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林前十三1~31
五 極超越的路─為著運用恩賜 1~13…愛的需要 1~3
說話把我們引進那靈裡,那靈把我們帶到身體裡,身體又保守我們在那靈裡。身體是為著神的行政。愛,乃是運用恩賜極超越的路,為著建造身體的路。十二章三十一節,說到運用恩賜極超越的路;十三章,陳明愛這極超越的路;十四章一節,勸我們要追求愛,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要切慕申言。根據羅馬十二章,愛是一條路,愛也是一種恩賜。保羅在林前十三章八節將愛和申言、方言、知識這些恩賜並列。愛是生命的表現,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愛的恩賜是永久的,因為愛是由神聖的生命構成,是神的彰顯,是永遠生命的表現。因此,我們都必須追求愛。
在所有基督教解經的書裡,絕少把林前13章的愛、神與基督的身體連在一起,大多強調個人的修養。如果我們把這章裡的愛用神愛來取代也是通順的。
1.保羅在頭三節裏指明愛的價值。
2.由於缺乏更好的形容詞彙,於是他在第4-7節中敘述愛的美德。
3.最後用愛的得勝結束全章(8-13節)。
13:1 我若能說人和天使的方言,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
鳴的鑼和響的鈸,發出聲音卻沒有生命。這是說方言的真實寫照。
13:2 我若有申言的恩賜,也明白一切的奧祕,和一切的知識,並有全備的信,以致能彀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13:3 我若將我一切所有的變賣為食物分給人喫,又捨己身叫我可以誇口,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第1節說明愛是服事的力量;第2節顯示愛是裝備人的動力;第3節指出,愛是獻身的動力。 縱然有各樣恩賜卻沒有神,沒有愛,在建造基督的身體上,我們就不算數,也得不到益處,捨己身,就是殉道。
2 愛的定義 4~7 愛的十五項美德,都是神生命的神聖美德
保羅在這裏提出雙重的七點。他說到十四項美德,毫無疑問的,它們可以區分為兩大類。頭七項是描述愛能對那些受愛管理的個人產生甚麼影響。第二組的七項讓我們看見愛的價值如何表現在它與人的關係上。第一組是個人的;第二組是相互關係的。
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 對同作肢體的聖徒,不僅要忍耐,還要恆久,並且有恩慈 (kind),就是還要保持和顏悅色,正如主耶穌與罪人和稅吏同在時,作為一位聖別尊貴的神,祂需要忍耐他們的罪惡,同情他們的軟弱,俯就他們的環境,所以我們在召會中為著身體的建造,也必須對聖徒的不體面,不俊美,有缺欠以及軟弱的表示相當的忍耐以及恩慈,這絕對需要生命長大,變化。
生命是神的元素,愛是神這生命的彰顯。只有神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耳絕不因為自己不是眼而貶低自已。耳因眼的瞭亮而一同歡喜。不因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而嫉妒。因為了解任何一個肢體得榮耀,是為著身體的榮美,所有的肢體也該一同歡樂,而不是妒忌。愛是不自誇。自誇是誇耀自己以至於破壞別人。把別人貶低並踐踏。brag - 吹牛: 誇耀,誇,詡,諞,誇口,吹,說大話
愛是「不張狂」puff up。這是自高自大之人的做法,不顧到其他肢體的做法,高舉知識,身體這是愛的甜蜜因由。它是不貪婪的,因此它不炫耀自己,炫耀是驕傲的直接結果。愛是不張狂,不炫耀。
13:5 不作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作不合宜的事」,uncomingly愛是常常帶著禮貌。不是魯莽,粗鄙的,不合宜的。所做都是為身體的益處。
使徒多次提到,他不求自己的益處,只尋求別人的益處,就是為著建造別人。他也提到在召會生活裡該如何行,如何合宜的生活行動。你若愛別人,就不會把他們所犯的錯記錄下來。神會發怒,但祂不輕易發怒,當罪人悔改,神就不計算他的惡,
「不求自己的益處。」對捨己的愛所作最深刻之描述。如同使徒在前面章節,他所作的為求別人的益處,不求自己的益處,使徒事事以身體得建造為念。只是那靈的表顯賜給各人,是要叫人得益處。(林前12章);
10:24 無論何人,不要尋求自己的益處,乃要尋求別人的益處。
10:33 就好像我也凡事叫眾人喜悅,不尋求自己的益處,只尋求多人的益處,叫他們可以得救。
8:13 所以食物若真絆跌我的弟兄,我就絕不喫肉直到永遠,免得絆跌我的弟兄。「不輕易發怒。」,不被激怒的。
以上幾項是就個人而言的愛。從頭至尾是個人與別人的關係。
「不計算人的惡。」,愛不將人的虧欠記在帳上,日後再好好算帳。愛不將人的虧欠登記起來,一一註明。
13:6 不因不義而歡樂,卻與真理同歡樂;
不義的總和乃是撒但,真理的總和乃是神。不喜歡不義的事。只喜愛神的同在和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凡事包容。」。「包容」有分別出來的含義。好像一把傘,你撐開傘邀請別人進來,避開外面的大雨。它又是護庇你的屋頂。愛好像一個屋頂,延伸向別人,謹庇他們免受風吹雨打之苦。信徒由於對神有深切的認識,知道祂的信實和大能,相信祂在任何人事物上都有美好的旨意,因而默然地等候神的工作。有三方面的意思:(1)如容器般廣大的心,能將別人的侵犯包容、容納起來;(2)如房頂般的將別人的過錯遮掩起來;(3)又如房頂般的成為別人的遮蔽與保護。
「凡事相信。」。本性中沒有懷疑。被愛管理的人從不生疑心。不懷疑,不猜忌;不但對神信靠,並且對人信任與接納。不把盼望放在別人和自己身上;我們的盼望乃在於神。
「凡事盼望。」不顧外面環境,仍存樂觀的態度。愛使人看見最美好的一面。指常存積極而正面的盼望,不以消極的看法和態度來對待任何人事物,不輕易放棄希望。
「凡事忍耐。」在整個過程中堅忍不懈。『忍耐』是軍事詞彙,指嚴守陣地。為著軟弱、失敗的肢體需長久禱告、等候和忍耐,直到神拯救他們。
我認為從前面章節來看,應該把這段視為著身體建造而應用神的愛,
我們說別人的閒話,談論別人,就是拆別人的房頂,因而暴露了他們。愛是凡事包容。當我們接觸是愛的神,就有一份恩賜、職事和功效。否則常常拆毀多於建造。
3 愛的超越 8~13
13:8 愛是永不敗落;但申言終必歸於無用,方言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
13:9 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是局部的,所申言的也是局部的;
13:10 及至那完全的來到,這局部的就要歸於無用了。
恩賜是短暫的,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造新耶路撒冷,惟有愛能建造人。『及至』指在來世,國度時代。『完全的』也指成熟的,使徒用兩個比喻來說明:1.孩童和成人. 2.鏡子和面對面。
13:11 我作孩童的時候,說話像孩童,思想像孩童,推究像孩童,既已成人,就把孩童的事廢掉了。
在今世,信徒乃是未成熟的孩童,有各種幼稚的恩賜。像孩童一樣推算事情。在來世,成熟的信徒要成人,一切幼稚的恩賜,都要廢掉了。我們在今世就可藉著活出愛的生活,預嘗來世。愛使我們在生命裡成熟;恩賜使我們留在孩童時。
13:12 我們如今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
如今,指今世。對著鏡子觀看就像經過窗戶觀看,『就是經過中間多少妨礙視線的憑借。窗戶這辭也指鏡子,卻是為作窗戶用的,這窗戶不像時下用透明的玻璃,乃是用半透明的材料作的。』(達秘)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愛是神生命的彰顯,比一切存留得更長久,永遠保有其地位。就像神永遠的生命一樣。一切恩賜都是神運行的憑借,這些終必停止,也終必歸於無用,都是時代的。惟有愛所彰顯的生命,是永遠的。一切恩賜都是為著今世未成熟的孩童,到來世都必歸於無用。惟有愛是屬於成熟的人,要持續直到永世。因此,當我們憑愛而行,就預嘗了來世和永世。
信,接受神聖的事物,並質實屬靈、未見的事。望,收穫並有分於信所質實的事物。愛,享受信所接受、質實,以及望所有分於的事物,為著滋養我們,建造別人,並彰顯神,這樣的愛,為著發展並運用屬靈的恩賜,使我們在生命裡長大,並且是得著更大恩賜極超越的路。因此,在這三樣常存的美德中,最大的乃是愛。所以我們必須追求愛。
愛顧到身體,並建造身體。首先愛把身體聯結起來,然後把身體建造起來。因此,我們專注於那建造身體的愛。我們該追求愛,留在身體裡,以享受那靈。在召會生活裡有恩賜並高看恩賜的,往往是拆毀建造的人;反而沒什麼外顯恩賜,卻能顧惜餵養聖徒的才是建造者。
今世 | 來世 |
暫時的,必歸於無用,所知道的是局部的,所申言的也是局部的,知道的是局部的;局部的,孩童,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 | 永遠的,永不敗落;完全的,成人,面對面,我們全知道神,神全知道我們、信、望、愛,常存的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