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常看到某些小說家對於自己作品與市場接受度,的那些無助的喧鬧,心境的落差,哭訴的悲喊,不滿悲愴與失望…。可是?這其實早就是存在已久的事實,只是未被挑明、被點破、被指責…。一般人對於創作品,尤其是小說,他會用多少的心思去閱讀與欣賞呢?文學的創作,打從一開始,大概就註定他那孤寂苦悶的開啟與落幕。
小說家,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浮沉與歷練後,鍛洗出一些人類大腦所從未被探究的那些哲理與細膩,表達出人類生命悲哀的深層面,不同層別的生命力意志力,試圖排解一些不可解的矛盾與荒謬……。然而,不如人意的總是接踵而來,甚至有時你能喊停或說不嗎?
他們是以什麼樣的觀察力與描繪力去對於他們工作的執著與無悔,他們所經歷生活的苦悶與孤寂又豈是外人可以想像可以臆測那千萬分之一的二次微分,是分子為零或是分母為零的相同代數的運算結果?
他們那些作品的出版可能經歷無數挫折,經歷了多少的難堪與討價還價,出版業著必須考量作品的包裝銷售與市場接受性……,當然這其中難免有媚俗的成分在,當然人總是要糊口飯吃的,這對業者與創作者都是如此,無可厚非無可指責。
但是?對於作者難道就會去更改創作的初衷嗎?也許這會形成某種程度的墮落與消沉,或許悲哀的媚俗也是創作延續下去的必然趨勢。也或許那些量多而又廣受年輕朋友喜愛的作者被平面或是電子媒體高高的捧在雲端的同時,那些艱澀難懂卻真正代表族群生命力與文學的深層探索的文章,只能出現在報紙副刊的1/20不到的角落或者是連出版都是問題,就別遑論那些偉大的章法結構與技巧的細膩跟進步,也別說這其中有多少該令人學習的描繪的深刻,觀察的入微…那就更別說現在時下的讀者對於報紙副刊的文學作品有多少的涉獵與研讀了……
彷彿是一本正經的荒謬與煞有其事又生氣勃勃的無聊,這其中作品的市場性與大眾化的接受程度的媚俗重疊的部分,就更不用去點破與挑明了,反正也多半是心照不宣也欲蓋彌彰。你說網路寫手的野心禁不起現實嗎?其實我並不知道,或者應該說我並不是很想知道。
現在社會發展腳步迅速,人們對於資訊的取得與閱讀變的異常容易與方便,網路上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所有正在發生跟再也不會發生第二次的許多事,先別說作者作品的質與量的對比,連讀者的選擇的多樣與多變都是對於文學是一大挑戰,而網路文學對於文學作品的定義與界定的範籌又在哪呢?網路資訊與文學的取得是那樣的快速、即時甚至是數位的。這其中作品會造成內心衝擊的激盪程度與醒思程度跟學習程度又在哪呢?難道也是快速、即時甚至是數位的嗎?.
我想某種層面而言,這跟對於真正文學作品的讚繆與不可置信的佩服的驚慌程度,是瘋馬牛不相及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是上窮碧落下黃泉而卻也兩處茫茫皆不見的……當文學作品被網路化被數位化被電子化的同時,很多的岐異與連接不上的點,很多不能擺在同一平面比較的平台就會水落石出而愈發明顯。
其實,在一些新聞台或是部落格,我常發現一些輪播台或是文章--如果稱的上算是文章的話--我常想:這是什麼東西阿?一點邏輯演繹都沒有、一點細膩與知性都欠缺、一點深刻與意境都談不上……竟然一播再播,成為人氣之所趨、讚頌之所往,比較好笑的是,只要搭配上時事潮流或是偶像團體,就會熱烈而受歡迎,或許這也是新聞台或是部落格會受歡迎而存活下去的必然趨勢與法則吧!這也沒有什麼好悲哀好諷刺的。
以內容而言,那些受歡迎的網路文章的特點與相同點是:用著大量而又誇張的情節搭配一廂情願的對白欲圖呈現讓人瞬間飽滿而又欣喜或是愁悵的感受,我是指一些看起來蠻成功的作品的某種程度而言,我無意批評。但就我的認知而言,一部小說情節是可省略的,對話當然更是次要的,這在意識流型態或是超現實寫風的小說就可見一斑。但這樣的小說面臨著現今社會的廣大讀者是艱澀的,是連看都不會想去看的,即使他是一部偉大到無以復加的小說。
是文學的結構變了?還是大眾的口味變了?是時勢所趨還是自然法則?也有可能是自己已被流行所拒絕,就算是文學教授登高一呼的大力推崇某一部偉大的小說,他所能引發的回應程度跟由偶像來推薦或許有著天壤之別吧!就別說網路上的點選與回應所能呈現的表象跟評選分數,反正都是舒發,都是分享跟切磋罷了。
網路,只是文學其中一個表達的方式,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模式。只不過他必須承擔社會價值化一般化迅速化的苦果,你說網路寫手的野心禁不起現實嗎?其實我還是不知道!
我想,文學有他既定的步伐往下蔓延,而網路只是千中挑一的一個途徑與管道,.只不過這樣的管道太迅速普及卻也太表層,當然如果有人能從其中獲得一些利益或是功成名就,其實也是美事一樁啦。
如果從以前到現在文學的路一路走來就註定是孤疾苦悶而又被忽略漠視,那也只能這樣了,只不過如果對於小說家最大的回應是漠視是忽略他的作品的話,我想它存在下去的理由跟堅持創作的信念也會有所動搖,太殘酷也幾乎超出他的生命所能承受之輕了,更別說結束生命之前有多少的追憶似水年華……
回應與支持對於作者某種程度而言當然是一種鼓舞,但是就算是欠缺了鼓舞,文學的路還是得用著其他模式走下去,就像那些多元觸發無限可能的多變與不變,應該也由不得分說與不分說,或許依舊是載浮載沉載歌載舞,你說網路寫手的野心禁不起現實嗎?其實我還是不知道!或許那並不重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