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0 12:42:44| 人氣43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大春─《小說稗類》

直到這堂哲學課之前,我總漫不經心使用歷史課本上學過的名詞,諸如「啟蒙」、「自然主義」、「文學寫實主義」等等,隨意的說出或寫下「什麼什麼啟蒙了我」這樣的話語,殊不知,每一個詞都有它的身世,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概論,詞的背後直指了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一個在那樣政治環境、法律條件等之下才會產生的意義。

後來我讀到張大春《小說稗類》這本書。
無論是寫考卷或是寫作,文字中重複瑣碎的累贅太多,是我ㄧ直以來的毛病,以前考試總比別人多交幾面,那時的得意現下看來無比羞慚。為什麼?表示這麼多年來我運用文字的能力一直在退步。除了不能精準善用一切修辭方法外,對於文章中引文的輕忽也是一大闕漏,我常把自己也不怎麼懂的東西寫出來或說出來(這和個性中好大喜功的部分有絕對關係),乍聽真的有這麼點道理,要詳細解釋我又釋不出個所以然,這牽涉到我自己建立知識的態度。

在張大春的書裡提到,小說書寫的力量和以前宗教啟示錄之間的關連(「捍衛物質事件的書寫權利」p.173),提到笛卡爾「我思故我在」這個哲學命題的提出,張大春這樣說:「我們必須回到笛卡兒的那個時代,理解當時的上帝的地位是如何動搖和游移著的。」(p.174)。「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去了解和論述」這樣的觀念在我高中時代就有很多人說過,以前我視為理所當然,看到如張大春同樣敘述態度的文章也不知凡幾,但冠上哲學的名稱,對我來說就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上課時老師說過一段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話,大意如下:「哲學從來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學問,它有它的歷史條件,有它的目的和出現的意義;哲學從不是純然抽象,而是在一定歷史場域中產生力量和實踐,這樣,我們所討論的哲學才有扎根的地方。」我以為亞里斯多德的「理型」只是洞穴中投射出來的影子;「啟蒙」就是康德所言「個人勇氣和自由運用理性」的發揮,我以為即使到了現在,只要自己能運用理性突破什麼,就是啟蒙了!是的,我以為哲學是把一切事物抽象解釋、古今通達、內外皆可用的學門。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逃不開歷史。

回過頭來檢視我自己知識累積的方法,若把知識的累積比做蓋房子,我的房子就是偷工減料、華而不實的那種。所以寫論文時才需要附上參考書目,不是證明你讀過這麼多書很厲害什麼的(我以前是這樣理解參考書目!多可怕!),而是你必須知道以前人研究過什麼,你的疑問是不是已經被解決了?你的立論是不是沒有考慮到歷史,而只是你個人的空想?劉老師說:「當你不知道這個字在說什麼,那就去查說文解字。」

道理都一樣,任何學門知識的建立不是唸完大學四年就會自己拼裝完整,不是寫了考卷、交了報告、考上研究所就夠,而是要靠自己謹慎對待知識,不隨意輕浮地濫用,才知道我有多麼不足。怪不得老師總是說,為什麼妳們有時間玩?書都唸不完了!

台長: 神龍
人氣(43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後感想 |
此分類下一篇:鐘點戰 in time
此分類上一篇:《本日公休》──吳明益

小白
嗚喔……因為偶而也想要悠閒快樂的過生活啊TwT|||。
2008-04-27 23:28: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