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19 17:07:31| 人氣1,4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四十八大願之2 聖嚴法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十八大願之2  聖嚴法師

17.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諮嗟:ㄗ  ㄐㄧㄝ :   z
ī jiē  讚嘆
  此為「諸佛稱揚願」。在《阿彌陀經》中說十方諸佛(僅舉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都稱讚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不僅釋迦世尊讚歎阿彌陀佛名號,一切諸佛亦無不讚歎,故也將《阿彌陀經》稱為「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18.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此為「念佛往生願」。此願在彌陀淨土念佛法門的思想史上,非常重要。念佛法門在《觀無量壽經》提出的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阿彌陀經》說的是持名念佛。根據近代日本學者望月信亨考察梵文本的《無量壽經》所載念佛,是「隨念」、是「思惟念」,其所明示的「乃至十念」、「乃至一念」,是用意念思惟無量壽佛名號欲生彼國,即能如願往生。有關念佛法門的詳細討論及介紹,可參閱另一本拙作《念佛生淨土》。
  
  至於願文所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說,除了犯五逆罪及誹謗正法罪者無法往生西方淨土之外,凡能信願念佛之人,不論有罪無罪、善多善少,都可往生彼國。

然於《觀無量壽經》的「下品下生」往生條下,則又開慈悲的方便之門,而云:「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這是救了五逆重罪的人。至於誹謗正法者,若無悔意,即是邪聚眾生,若有悔意,即是不定聚眾生,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仍可往生彼佛國土。
  
19.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此為「來迎接引願」。凡有眾生發了菩提心,並修諸功德,又至心發了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之願,臨命終時,必定得見阿彌陀佛在諸聖眾圍繞之下,前來接引,這是勉勵上輩及中輩往生的眾生下輩眾生亦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志,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但是未能作諸功德。可見,發菩提心很重要,修諸功德也重要。
  
  何謂「修諸功德?」依本經所云:「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

若依《觀無量壽經》所云是修三福淨業;

若依《阿彌陀經》所云是持名念佛。
  
20.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係念我國,殖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此為「聞名係念定生願」。此在中國及日本的淨土信仰者之間,也極重要,重點是「聞名往生」及「係念往生」。一般所說的念佛,已如第十八願的解釋中介紹,十念乃至一念念佛,若願往生彼國者,皆得往生。此處則另有一願,「聞我(阿彌陀佛)名號」未必需要稱名、持名、觀想、觀像,只要「係念我(阿彌陀佛)國」土者,便得往生。
  
  聞名起信,係念往生,殖諸德本,即得生彼國土,故日本的法然主張信願念佛,親鸞主張本願往生,法然尚以念佛工夫求生淨土,親鸞相信但信佛的本願,便生淨土;在中國則有中峯明本編了一部《三時繫念》的淨土修行儀軌,主要是為度亡追薦。至於「殖諸德本」,便是以「修諸功德」為其根本。
  
21.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此為「三十二相願」。諸經論中對於三十二相的次第排列,多少有些出入,一般的介紹,多依《大智度論》卷四的順序如下: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輪相,3.長指相,4.足跟廣平相,5.手足指縵網相,6.手足柔軟相,7.足趺高滿相,8.伊泥延膊(腨)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陰藏相,11.身廣長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丈光相,16.細薄皮相,17.七處隆滿相(兩足、兩手、兩肩、項中),18.兩腋下隆滿相,19.上身如師(獅)子相(平整威儀嚴肅),20.大直身相,21.肩圓好相,22.四十齒相,23.齒齊相,24.牙白相,25.師(獅)子頰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舌相(伸舌覆其面而至髮際),28.梵聲相(音聲清淨能聞於遠處),29.真青眼相,30.牛眼睫相,31.頂髻相(無見頂相),32.白毛相。另《大智度論》卷二九又云:「三十二相有二種,一者具足如佛,二者不具足如轉輪聖王、難陀等。」依本經的第二十一願所示,生於極樂國土的眾生,無一不具三十二相。
  
22.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為「必至補處願」。一生補處住的菩薩,對於當前的娑婆世界而言,只有一位彌勒菩薩,現住在兜率內院,盡此最後一生的菩薩身分,便到人間降生成佛,來補釋迦牟尼佛所處之位置,因此又名「一生所繫菩薩」,是最高的菩薩位,轉生即補佛位,梵文Ekaj
āti-Pratibaddha
  
  在西方極樂國中,像觀世音菩薩,將補阿彌陀佛的佛位,也是一生補處菩薩,可是彼土之中,誠如《阿彌陀經》所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凡是往生彼國眾生,將來必定能至一生補處而終必成佛。
  
  唯其若已發願,願為度脫眾生,遊諸佛國,修菩薩行,開化無量眾生,使之建立無上佛道者,便與一般的菩薩不一樣,未必要求早得一生補處,也未必要求早得成佛,那就與普賢菩薩的行願相同,普賢菩薩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共立十大願,願願都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由此可知,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之中,一生補處的大菩薩數量極多,能如普賢菩薩那樣發大弘誓,願待一切眾生度盡之後,方登一生補處位的大菩薩,數量也多。
  
23.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此為「供養諸佛願」。往生彼國之後的菩薩大眾,都能承受阿彌陀佛的威神之力,於一頃飯食的時間之內,即能遍至十方無量諸佛國土,供養諸佛。《阿彌陀經》也說:「其國眾生,常於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由於這種信仰,迄至今日的佛教寺院,尚有朝食之前朝供養,中餐之前的午供養,唱誦觀想,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乃至一切眾生;凡有佛事儀式,也必準備香花、燈燭、菓品、飲食等供品,供養十方三寶。
  
  若已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大眾,就不至僅以唱誦觀想,乃是真的遍往十方佛國供養了。
  
24.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此為「供具如意願」。此在梵文本的內容,相當詳細,是說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為了向諸佛種植他們的諸種善根,所以起念現出種種供具,有黃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貝、石、珊瑚、水晶、牟沙羅寶、赤真珠等其他眾寶,或現出薰香、華鬘、塗香、燒香、抹香、衣服、傘、幢、燈,或現出舞伎、詠歌、音樂等,凡心中想到的,必能隨念辦到。
  
25.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此為「說一切智願」,此願又名說一切智如佛願、說法如佛願。依《俱舍論》所言,一切智即是佛智,依《大智度論》所言,共有三智:1.聲聞、緣覺得一切智,2.菩薩得道種智,3.佛得一切種智。然依本經此願的梵文內容而言,稱為「一切智性」,乃是佛智;換言之,極樂國土的菩薩們,都能以佛智來演說法要。
  
26.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此為「那羅延身願」,又稱那羅延力願,或令得堅固身願。那羅天是一種大力天神的名稱,梵文N
ārāyaa,譯為堅固力士、金剛力士,常以之譬喻佛及菩薩的威神勇猛、堅固大力。也就是說,蓮花化生的彼國眾生,身形都很高大而堅固有力,不像人間的身體,羸弱多病,無威神相。
  
  27.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此為「令物嚴淨願」。淨土之中,不僅眾生的身心莊嚴清淨,就是所有一切萬物,也都莊嚴清淨,並且光麗、殊勝,微妙的程度,縱然以彼土眾生的天眼來看,也無法稱量,無能識名、無能算數。
  
28.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此為「見道場樹願」。道場樹是指佛在此樹之下成道,又名菩提樹。釋尊是在畢鉢羅樹下成道,不過數十丈高,將來彌勒佛則會在龍華樹下三會說法,這也是道場樹。阿彌陀佛的道場樹,固然莊嚴高大,其國菩薩亦能各自預知、預見其莊嚴高大的道場樹,有無量光明,無量顏色,高達四百萬里;梵文本說,此種樹的高度是千六百由旬那。
  
29.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此為「得辯才智願」。辯才智慧,又名四無礙解、四無礙智、四無礙辯,是佛菩薩的說法智慧,共有四種:

1.於教法無滯者為法無礙;

2.於教法所詮釋的義理無滯者為義無礙;

3.於諸方的語言辭句通達無滯者為辭(詞)無礙;

4.以上面三種無礙智慧,為眾生樂說經法自在無滯者為樂說無礙。

此處是說,彼國眾生都能具備四無礙辯的智慧,為眾生自在說法,了無滯礙。
  
30.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此為「辯智無窮願」。辯才智慧,不可限量,既是無礙,當亦無限。
  
31.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為「國土清淨願」。其國土清淨,猶如明鏡,能夠遍照十方一切諸佛世界,如於鏡中,自睹面像。也就是說,能以極樂世界,反映出一切佛國淨土。
  
32.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為「國土嚴飾願」。此在《阿彌陀經》及本《無量壽經》中,另有更為詳細的文字描述介紹。

台長: deepmind
人氣(1,4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淨土法門 |
此分類下一篇:四十八大願之3 聖嚴法師
此分類上一篇:四十八大願之1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