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01 14:16:34| 人氣1,0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學基本知識 82 五蘊 心王 心所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學基本知識 82  廣超法師講述  五蘊

先了解心王 心所的淺白解釋

問題敘述:請問法師,每次《廣論》進度碰到師父講「心所」,大家都聽不懂,因為實在太難。心、心所、心王等等實在是不懂,上網找了資料也發現實在很複雜,有沒有比較初級、容易、大略理解的方法呢?


法師回答:


比如一個領隊,帶一群登山隊一起攀爬聖母峰,領隊負責帶隊,完成攻頂的目標,團員則各司其職,所謂偵望、開路、器材、飲食、醫療等等,透過互相合作,最後完美登頂,一覽眾山小。

心王、心所也是這樣;

心王帶著一群心所完成了知境界的目標,
心所則各司其職,或觸境、或作意、或感受、或取相、或造作等等,透過分工合作,最後圓滿證知,巧辨諸境。粗略可這樣理解。

解答法師:福智  釋如行


廣超法師  講述


 

一、五蘊:

 

我們念佛經時,經常聽到五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蘊」譯自(Skanbha),舊譯陰或眾。意義是積聚,五蘊既是五種聚合。所謂:

 

(一)、色蘊:即物質的積聚。色蘊包含內色與外色。內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們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軀);外色就是:色、聲、香、味、觸--五境:所知的外境,這些都包含在五蘊之中。

 

(二)、受蘊既是領取納受之意。對於順境與逆境的領納感受,它可分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樂、捨(不苦不樂)三種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憂、喜。固受有苦、樂、捨、憂、喜五種性質

 

(三)、想蘊:心於所知境執取形象。既是看、聽、接觸東西時,會認定所對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後為它安立名稱,生起認識的心理。

 

(四)、行蘊:「行」是造作之義,行蘊是驅使心造作諸業所造作的行為有善、惡、無記三種心理,稱為心所生法,又稱為心所。

 

(五)、識蘊:佛教對識蘊的解說有大、小乘的區別,在此依據大乘的分類來解說:識蘊分為八識,它又可分為三種類:一者為心,它集起諸法,並能生起種種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二者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識。既是我們有一種心念,它一直執著有一個「我」,稱為意。三者為識,既是了別外境;能夠知覺外面境界的心,稱為識。有時候,心、意、識總稱為心,也稱為識蘊;識能夠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為由它帶動其他的心念,以它為主,故稱為心王隨它而生起的心念稱為心所

 

五蘊包含了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類的法,各個合為一集,都是因緣和合的,它們相續不斷的生滅,故五蘊的意思是五種不同的聚合。五蘊也被翻譯為五眾或五陰。「五眾」是五種眾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陰」是五種法遮蓋住我們的智慧之意。佛陀為利根的眾生說五蘊;智慧比較差的眾生,佛陀則為他們演說十二處、十八界。

台長: deepmind
人氣(1,02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佛學基礎 |
此分類下一篇:佛學基本知識 83 眾生的意義
此分類上一篇:佛學基本知識 81 三 歸依 總結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