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學的樂趣
開學了!二十八歲之後的每一年年度節奏,春季班,暑假,秋季班,冬令營,間奏時穿插著主題讀書會、專題文學營,年年用一、兩本書當作年度日誌,讀書、寫字、講課、看電影、散步、小旅行,中間四年掙拖了秩序,到台東海邊找個小窩,再靠向兒童文學所同時,寫了本其實現在地貌也大不相同的文學采風《東河網深情》,就這樣,過了人生的1/2。
這些年,團隊老師非常成熟,以前需要為大家準備共同教案,慢慢地,一張課程進度表,就整合起不同夥伴不同班別的人生試探,各自在紛華鮮豔的生命樣貌中,為孩子準備了向世界開展的豐沛能量。討論過無數次,要不要取消期初營?也許是尊重傳統,也可能是我們在日日重複的舒適圈中,份外珍惜高壓緊繃的「異質刺激」,透過早已遺忘的「考試」、「營隊」、「宿營交心」,重返青春現場,總而言之,一次又一次的投票確定,2017年秋的「元曲期初營」,慢慢又靠近了。
期初營第一天,9/9,早上9點,書瑋說:「哇~好9好酒」;我卻特別喜歡999,越知道萬事萬般人生無常,越是對久久久多出幾許超乎理性的執迷;第二天,9/10,9點10分,910910,就要你就要你,灑了些《達文西密碼》的浪漫通俗,再抹點數字解碼學的偵探冷硬,和一群執迷文字的夥伴們糾纏了一輩子,仿如每一天每件小事,都是文字的遊樂場。
這些日子,也是家長和我們交換意見,互動得最密集的特殊時候。我喜歡孩子們活在音樂書香裡,推開蔓葉纏繞牽藤連枝的雕花大門,仿如一場「洗淨儀式」,隔開繁華忙碌的現實世界,古典音樂,全幅書法,大面書牆,精緻的小圓凳,共讀的小圓桌……,讓初入創作坊的大小孩子們,瞬間轉進甜美的童話小世界。
以前,每一個家長推開門總是會客氣地問:「要不要脫鞋?」;這些年,創作坊書香味道仍然濃冽,只是,多出些家長帶著孩子們進來,穿鞋踩上椅子、趴向櫃檯、拿起書架上的書隨手丟了就走,有時遇見出入會打招呼、離開時把書放回書架排好,還懂得說一聲再見的孩子,忍不住誇獎:「這孩子教養真好!」
「這不是應該做的最基本禮貌嗎?」習慣約束孩子們禮貌應對的家長有些吃驚。我特別感慨,嶄新的階級已然成形,每一個家長都渴望孩子們的未來可以過得好,但是,預約未來,和財富、學歷、階層,不一定密切相關,有的孩子在節制修養中長大,安於做「應該做的事」,熱情於「想要做的事」;有的孩子卻在「過度放大」的快樂學習中,慢慢失去耐性、獨立、堅韌奮鬥的智慧、勇氣和生活的樂趣。
2. 文學的孕養
2017年,遇見極重視品格教育的自學團體,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展開「陪讀計畫」,執行孝親品格夏令營,以「樂齡幸福」作為培育未來領袖的核心價值。真實的互動,人情的聯結,這是在智慧型手機興起後,讓人懷念的「復古情懷」,一併挑起遙遠的「美好古代」,一小段又一小段創作坊的記憶。襯著古典音樂,送孩子們上課後,家長們圍坐在小圓桌,看書、做拼布、煮咖啡,還有人在畫室內設計圖,那是多美好的畫面啊!仿如電影場景。
智慧型手機侵入生活,手遊,追劇,滑LINE,曬臉書……,孩子們隨著父母親的休閒轉型,慢慢疏離了文學的孕養。很多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們為什麼不喜歡看書,其實,對策很簡單:「我們自己,減少手機時間」,不僅孩子們缺少模仿的對象,最重要的是,互動的時間變多,多元嘗試的生活可能變有趣,心情多出許多活水,寬闊的心胸,也多出更多張望世界的窗口。
我想起2016年,長期陪伴母親走過抗癌歲月,慢慢在台大癌症病房擴大志工服務,成為「陪伴小天使」的邱晧軒,在復旦國中八年級時寫下的這篇〈你是誰?〉:
「你是誰?」在我作業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給我最合適、最使人滿意的答覆,讓許多困擾著我的問題都能夠快速的迎刃而解。但當你想睡覺時,不用說問問題了,連眼睛都不願張開,直到百分之百睡飽了,才精神奕奕的從充電器的床上爬起,這樣的生活真輕鬆啊!
你是誰?在我課餘空閒時間,你總是和我一起玩遊戲或和同學聊天,也唱了好多好聽的歌讓我聽,將平常生活中的壓力都釋放出來,心中也輕鬆了許多,同時也在聊天中培養了彼此的友誼,更在欣賞音樂時修身養性。
雖然你帶給了我那麼多的方便,但同時也偷偷的偷走了我的視力、我的時間,甚至是我的分數。使我現在和你的距離都被一副眼鏡阻隔著,使我寫作業的時間拉長了,也變得沒什麼效率,明明在房間內一小時,但只讀到了十分鐘的量,這可能使隔天的考科來不及複習或複習不完,考試時當然是一問三不知,發考卷時更是可怕。你到底是誰?因為你,可能連覺也沒有睡飽,甚至身體出了問題,無法專注於某些重要的事或忘記某些事,或錯過機會。
現在知道你是誰了,謝謝你帶給了我方便,但因為你把我太多東西都偷走了,只好減少與你接觸的時間,手機,謝謝你給我的陪伴,也希望我在更了解你之後,學會更有智慧的和你相處、和你當一輩子的好朋友。
3. 文學的真誠
還記得2015秋期初營第二天,考上成大醫工系的創作坊寶寶陳凱勛,作文滿分,和媽媽帶著「冠軍」鳳梨酥回來說謝謝。凱勛常自認自己很「宅」。宅是一種安靜的力量,可以好好看書,珍惜文學孕養;但有時也會成為一種破壞的力量,對外界漠不關心,所以,我們對他的督導非常嚴格。
凱勛喜歡讀小說,我們盯著他做報告;他不太和別人打招呼,我們押著他學禮貌。我們由衷感慨:「其實,最想說謝謝的是我們。謝謝這世界上總是有一些爸爸媽媽,無論我們多麼嚴格,總是願意信任我們。」
「孩子都不聽我們的,我們也希望老師嚴格一點。」凱勛媽媽說:「但不是每個嚴格的人說的話,他都會聽,真的很謝謝老師。」
老師說得上話,多半還是得建立在家長的信任。大家一起為孩子的未來奮鬥,這才是「冠軍」的味道。想起秀翰在瑞塘國小五年級時,第一天上課,沒帶文具,直接走向我:「ㄟ,借我筆。」
刻意讓全班不同個性的學生,分別向我借文具。再讓他辨識:「一樣是在借鉛筆,你們有什麼不同?」
「他們比較有禮貌吧!」這孩子寫了篇很棒的〈這堂課,我學會的事〉,不需要強烈的文采,而是藉由生命的檢視與思索,寫出文學的真誠:
這堂課,不像學校的作文課,比較像外婆帶我到佛堂聽課,相比之下,卻增添了不少趣味,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生活上,對人、事、物的態度,原來這才是作文的真諦。
我想了想,作文其實很簡單,就像讓我們把情緒紓發出來,或者我們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寫出來,再一直加強、加強、再加強,把它描寫得更生動、更活潑、更感人或更悲傷;把它描寫到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這堂課實際上很漫長,在我的眼裡卻一眨眼就過去了,以前寫作文時我都覺得很痛苦,但上完這堂課後,我對作文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經過了這一小段時間,我把寫作文變成了我的興趣。
寫作文很簡單,不管什麼事,就算再小的事都能寫成作文,生活中充滿作文,經過這堂課,不管再難的題目,我都可以把它形容到最好。
如果我們來做個小小的「心理測驗」,調皮的孩子在試聽作文課後寫下:「這堂課,不像學校的作文課,比較像外婆帶我到佛堂聽課。」擔綱起這部《他們的少年時代》微電影的主角老師,你會有甚麼感覺呢?
1. 這個猴死囝仔~~~
2. 社會的價值,到底將變成甚麼樣子呢?
3. 生活真有趣!
4. 文學的真誠,可以撼動世界
5. 不枉此生
期初營前,想起一、兩句話,一、兩個孩子,一、兩篇文章,一兩件這些、那些小小的小故事……,唇邊有一朵小小的微笑昇起。回到這個選擇題,「1」是我們這些老世代的人,慢慢示範出來的價值轉折;「2」是全世界共同的憂心;創作坊的夥伴們,應該都遊走在「3」~「5」;一年又一年,春季班,暑假,秋季班,冬令營……,這樣走過人生的1/2,很自然地,我只能、也只願意,選擇「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