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驊小檔案:
王宣驊,快樂的教育工作者。最喜歡和低年級的孩子一起唱遊、和中年級的孩子一塊兒談天、陪高年級的孩子一同逐夢。
1.
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
親愛的創作坊爸爸媽媽:
相信你們踏進創作坊大門,是為了接送裝上文學翅膀的孩子吧?而我再次踏進創作坊的大門,卻是為了公事!
一直都知道秋芳老師將創作坊搬到了後站,上班、購物、接送孩子途中的我常常經過中北路,工作地點就在中北路盡頭,秋芳老師就在離我不遠的這條路上,但是「近鄉情怯」成語的意義我可一直沒有忘記,幾度想登門拜訪,但總覺得老師作育英才近千人,怎麼可能記得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呢?
為了辦理學校的「與作家有約」活動,只好拜託孩子在創作坊上課的學校同事幫忙牽線。
沒想到老師居然還記得二十年沒見面的我、對我印象頗為深刻,還邀請我為創作坊的家長們執筆寫一封信,我只能用受寵若驚、膽戰心驚、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來形容自己接到邀約時的心情。 超過而立之年,鎮日埋首於公文與作業中,擅長寫的詞語不是「公告週知」、「依規定辦理」等公文繕打內容,就是「你好棒」「非常用心」之類的學習單評語,回家之後又要與尿布奶粉玩具為伍,外加洗衣煮飯整理家務這些永遠不會停歇的主婦流程,當空白時間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奢侈,寫作更是塵封已久的夢想。
五千字的內容,比寫個教案或是簽呈來得更艱辛困難,還得在人人都準備貼春聯放鞭炮的寒假期間過年前夕埋首苦幹,壓縮休閒的時間來寫稿真的讓我備感壓力,但我相信自己曾經與文學這麼的靠近過,願意答應老師的邀約再次執筆,為自己譜出一首嶄新的樂章。
2.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生命風景中最美的部分,往往是用血淚交織而成的片段;但再回首時,卻是笑中帶淚的雲淡風輕。
因為「聽說作文對小孩很重要」,所以三年級時的我,就這樣被媽媽送到了創作坊上課,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相當不得了的挑戰。唸音樂班的我,就讀離中壢很遠的學校,課業壓力加上練琴已經壓縮了我的玩樂時間,且創作坊班上的同學我一個也不認識,所以對於每週一次的作文課程我真的相當排斥。
最開始的我,什麼也不懂,班上也沒有認識的同學,所以我每次就臭著一張臉坐在角落,希望把自己隱藏起來,然後越沒有人注意越好,上課的發言最好是不要點到我、同學報告最好不要輪到我,然後一週一週過去,覺得「有上到課,對媽媽有交待」即可。
越區就讀的苦,與同儕競爭的累,讓年幼的我總覺得自己成天「身心俱疲」,憤世嫉俗的自己,每每將心中的不滿用臭臉和文字一同宣洩出來,拼命的用悲情的文字與悲傷的色彩勾勒出悲慘的篇章。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好像覺得我的內容還算有料,開始在課堂中朗讀我的文章給大家聽,這時的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有能力超越印象中那個平凡的自己,於是,我開始有那麼一點點「肯定自己」了,看著每週公佈欄上面經常出現我的文章,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們上了好幾期、好幾年的課程,然後開始嶄露笑容,對於創作坊的熱愛有增無減。
我們在創作坊中一同編過娃娃報、在暑假參加了夏令營、一起去採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在盛夏的午後討論報頭的標題與內容,在寒冷的冬夜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在朝陽熠熠的窗邊抒發對於文本的詮釋,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暢談對於生命的期待,然後我們前後幾期的學長姐與學弟妹的作品更被老師集結成《童詩旅遊指南》,這本入選過1994年度十大童書的舊記憶,在2005年重新穿上《童詩導遊手冊》的新衣服,收藏在學校圖書館,讓我們可以藉由書籍,回顧難忘的孩提時光。
是這些創作坊日子,讓我認識了文字的美好、讓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更讓童年的我與文字激盪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璀璨火花。
3.
雪壓竹枝低,雖低不著泥,明朝紅日出,依舊與雲齊
升上中學後,我們不免俗的開始要接受聯考制度的摧殘和挑戰。每天大考、小考、隨堂考、抽考從不間斷,熱血的導師,每週還會發下有全班排名的週考成績單,讓學生的心跳及家長的血壓隨著名次的波動而擺盪,在喘不過氣的壓力下,閱讀就成了這些壓力的唯一洩洪管道。
我瘋狂啃嚙著各種詩詞古文、小說散文,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積極人生觀,勉勵讀書讀得疲憊的自己;用「數風流人物,且看今朝」的豪情壯志,迎向每一場紙筆測驗;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然胸襟,安慰自己偶爾失常的成績。然後貪婪的閱讀各種主題的報章雜誌,隨著每個段落情節的標點符號呼吸換氣,還必須裝腔作勢的在書桌前正襟危坐,避免爸媽發現我在偷看課外讀物。
這種日子,讓我覺得好刺激,卻也讓我更認識文學的美以及閱讀的力量。高中聯考的失利,是我心中很深的痛,我一直覺得從小表現不差的我,是個徹底的失敗者,我不敢和以前的同學聯絡,也不喜歡談論自己的經歷,我把頭壓得很低,鎮日鬱鬱寡歡,讓閱讀與創作的歡愉掩蓋我不如意的情緒。
有一次,班上要遴選國語文競賽代表,國文老師看我的作文還算擠得出文字,又人如其名的有副大嗓門,就推派我代表班上參加了國語演說競賽。當時的自己得到了表現的機會,彷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於是我用心準備演說的關內容,沒想到居然得到了校內的代表權,一路過關斬將參加了縣賽及全國賽,得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佳績!
原來,唯有付出相對的代價,才能得到永恆的收穫;原來,在風雨中屹立不搖的人,便得以在風雨過後接受朝陽的洗禮;原來,在詩詞與文學結合之後,我還有另一個能力,就是用口語表達的方式將之表現出來,然後用文詞並茂的語句,鼓勵更多同儕,努力往自己的目標前行。
得到了演說競賽的獎項後,我彷彿開竅了!我不再執著於沒有唸第一志願的懊悔、我不再眼巴巴羨慕成績單上排在最前面的同學,我發現自己還是擁有能力征服困頓束縛後破繭而出。我開始認真於課業,希望藉由升大學的測驗奮力一搏,讓自己再次體驗成功的滋味。
選填志願時,我再次確立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我期許自己將「口語表達」與「詩詞文學」結合,用「語文教學」這個就讀科系,為自己做總結。
4.
咸陽遊俠多少年,系馬高樓垂柳邊
大學時候選讀語文教育科系的原因,應該就和我從小喜歡閱讀、喜愛文學有關吧!
教書是我從小唯一的夢想,總覺得老師站在臺上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威風模樣讓我心神嚮往。 上了大學之後,不同於一般同學選擇熱門的法商理工學院當作第一志願,我選擇當師範院校的公費生,在教學這條道路上持續精進。
大學四年中,我們接觸了文學概論、兒童文學、繪本教學等不同的專門學科,讓我再次強化了自己熱愛文字的靈魂,我們在宿舍中會挑燈夜戰、看看誰先K完老師推薦的大部頭書籍;結伴去圖書館借書,然後在文學區的櫃位區鎮日埋首恨不得將書本生吞活剝後餵飽飢餓的靈魂;由於公費生不用擔心就業的問題,於是我笑顏逐開、瘋狂的玩社團,從校刊社到國語教學研究社,加上國樂團配系學會,還有三不五時的逛街聚餐夜唱、配上駭人聽聞的期中期末考,抱持著人不痴狂少年的我,努力讓自己迎接課業及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然後在汗水與淚水交織的四年中,將大學生涯過得淋漓盡致,並累積自己各方面的能量,期待能夠進入職場作育英才,種下詩意的苗、灑下文學的種子。
在詩意中行走,在文學中昂首,這是許多孩子幼年的夢想,卻往往礙於生活的現實面,而讓夢想落空。
親愛的家長們,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文學家,在於我們是否給他昂首闊步的機會,讓他們走得理直氣壯、走得神采飛揚。生命中有許多困厄與挑戰是孩子們意想不到的,我們與其將他們保護得無微不至,何不換角度,放手讓他們迎向試煉與挑戰呢?讓每個傷疤都成為光榮的印記,讓孩子在生命的旅途中蒐集更多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在學校教書十年以來,現看到孩子們被許多才藝班、補習班填滿生活中的空白時間,下課時間不是拼補習班作業、就是討論去哪裡補習成績會進步、誰在什麼才藝競賽中得到了第幾名,這些在乎課業關心成績的孩子都是班上典型的模範生,卻也是卸下課業包袱後最患得患失的那一群。
我們需要多留點空白時間給孩子,讓他們更有時間留意詩詞及文學中美麗的風景,然後將這些幸福經驗化為獨一無二的養份,陪伴他們度過各種難關與挑戰。看宋朝蔚然成行的山水畫,不都是「留白」作為當代獨特的風格嗎?留下百分之三十的空間不是為了讓創作者歇息,而是讓欣賞者有更充分的空間與時間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5.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看到現代爸媽在成績至上的引導及速成文化的洗滌下,養成了速食教育的習慣,只注重成績、才藝的表現,卻忽略了閱讀的影響、品行的陶冶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著實令人嘆息。
別忘了,知識的啟迪下與文化的薰陶後的華燦光輝,才是人生中值得典藏的幸福回憶。
這十年中,我見識過各種個性迥異的家長,有的關心教育、有的在乎品行、有的注重人際、有的培養才藝,更有著大膽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對孩子的一切漫不在乎;但是不同的教養風格,也造就了孩子迥異的氣質與習性,更間接或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表現。
有位激進派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成績,每天讓她的孩子上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才藝班、連假日都還要上體育班、科學班,但是她的孩子卻沒有同年紀孩子的純真,親子對話中永遠只有誰哪一科考幾分、誰排名的第幾等空洞貧乏的內容,當一切的學習,都變成制式化的交差了事與迎合家長,孩子終究無法從學習的過程中,吸取養分,並塑造屬於自己的生命特質。
還有一位家長,告訴我他只要孩子每天快快樂樂的,希望我不要給他的孩子任何壓力,功課沒寫不要罵他、考不好不要跟他計較、作業沒有帶就放他一馬、也不要孩子做打掃工作避免受傷。這位家長讓我想到以前大學時教授說的一句至理名言:「快樂學習安樂死」!這話雖然危言聳聽,但是卻再犀利明白不過了!生命中沒有礁石的牽絆,絕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如果這種「不敢讓孩子嚐試,只有過度保護」的教育方法,持續在孩子的求學過程中干涉,我想在這樣教養觀念下長大的孩子,他的生命經驗不會是唯美的留白,而是完完全全交了張白卷,然後黯然離開舞台。
減少速成的文化刺激,增添旅途中的人文風景,讓敏銳的觀察力可以一直存在,更厚植正向的品格力,在文本閱讀中,學會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積極的人生觀,不用家長耳提面命、不用師長諄諄教誨,然後就可以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將困難迎刃而解,這不就是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態度與格局嗎?
天下雜誌曾經有份報導指出,現代的兒童在外界多元刺激的影響下,專注的能力普遍降低,除了影響學習的表現,更降低了想像力與創作力。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德國從小培養孩子自律與紀律;美國用科技革命翻轉學習現場;英國人著重於創造力的學習;中國紮根於閱讀理解與寫作。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要給予孩子正面的能量、讓他們有勇氣與能力面對不可預知的為來?不論您的教養方向為何、不論您訴求的軸心是甚麼,但不可抹滅的,我們希望打造孩子們擁有一份「帶著走的能力」與一個「一輩子的好朋友」。
讓我們共同許下一個共同的信念,用詩詞的苗與文學的種子一同耕耘,讓創作成為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讓閱讀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
6.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農曆年前一場不預期的邀約,讓我再次拾起對文學的熱愛及寫作的動機,這是我的挑戰,卻也是激發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秋芳老師說她記得以前的我是晦澀的、暗沉的、陰鬱的,感覺所有的不快樂與悲傷,總是擠滿了我全身的每個角落;如今看到的我卻是開朗、陽光、歡樂的。我想,這就是文字與創作的力量陪我走過各種挑戰,讓我能為自己寫下嶄新的一頁、充滿幸福與喜悅的一頁。
謝謝創作坊給我勇氣和力量,讓我在面對挑戰時更知道自己的可能性,更感恩秋芳老師對我的教導與鼓勵,讓我可以在詩意中行走,在文學中昂首,然後一路就這樣往前走,走得昂首闊步,不留一絲遺憾。
我會永遠記得我們曾經在中平路一隅幸福的角落,和文學一起肩併肩走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