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2 07:47:22| 人氣2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煙壺》到底取悅了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曲劇是將傳統北京曲藝戲劇化,並成功搬演的新劇種。她的特色是表演方式接近生活化、歌舞劇化,削減了戲曲的
程式化表演的一面,這與她經常搬演清末民初的故事不無關係。另一個特色是其它正在摸索現代化途徑的劇種望其項背的,就是支撐整齣戲成敗、強有力的文本。

曲劇的劇本大多來自老舍、曹禺、鄧友梅等文學家的手筆或小說、話劇改編,充滿強烈的文人氣息,具有思想性,人物較傳統戲曲飽滿、更具個別性,與曲藝的民俗性和藝人的魅力結合,自然是雅俗共賞。再者,曲劇雖然脫胎自曲藝,但已經不是曲藝,而是徹徹底底創造一個全新的劇種,可以任由導演和演員尋找出自己的表演方式,因為無典型流派可尋,省去了許多傳統與現代間的廝殺掙扎。

《煙壺》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她包含了一切通俗劇該有的元素︰一個嚴守道德正義的英雄(煙壺師父聶小軒),窮兇惡極的壞人(九爺),壞人的走狗(徐煥章和李貴),情侶(聶小軒的女兒和徒弟)。《煙壺》的厲害之處,是將民族意識(更明確的說是反日/反漢奸的共同民族情緒)作為整齣戲的主題,把時間放在迫近現代的清末。想想看,即使是未經戰火和殖民恥辱的這一代,也會從祖父母輩那邊聽到日本人是多麼壞,也會從電視上的連續劇看到漢奸可憎的嘴臉。所以我們在看到九爺和徐煥章的表演時會那麼似曾相識,那麼的典型的令人不齒。
在聶小軒撕碎『八國聯軍進北京』的訂作花樣兒時,還有不少入戲的觀眾額手稱慶。

劇本的狡黠之處在把藝術家的風骨和愛國情操等同為一,忽略了藝術家在從事創作和傳承時的反省。煙壺這種小玩意兒,本來就是王公貴族的嗜好收藏,裡面裝的鼻煙,也是含有少許麻醉作用、
給遊手好閒的紈褲子吸著玩的東西。聶小軒的工作,本來就是為了服侍這些人存在的。煙壺手藝失傳的危機,一部分是因為家學不外傳的顧忌,更大的危機,是煙壺這個玩意兒本身服侍和象徵的特權、腐敗和即將到來的衰亡。

在藝術的傳承上,聶小軒專注的重點並不在技藝的延續,而是古月軒絕學的名號,堅守『男配料、女燒窯』互相牽制的原則。如果說聶小軒是個愛國者,應該沒有問題,但以藝術家的胸懷來看,他是狹隘的。

另外,還有劇本中還有一個關於民族融合的問題,旗人烏世保和漢女柳娘的結合,是建立在技藝的互補以及對九爺和徐煥章的同仇敵愾上。烏世保若不是被銷去旗籍被大爺趕出家門,他會甘心情願作一個煙壺師父嗎?他會願意降尊紆貴與漢女成親嗎?聶小軒在獄中要不
是沒得選了,他是不是寧可收一名漢家弟子呢?漢人和旗人在國家立場上是一致的,但在民族立場上,彼此之間又有各自的優越感和隔閡,這種微妙的關係,只在劇中清描淡寫,沒有更深入的思考。

傳統藝術的傳承及各民族的包容共處,在當今的海峽兩岸甚至全球,都是最迫切的議題,但以曲劇的衝勁和力量,還是避開了敏感、爭議的部份,停留在處理好看、易懂、迅速起共鳴的題材上。戲曲現代化的方向在那裡?《煙壺》選擇最簡單的一條路,但那不是唯一的路。

台長: 李季紋
人氣(2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