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1 10:58:53| 人氣1,0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問.修行是累積來的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問.修行是累積來的               撰文  by minlo

 

學期結束了,同學們放下書本投入法務弘護的同時,自己在執事之餘,讀著部份同學的書面回饋,也開始靜靜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概況。

 

這是一門在同學眼中,認為可輕鬆打打唱唱,暫時遠離思惟讓腦袋休息的「梵唄」課,但學期中我卻逼著大家,一定要讀幾篇論文及原典,加強梵唄的義學基礎。這個過程包括我在內,上起課來雖然感到法喜卻也多點壓力,沒有想像中的輕鬆了。即便如此,我仍自認這是一種學習,在修學過程中,我們勢必都會面臨也應該面對有點艱澀的學習過程。

 

深入梵唄理論一直是自己想進行的事,直到今年初才真正打開書本,下定決心要一字一字慢慢地讀,愈讀才愈感到義理之豐,絕不是我們開口唱唱就能了得的事。初學梵唄固然要先學怎麼唱,而且要把它唱好,這是基本的學習。如再談及修持如來正法依音聲入道,恐怕就不只是唱唱打打就可以完成了事的,因此希望在課堂上,能從法義思惟中建立基本的唱誦觀念,因為唱誦於佛門是天天在進行的事,如果只在唱誦技巧上琢磨,充其量淪為唱術的精湛,卻與道相去甚遠;一方面也考慮到除了梵唄課,同學平時要接觸梵唄相關文本的機會可能不多,除非有個獨的興趣或必要。誠如上述,這便成為我要大家一面唱還一面讀書的理由。倘能掌握唱誦的體、相、用三個理則,並加以融通,才有辦法如實攝持自己的清淨法界,乃至攝持聽聞者的清淨法界。但或許是我的作前方便不夠,立意說明不足或其它因素,以致多數同學在書面回饋時紛紛表示,不希望因讀書佔用唱誦的時間(每次上課閱讀時間大約30-35鐘左右)!然相較於同學,對備課的我來說,則是讀得法喜充滿,那怕多花一點時間去讀懂一句話或一個典故,都開心得不得了,總覺又建立一些對梵唄的知見。在修學過程中,梵唄承載著我的信仰與佛的教義,又是付予宗教實踐的契機,是自己不會也不想悖離的佛教瑰寶。

 

回顧過程中,思索本學期所選取的補充資料,為什麼會讓大家興趣缺缺?我想大概是艱澀難解的文字把同學給嚇著了!讀不來或讀不懂的東西,當然引發不了閱讀的興趣,而失去當初設定目標的用意!這個問題似乎是很多人的通病,一本書拿起來看不懂就會隨即放下,從此這本書大概也就難以再見天日,可是放眼望去,佛教多的是文言體的經典,我們好像不得不得去面對這個關卡。

 

記得去年,跟另一個班級一起閱讀《高僧傳》時,發現他們怎麼都是統一作答方式,詢問之下,才知道他們神通廣大,竟從圖書館找到了翻譯本,我真的不知道已有人將此傳翻成白話文,從同學們的笑聲裡,似乎意謂著我很寡聞呢!不過,我想,其實白話本的出現,優劣參半,優的是可以減少瞭解文言語意障礙,以縮短閱讀時間;相對地,讀慣了白話文以後,卻可能更加深讀文言文的難度。所以,我說我們採折中的方式,先讀原文,不解其意時再去看白話文,我們就這樣達成共識。

 

之所以這樣建議,是因為自己吃過這種苦頭。我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也不是會讀書的人,結果寫碩論時,必須參考大量文獻,那時就真的嚐到文字艱澀難懂的苦楚。當時便常想起一位法師分享過的話,他說讀原典是習慣性問題,常常讀就會習慣它的語法,久了自然可以讀懂。雖然非常同意法師的看法,但是當有選擇性時,我的心意還是會選白話一邊站,不過還好,還能有一點警惕心,盡量勉強自己要找原典來配合著看,不要馬上就栽到白話文的迷思裡,如此才不致讓閱讀能力日漸喪失。

 

我也記得第一次讀《高僧傳》時,第一位便是帛法橋──

帛法橋,中山人。少樂轉讀而乏聲,每以不暢為慨,於是絕粒懺悔七日七夕,稽首觀音以祈現報,同學苦諫誓而不改。至第七日覺喉內豁然,即索水洗漱云:吾有應矣。……. (T50, p. 413)

讀完,進行討論時,有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懺悔七日七夜得到感應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我也很想那麼作!」說完,其他同學發出了笑聲,在笑聲裡我短暫思惟著,其實當我讀這段時,也閃過類似的問題,但我明白重點絕不在於感應,但這不是容易回答的事,即使是真的與佛相應,那也是不斷累積無數善因緣才得以成就,絕不是現在大家看到寥寥數語敘述般簡單,可是我們往往看不見那些過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因緣也各有差異,不能等量齊觀,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說明帛法橋的感應,但我看到的是他說到作到,貫徹到底,義無反顧的毅力與意志。今天帛法橋是為求好聲,以毅力、意志精進於懺悔法門,最後終究有志者事竟成。有此例可循,我們亦可用此毅力、意志精進於我們的目標,行門也好解門也好,不離不棄,不怨不悔,到最後一定會有一點成績!雖然不太可能七日即奏效,也或者勤不一定能馬上補拙,但是我們的波羅密已一點一點在積聚之中,能於未來世的某個七日見光見華也說不定,不是嗎?業精於勤,荒於嬉!

 

有次上完課後,去向院長請安,院長開示時說了一句話:「修行是累積來的,學問也是累積來的。」今天再回想這句話,覺得帛法橋就是一個累積修行的印證,能把三藏十二部讀懂也是累積學問的印證。天下真的沒有不勞而穫、白吃的午餐,凡事都要有所付出,才有相應的回餽,且說付出的生命才有踏實感,我是這樣覺得,也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望是這樣達到的!

 

在此,衷心想跟同學們分享,如果覺得閱讀資料有助於唱誦觀念建立,那麼請不要氣餒,有道是「讀經千遍,其義自現。」一定功不唐捐,然關鍵就在於「堅持」,也謹以院長的開示:「修行是累積來的,學問也是累積來的。」和大家共勉,我們一起來努力。

 

轉載自  《青松萌芽》第18  p.26-28  101年9月



台長: minlo
人氣(1,01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行者之歌 |
此分類下一篇:門裡門外
此分類上一篇:不玩浪費生命的遊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