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跟全台大部分成年男性一樣服過兵役,在他的小說裡看見平凡生活的背景,成為劇本最好的舞台,一切活靈活現起來,小說裡故事的原創性,讓我忍不住一篇又一篇看下去,一個下午就讀完整本還意猶未盡。
關於兵役,關於工作,關於求學和下放故鄉的老父母,男性作家在描寫蒼涼的世間事,好像多了一份絕望和無奈。吳明益筆下的人物活得很普通,後台不硬、家底不厚,是你家巷口賣豆漿阿伯就有的身世,當命運和潮流碰頭,時光衰退的速度恰好釀成悲劇,小人物走向那個最終的黃土,不是血肉模糊的激憤,眉頭皺不起來但心卻悄悄被螫了一下,因為你知道,除了這樣的結局,再退也沒有路,最後只能歸咎給「人世的無奈」,卻有更多你不願也不敢深思的什麼,掩蓋在一聲聲嘆息之下。
作者用了許多暗示的線,穿引出一方堅韌,像回憶編織在花色斑斕的布疋上,你分不出哪一塊幾何顯示失戀那夜的心境,吳明益給你一個人物當線頭,抽拉出月色和眼淚都豐沛的三更。小時走丟、轉學被揍、你和妻子第一個孩子,碎了滿地的花色都是從前,然後小說裡一開始冒冒失失的老榮民,本來就在那裡了,用隱喻換置場景,不聲不響閱盡書中小人物的甘苦,我初看不感驚豔,閱畢才發現文字如湖面平滑,讀來像呼吸一樣順暢,內容則鏡射出最真實的人性。作者的人稱切換使用巧妙,不明指光看語氣也懂對話甲乙兩方是誰,全篇看似隱諱、破碎、凌亂,彼此嵌合成完整的小說架構。
讀完的那個下午陽光普照,我想起宿舍關不緊的紗窗該報修了,把更多感想留給夕陽的影子去回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