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2 16:42:07| 人氣9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一個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正的文明,絕對不可能靠各自孤立的小部落孵育出來。
所有迷人的文化盛況,一定充滿了興替與交流,回想起遙遠的文明狀態,一個又一個國家,一段又一段故事,常常不過是一群又一群小部落的興衰更迭。
中東的《一千零一夜》、印度的《五卷書》、歐洲的《拉封登寓言》……,這些人情、故事,全都充滿了不同文化內涵的滲透、撞擊,以及各種或大或小的影響與改變。
文化縫隙,就這樣提供了更多、更好,並且更加不能預測的無限可能。

商周的更替,同樣鬆脫開文化縫隙。
透過周公長征,把各個的獨立小部落緊密串連起來。這樣的交流讓人們發現,食物和人力的分配,讓生活多出「餘暇」,多出和「生活必要」無關的心靈需要,才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可能,就是「文學」。
文學成形的最初源起,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想想看,當時認識字的,只侷限在貴族,侷限在「餘暇」太多的空虛心靈,文學可能是為了追尋一種「打破無聊,比衣食講究還要更為美好」的生活時偶然形成。

《詩經》的第一首詩〈關雎〉,談的是家庭的親密,其中充滿平和雍容、節度有序的「貴族教養」,表現在文字形式上,當然也就在兩個字、兩個字組成的「四字詩」中。
迴旋,反覆,一如宮廷舞蹈,具有一定的規則和秩序。
所有辛苦的人、憔悴的人、傷心的人……,全都收納在兩個字、兩個字組成的四言韻律裡,收斂、含蓄地把多餘的情緒波動,修剪得很整齊,記錄著高密度壓縮整理過的私人情緒。
在國家壯盛、社會安定時期,兩個字、兩個字的秩序得到尊重,不斷疊合、重組,拼貼出最簡單的「詩的雛形」。

社會動盪時,人與人的交流和聯繫,顯得多變而不安,許許多多原來想像不到的歧岔轉彎,穿刺出社會秩序和人心規範的各種縫隙。
一但縫隙變多,規則就會鬆脫,社會禁忌不斷出現各種挑戰,兩個字、兩個字的文字秩序,自然瓦解。
這時,因為王畿偏移,王權垂落,詩的邊界跟著模糊消解,從周南、召南越過南方諸小國,抵達長江北岸,《詩經》用兩個字、兩個字並疊出來的莊嚴秩序,隨著南下變形,融合南方民歌、上古神話、傳說精華……,有一些更輕柔、更嫵媚的語言和聲韻侵入文字邊界,從兩個字鬆脫,加入一個充滿情緒暗示的語氣詞「兮」字,一時,情韻迴旋,強化了悲哀、歡愉、慨嘆、絕望……,很快在透過《詩經》兩個字、兩個字的絕對秩序所建構出來的「現實主義」上,歧生出情致婉轉、不可捉摸的「浪漫主義」,繼而發展出三個字的句型。

細讀〈王風.君子于役〉,從「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這整齊的兩個字間宕開,漫成三個字的盪氣迴腸:「曷至哉?」。
才學會老老實實地面對事實「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忽然又心切地問:「如之何勿思」。
「如之何」這三個字,從兩個字的嚴謹秩序,延伸出多一個字的新嘗試,看起來改變不大,其實是一次文學史的重大躍進。

像情緒起伏的確定標本。
如之何啊!就這樣嘆一口氣,如之何能夠「勿思」呢?這多一個字的深情糾纏,打破《詩經》四字一句的規矩格式,慢慢傾向三個字的抑揚曲折,形成情韻跌宕的《楚辭》,促成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巨大解放,同時開啟中國詩史上的第二個文學高峰。
我們在一篇又一篇精彩詩篇裡發現,思念和等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而「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這些三個字的糾結反覆、婉轉纏綿,卻不是多一個字的距離,可以輕易丈量。

台長: 小蟹子
人氣(93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對詩多點感覺 |
此分類下一篇:快樂「詞說」
此分類上一篇:作文夢工廠

仙人掌
四個字的成語又是怎麼來的呢?
2008-10-04 08:55: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