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正要甦醒時分,我們已整裝出發—花蓮文史踏查之旅。
此行是高雄紫竹林精舍文化志工的活動,這是一趟知性的旅程。
坐火車的樂趣
高雄到花蓮,整整4個半鐘頭時間,有點漫長但輕鬆的時光。行到知本、台東,Anjia跟我說:下車啊!「蛤???」原來是在自找樂子,並且活動一下筋骨。利用停車的幾分鐘,跳下車,快速掃描車站的風光,然然拍拍照,再衝上車。唉呀!原來坐火車,可以有這樣的樂趣!老大不小的我跟人家玩這種遊戲,有點……,我說:原來搭火車可以這樣坐。

七腳川部落
七腳川溪又名吉安溪。
七腳川溪上游有原住民阿美族部落七腳川社,
1908-1909爆發七腳川抗日事件,
事件後日本殖民政府迫遷七腳川社阿美族人,
最遠將族人迫遷至今台東縣鹿野鄉。
2012年底吉安鄉公所於七腳川溪上游溪畔,設置「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矗立在艷陽天空下的七腳川事件紀念碑--述說一段歷史
吉野村移民村、慶修院
吉野移民村為日治時期(1895-1945)第一座的官營日本移民村。移民多來自日本吉野。

慶修院 /
西元1917年,對這些遠渡重洋開墾的日本人,提供安定移民的力量,也為了傳教,於是籌建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


現今的慶修院,敘說了聚落發展的歷史,也聆聽著人們的祈願和祝福。

解說 / 張宏毅教授(左)、吉安慶修院執行長陳義正先生(他的頭髮很酷喔)
走遍路 / 四國遍路

慶修院三分鐘的路程,圓滿江戶時代「四國遍路」的概念
花蓮文創園區 / 參觀玉石展覽


東華大學創藝系 / 林淑雅教授
解說 / 台灣玉石種類
玉的價值與歷史
參觀 / 林淑雅教授的台灣玉石設計作品
參觀盧富順玉礦場

相信嗎?這是一顆完整的玉石
夜宿 / 鯉魚潭湖畔的莫內花園民宿

星空下座談 / 張宏毅教授分享大眾史學、精舍史初稿分享

精舍監院自晟分享精舍史初稿

張宏毅教授分享大眾史學
鯉魚潭漫步

迎接朝陽的青青草原

黎明前的鯉魚潭 / 黎明中寧靜的步道
參觀壽豐鄉 / 豐田村/ 原住民文物館


社區營造總幹事 / 楊鈞弼先生
東華大學 / 與歷史系教授座談

蔣竹山教授 / 潘宗億教授
蔣竹山教授說:
大眾史學的定義:
歷史是關於大眾的
歷史是寫給大眾的
歷史是大眾書寫的
後記˙感謝:
此行是撰寫紫竹林精舍史工作坊的最後一堂課,由張宏毅教授領航,來趟花蓮文史踏查~來去社區走一走。
這趟知性之旅,寓教於樂。印象中以前在學校所學的史學研究,只講究「真相」與「客觀」兩大面向,然而從這次活動中,聽到「大眾史學」,除了「真相」與「客觀」還不夠,情感的部分也不容忽略。張宏毅教授說,大眾史學跟一般史學不同,它強調素民寫歷史,既是素民寫歷史,所強調的是——
一、保留原汁原味
二、接近生活的人、事、物
三、重視在地的觀點
聽到這一席話,才知道大眾史學跟傳統史學研究,在知識論與方法論是有所差異的。所以以前的一個記憶回來了,那個記憶就是歷史是冰冷,缺乏溫度的,也許是以前的老師太強調客觀這二個字,甚至還說現在看的歷史都不可能是純粹的歷史,因為寫歷史的人,多少有了自己觀點的參與,如此的話,就缺乏客觀,沒有客觀,就不能說是真相,這就是我過去對歷史的既存印象。而這次開拓了另一個視野,認識甚麼是大眾史學,雖然只是非常膚淺的皮毛而已,但終究知識領域是沒有邊際的,我們窮畢生之力,都窮究不盡,而且每一門的領域各有天地,不要存在比較性,唯有拓展自己的心胸氣度,才可以取之、用之。
這是暑假以來,一次頗大的收獲,人文關懷的素養,是身為宗教師應該加以培養的,心中能意識並且存在對人、事、物具有相互關係的概念,才能生起對萬物的情感,這是踐行菩薩道最基本的根基。大眾史學與菩薩道看似沒有交集的兩條軌道,卻匯歸在不曾遺忘世間的驛站裡,我是這樣想。
我不是志工成員,卻有幸參與這次的參訪,感謝紫竹林精舍、香光佛教學院法師,以及各位志工朋友的成就,感謝各位教授的授業、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