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走在這條幽靜的路上,它是通向最寂靜的地方。路,有點蜿蜒崎嶇,我們且徐行,慢慢欣賞沿路風光,直到終點。
民國100年11月的記憶──禁足日記(三)
11/5 (下篇)
坐上拜墊調整好姿勢,先在心裡將「入流亡所」的要點想了一遍:
1、要注意自己,不要因為聲音來產生瞋恨心或歡喜心。
2、訓練自己不要去分別是甚麼人,是甚麼東西所發出來的聲音。
3、不要去分別我對這個聲音生起甚麼念。
--- 節錄《清淨在音聞》
其實以初學者來說,還是會去分別甚麼聲音,但要盡量做到不對現前的音聲有好惡之心。現階段的功課還是主修持名念佛,以佛號為我的所緣,藉由專注於所緣,訓練心的力量,以期能亡失外在的聲音。平時一有聲音,心習慣性就靠過去,接著起分別、反應,這是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串習,所以常就無法專心於當下所做之事。今天坐在這裡就是希望藉由佛號的力量,培養專注,不去理會外在的聲音,如果能夠將這樣的練習變成習慣,乃至成為串習,那麼在日常擾嚷的聲音中,自可不受影響而有屬於自己清淨的一方天地。
今天上午八點到九點鐘還是運用心念心聽的念佛法,剛開始有些渾沌、惛眛,在身體一陣沉重後,精神突然提振起來,佛號感到清楚又輕快,雖然妄念還是接二連三,不過整個狀況有了明亮、輕鬆的感覺,這是非常不同以往那沉甸甸、壓迫、混濁感覺的經驗。姑且不問為什麼可以有次不一樣的經驗,我想一切都是因緣法,只能向前看不能停留於此時,唯有繼續不斷地練習、用功,才能讓輕安的經驗再度出現、延續。就因為身體輕安的感覺增加了專注力,因為專注而讓自己感到法喜,有了法喜念佛的心就更想持續下去,這一切是互為因互為緣,互為影響、增上的,如果那個因緣不具足,喜樂就會不見。我們不斷不斷在自己的功課上練習,就是在製造這個喜樂的因緣,只是個人因緣、福報、波羅蜜不同,所需的時間也會不同,但就是不能放棄,那是生命的一個標竿。
雖然這樣說,自己也常常是沮喪的,用功不得力,缺乏方法,沒有恆長心,所以停滯不前,現在體驗到有別以往念佛清淨的感覺,自己感到歡喜萬分,也希望此境能維持久一點,因為在法喜輕鬆感中,對外在聲音的執取、分別,比較可以輕易地放下。世界是紛亂的,放掉佛號靜靜聆聽,就會發現外面跟我們的心一樣,沒有一刻是寧靜的,平時我們不太感覺到聲音的存在,是因為我們還有別的所緣,而忽略其它聲音存在,現在「入流亡所」就是要把這些聲音通通過耳不住。奇怪的是當我們不想去分別任何聲音時,就越會去緣取它,這時只能更作意在佛號上,甚至要用加倍的力量,但結果常適得其反,聲音反而更清楚,最後搞得好累好累,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對治的方法,只是目前還沒學到要領。
我依著修法的要點練習,首先不要對聲音起反應,此時發現我竟然可以柔軟地對待那個聲音。接著其它聲音又進來了,提高警覺不要起反應,再回到佛號來。短短的一個小時中,就這樣心平氣和的念佛,和聲音擦肩而過,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有了這次經驗,我想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透過自主性地讓聲音從耳根流過,讓心安住於每一聲音的生滅,而不是因為心不在焉,忽略聲音的存在,如此面對任何聲音才有辦法不去分別與反應,倘若能精進到這般功夫,相信對我的生命一定有很大的助益。
雖然這是一個非常初階的練習,卻是一切法門的基礎,只要我們的耳根不失壞,聞性就會發動「聽」的作用,一旦跟聲塵接觸了,就自然緣著聲音開始大作文章,我練習「入流亡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發揮內在清淨的聞,止斷對外音的聽。
修法最要緊的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用在日常生活裡,以指導我們的行為,能感覺到在生活上或與人相處中煩惱減少了,才能算是修法得力。我們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往前一望已有很多人走上這條路,我呢?已遠遠落於人後,不加緊腳步怎麼行呢?修行是騙不了人的,無法掩蓋無修的事實,所以就是加倍努力!今天記下這段經驗,也是給自己一個鼓勵,既然能有一次讓自己感到輕安的經驗,相信未來還是可以的,只要自己不輕言放棄,總有一天能達到亡所,能體驗到聲音的生滅相。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