一般愛重他人,像捨棄他人那樣捨棄自己(棄捨:完全不關心)

故說改換自樂他苦,應知亦是於我愛執視如怨敵,滅除愛重我之安樂,於他愛執見為功德,滅除棄捨他人痛苦,於除他苦殷重修習,總當不顧自樂而除他苦。

所以要知道,改換自樂與他苦,也是對我愛執視如怨敵,去除愛重我的安樂,對他愛執視為功德,去排除他人痛苦,認真修習遣除他苦。總之,應當不顧自己的安樂來遣除他人的痛苦。

也就是,將不顧他苦、只求自樂的心,換成不顧自樂、只除他苦之心。

在菩薩所修的五平等 中,此處所指是自他平等,按《入行論》、《大乘莊嚴經論》所說,其意義有多種理解,即:一切法無我平等、一切眾生希求安樂平等、一切眾生不願受苦平等、願斷除所受痛苦平等、一切眾生愛執自己平等。此處是說,對自己有多愛重,對他人也無別生起如是愛重的心,便是生起了自他平等之心。

此中分二: 除其障礙; 正明修法。

卯一、除其障礙分二:

遣除執著自他各各類別的障礙 遣除第二障礙

今初。

先說遣除修自他換的障礙。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

辰一、遣除執著自他各各類別的障礙

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修應除,此是他者輕而棄捨。

第一種障礙,是堅決認為自、他各有自性。所謂自己的快樂、他人的痛苦,因所依身的不同,當然就產生不同的結果。自己的快樂,絕對不可能變成他人的快樂;他人的痛苦,也不可能成為自己的痛苦,就像青色、黃色,各有它自己的顏色,青色不可能變成黃色,黃色也不可能成為青色一樣。既然各有它的自性,當然心裡所想的就只是:為了自己,我要追求快樂、除去痛苦;對於他人的苦樂,則完全地輕視、棄捨(完全漠視不見)。

能治此者,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惟互觀待,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就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惟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

日常法師開示

能對治此障礙者,應該經常思惟觀察:自、他並沒有各自的自性,所謂的自、他,只是互相觀待,所產生的一種妄覺。其實對於自己,也可以生起如他的心;對於他人,也可以生起如自的感覺。就好像相對的兩座山,你站在甲山,就會稱對面那座山是乙山;等你到了乙山,又將原本的甲山稱為對面的山。所以,所謂的此山、彼山,只是互相觀待而有的妄覺,並不是真有此山、彼山的自性。這和青色的情況不同,青色不論誰看都是青色,絕對不會生起是其他顏色的妄覺。

眼前的任何東西,譬如筆,本來你根本不會管別人的筆,只管你自己的;但假如我的筆跟你的交換,原來你覺得是他人的那支筆,到那時候就會想:「這是我的!」就很寶貝它了。天下的事情都是這樣,對外在的事物是如此,對內在的身體也是如此。所以我們首先一定要認得:這個「我」並不是天生來的,所以它是無自性的,這是緣起的道理。而緣起就是因緣,這因緣本身一定是互相對比出來的,前述的比喻就是這個意思。   

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惟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

正如集學論中所說:「要修自他平等使菩提心堅固,就應該親自觀察自、他只是互相觀待而成,並沒有它的自性。就好彼此岸和彼岸,只是互相觀待而有的妄覺,彼岸並非有彼岸的自性,到對岸觀時又成了此岸。同樣的,自己也沒有自己的自性,等到對方觀時又成了他人。」這就說明只是由觀待而假名安立的(自他、彼此),全部沒有它們的自性。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由串習自他平等而令菩提心堅固。

自他惟觀待,妄如此彼岸只是互相觀待而假立,如同河的此岸與彼岸,沒有自性,全是假名安立。

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彼岸並不能不觀待而自己成立為彼岸(因為到了彼岸,又會對它生起此岸之心,說明彼岸只是觀待假立,沒有自性成立),若沒有彼岸的觀待處,又觀待誰來安立此岸呢?一定無法安立此岸也不是自己成立,而是觀待彼岸而成立,因為到了彼岸時,對此岸又生起彼岸之心)。

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同樣,並沒有獨立自性的成立,因為站在的角度,就成了。若沒有這一觀待處,觀待誰而成立呢?如果一定有不觀待而成立的,為什麼執取彼五蘊者認為是呢?

此說惟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

這是說:僅僅由觀待所觀待處而假立,實際完全沒有自性。

辰二、遣除第二障礙分二:一、障礙 二、遣除

巳一、障礙

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

第二種障礙,就是想:他的痛苦不會損害到我,所以不必為了遣除他苦而努力。

對方以他苦無害於我為理由,成立不必為遣除他苦而努力。

巳二、遣除

除此礙者。要排除這種障礙。

以老少造業來破斥

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

如果以他苦無害於我而不努力除苦,則同樣不應以害怕年老時受苦而在年輕時要積累財物,因為年老時的痛苦無害於年輕時之故。

以手足造業破斥

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

如是,手也不應遣除腳的痛苦,因為二者是不相關的他體,腳痛不會損害於手。

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

老年和幼年、前生和後生只是一例,也可以前天和後天、上午和下午等為例同等破斥。因為二者是他體,所以,前天不應為後天、上午不應為下午而除苦引樂。

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

對方補救說:老年與幼年是具有相續性的,手和腳等是同一個身體所聚,因此不同於自、他的他性相比擬。

意思是說,上述二法是一相續或一身聚所攝的特殊他性。

下文以相續身聚無獨立自性來破救。

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施設,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

相續是對多個剎那而假立的,身聚是對身體眾多支分而假名安立的,除了假立之外,並沒有單獨成立的自性;而自我他我也是對虛假的相續與身聚假立的。所以說,都是觀待安立,全無自性。

下文:必且需要通過串習也能對他人生起愛執。

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雖然都是觀待假立的,但由無始劫來串習我愛執的力量,對自己的痛苦是完全不能忍受的。同樣的如果能對他人修習愛執,也能對他苦會生起不忍之心。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