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2 01:16:01| 人氣1,59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溫室效應與環保+台灣貧富問題(文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管系 林文琪

溫室效應和環保能源

「美國每個人可能會放棄開車而改以腳踏車代步,中國可能會關閉所有的工廠,歐洲人可能不再用電,而回到使用煤油燈的年代,但即使這些全都發生了,還是無法停止全球的暖化持續的現象」,這段話是2月5日洛杉磯時報對全球暖化問題報導一開始對未來世界的設想與憂慮。這幾天「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所提出的研究報「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受到世界各國矚目,報告直言不諱地認為全球暖化的現象與人類工業發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更指出即使由現在開始控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全球暖化的現象仍會維持好幾個世紀,也就是即使回歸到石器時代,依舊無法改善暖化問題。

研究報告證實,人類使用石油、瓦斯與煤炭使地球的表面溫度上升,這些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性碳氣,使太陽傳來的熱羈留在大氣層中。事實上,二氧化碳使地球成了一個巨大的溫室。 報告中還指出,全球暖化對人類的影響:極地冰層融化、冰河不斷縮減,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也使海水酸化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這些現象無異對世人敲響了警鐘,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並足以使地球的氣候就此全然改觀。

聯合國召開氣候變遷峰會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如何限製造成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京都議定書就是由這個會議制定的,主要是要參與的各國遵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量。不過布希總統於2001年3月以「減排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排義務」爲由,宣佈退出後,使的京都議定書面臨夭折邊緣,使的《京都議定書》遲遲不能生效。一直到2004年11月前,俄總統普京簽署《京都議定書》,成爲第127個批准國。由於俄羅斯的簽署,使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55%以上,因此,俄羅斯的批准使得《京都議定書》終於在2005年2月正式生效。目前允許採取以下四種減排方式: 一、兩個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排放額度買賣的「排放權交易」,即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超出的額度。二、以「凈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三、可以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四、可以採用「集團方式」,即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採取有的國家削減、有的國家增加的方法,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以上這四個方案,我個人是覺得第一個方案挺差的,第一個方案的方式給我感覺像是付錢了事,但問題是地球只有一個,這並不是付錢就能了事的問題了,你付了錢,被排出的溫室氣體也不會消失或減少。

關於地球,古老印地安人這麼說,「地球不是我們由祖先那裡繼承而來的;地球是我們由子孫那裡借來的。」竟然是借來的,我們理當應該要完好的還給未來的主人,大家要對環保有心,能源環保的推動不只要由政府官員來堆動,更是要由每一位居民從最底層開始, 丹麥薩姆索島「綠化」的程度成為全球抗暖化的典範。薩姆索島能成為百分之百「綠色能源島」關鍵在於島上居民的參與,大家願意集體負起責任,政府要有明確、前瞻的體制政策外,還要能提供完善的支援和誘因,朝野有共識,願意均擔責任和利益。最基本的,其實就是「公民參與」,台灣在這一點還需要加強居民觀念培養和落實參與,大家都希望有好的環境,可是卻許多人不願意隨手做環保。地球人如果再不養成做環保的習慣,我們就不只要住在「不舒服」的地球,而且更要拿破破爛爛的地球給後代子孫了。


參考資料:http://www.wretch.cc/blog/two217
http://www.wretch.cc/blog/tzengyen69&article_id=6725688

******************************

台灣貧富的探討

全球貧富差距已惡化至歷來最嚴重的程度,預估全球有八成的財富,分配在全球六分之一的人手中,且不光是國家間貧富懸殊,單一國家內貧富差距也日益顯著。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雖若不及中國大陸般的嚴重,但其實也正在一點一滴地腐蝕台灣社會安定的根基。台灣的貧富差距到了什麼地步,每天看新聞都能看到一些報導,譬如斥資數億元僅為購一棟豪宅,耗費千萬元只是用來購買一部代步的跑車,或數十萬元的手提包家中一大堆;同時,為了百千元而投河自盡,或為了無錢繳納子女營養午餐而淪為盜賊者卻日多,不但自己甚至全家走上絕路。以上的新聞報導對象天差地別。就最直接的層面觀察,有錢人愈來愈有錢,中產階級卻逐漸向上下兩端移動,而其中大多流向低收入的底層,形成了左右兩端高峰,越來越像一個新創立的詞「M型社會」。
「M型社會」,基本上就在描述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的現象。指的是中產階級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中間出現大缺口,左邊的窮人和右邊的富人都變多,但是中間這塊逐漸陷下去,甚至不見了。
台灣雖然還不到M型社會,但這的確是一種極可能未來會發生的趨勢,值得國人警惕。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首先是由於台商為追求低生產成本,把生產線移往中國,而國內關廠歇業,導致中、低技術勞工的工作機會大量減少,結構性失業率也必然上升;其次,產業外移使得國內就業環境惡化,受薪階級薪資所得相對受到壓縮,收入沒增加,雖然當經濟呈現正向成長,我國總體經濟產值是持續增加的情況,不過,許多民眾卻無法分享或感受到經濟成長。
貧富差距的惡化,也嚴重影響到教育,所有會念書、有能力念好書的學生都努力往前擠,擠到明星高中,再擠到這些公立大學(在台灣,好的大學是公立的),公立大學學生較易被企業喜愛。因為,「只要家裡出一個國立大學生,過去所繳的稅就都拿回來了。」於是,父母們就拚命的確保自己的小孩一定要比別人好,但若孩子不會念書,不但拿不回所得稅,更要付出一大筆的私立大學學費。目前能解決的方法唯有提升窮小孩的教育水準,把社會後半部的人給拉到前面來,但這又要從「分配均勻」來說,所得重分配的重要工具是稅制,但目前台灣的稅制卻是獨厚富人,有錢人有能力請律師鑽法律漏洞、請會計作假帳;反而市井小民卻只能乖乖繳稅,哪來的閒錢讓小孩贏在起跑點呢?
當一個國家的所得分配越不平均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及新的社會現象,使公平正義受到損傷時,會影響社會內部的安定,也減少經濟活動的效率性,但是要讓社會分配平均又並不是一個簡單就能解決的事,他牽扯的事情太多太複雜,每一件事情又環環相扣,但我想政府可以先從「讓每個人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這點作起,當然根本的原因來自於失業,我們整個社會也應深刻檢討,對於窮困至無法得到「基本生存權」的這種問題,因為憲法有明文規定每個人民都有生存權,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剝奪。

參考資料:http://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122919&tpno=0&no=52665&cate_no=55943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59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judy
政府根本不理睬窮人的基本生存權!

政府完全不管失業無收入的人的死活,只補助低收入戶,不補助無收入戶!
2007-06-22 17:12:56
版主回應
政府對低收入的補助是只有名下還有若干動產不動產就不予補助。
對於忽然失業或無收入者,可能需要找慈善團體暫時度過難關。或者到鴻海前面跪跪看......
(也有可能人不如流浪狗...)

以下是今天才發出的,不利於貧寒人家的教育新聞
*******************

國中入學 99年基測變門檻
更新日期:2007/06/22 20:09
最近基測的議題不斷的出現,22日教育部公佈,配合12年國教政策,從99學年開始,基測要轉型為門檻數據,學生上高中就得像要上大學一樣,要拿基測分數、學校成績、課外活動,一起申請入學。教育部宣佈基測要轉型變門檻,但是現在的國中生,可以不用擔心按照教育部規劃的時程,現在的小六生,將會是第一批適用基測轉型的學生。

取消了登記分發,基測轉型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學習多元化,學術方面不好的學生也有機會出頭天,所以除了在校成績,課外活動和才藝也很重要。

不過這樣的轉型,也讓家長開始擔心,的確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讓小孩去上補習班、才藝課,所以有的家長認為這會讓一些學生吃虧,不過有的老師覺得這會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基測轉型的出發點是讓入學能夠公平一點,學習能夠不只是讀書而已,不過要得到好的效果,看來教育部也得想辦法說服家長們,讓他們覺得這個方式對孩子們最好。(民視新聞翁郁容 、宋宏麟台北報導)I
2007-06-22 20:50:18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