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為長子嫡孫,早已過了三十而立之年,仍膝無孝子,繼後香燈,實屬有辱門楣!
有一天,我偶發奇想,為甚麼我要姓「布」這麼特別呢?如果我問父親,他的答案應該是:「你爺爺姓『布』,跟著我們也是姓『布』了。」。跟著我會透過潛藏在體內的遺傳因子,與已過世的爺爺溝通,詢問他的答案,他必然會說:「 我們上一輩人都是姓『布』的。」, 把問題一直推給上一輩人解答,直至去到最初自稱姓「布」的老祖宗,他的答案應該是︰「我喜歡姓『布』,有什麼問題呢?難道我姓什麼,都需要問你數千年後才出世的後輩嗎?」。
透過家族成員,得不到一個令我滿意的答案來,那只好在現今資訊發達的互聯網尋找答案:布姓是一個較罕見的姓氏,在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四百位以外,但分佈很廣,在各省、各地、各民族,都有姓布的紀錄,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早於中國戰國時期的趙國,有個大夫號稱布子,本為西北羌族人,他極善相馬,每相必得名駒,因此深受趙王的喜愛和尊敬。及後他的子孫多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布子氏,及後省文改為單姓「布」。
及至近代文化歷史中發現,在水上人(或稱蜑家人)都有以布為姓。而我這一家人,應是屬於這個源流。
換句話說,我有水上人的血統,亦是布氏的後代,理應善於捕魚,所以取「捕」的同音字,其後世代改姓「布」。這說法有些牽強,對於「捕魚」的發音,水上人會說成是「開新」。可惜到了我這一輩,所有親戚朋友已「埋街」,搬上陸地定居生活,有關捕魚知識,以及有關水上人的歷史文化,不能繼續承傳,也由於上一輩人覺得捕魚辛苦,望天打卦,糊不了口,也不想他們後代從事捕魚事業,也是漁業失傳的原因。
不過,我想繼承上一代的一些事物。在沒有其他選擇下,我加入從前父親曾經參加過的建制派組織,成為這個組織的屬會會員,作為一個「繼承」的實質憑證。還覺得父親每年繳交會費,也不享受其組織的購物、報名課程等優惠, 實在是白白繳交會費,所以我繳交了幾次會費後,覺得是一個可靠的機構,不會那麼容易倒閉,便一次過繳交十年會費,成為「永久會員」,並享受作為會員的種種福利。雖然自己反對建制派在政治上的表態,尤其是這幾年的社會環境,但早已成為永久會員,又似乎沒有退會的機制,而且只是一個屬會的會員,完全沒有參與政治的工作,那就當是加入一個普通的組織,享受一些會員福利吧!不過這樣想法,心裏始終仍有「 一根刺」存在,但如果將這根刺拔出,我心怕與父親這「一絲」的實質關係也沒有。
我有位叔父曾經從事西裝裁縫,可算對得起自己姓「布」,但行業息微,轉行做地盤,這個「布」業也不能承傳。
作為布氏的「長子嫡孫」, 必定要想下辦法,不只為了糊口,需要建立一些關於「布」的事業, 在可能的情況下,把它發揚光大,並能夠得以承傳下去,對這個布氏家族引以為傲, 展示出與別人不同的氣質,才對得起每一代仍然堅持姓布的列祖列宗。
我自知能力有限,不能建立廠房紡織布料。也覺得以布姓為出發點,建立對布有關的家族事業,這個想法對現時的家族成員來說,實在太前衛了, 心怕他們會接受不了,還以為我已瘋了。
得不到其他家族成員的幫忙,唯有自己坐在牆的一角,「牆角雖孤獨,但視野多遼闊」,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小小的實行也可以, 最少也有個開端,回應到自己內心深深處的想法, 激活自己,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究竟手上可以做什麼,與布姓產生關係呢?拿著一根可以刺破手指流血的刺繡或手縫等工藝,在心理上有點「危險」,暫時不要亂碰。自己再想一想,布料很薄,可以做成衣服;粗些就叫麻布,可以造成較透氣的衣服 ;更粗的就是毛線,可以造成溫暖的衣服,剛與我學習的手鉤玩偶產生關係,似乎可以用這技法,像布料一樣造成各式各樣的衣服,雖然鉤織也會用針,但鉤織所用的針相對較粗,不容易刺破出血,可以接受。
於是想以編織作為我的家業,似乎也又是恰當的地方,布料是用線縱橫交錯編織而成,一片片的織片也是編織而成,只不過編織所用的線,相對布料較粗而密度較疏, 都屬於「差不多」的東西。
我現已掌握鉤針的編織技法,有信心再可以繼續發展下去,還想學習棒針編織,擴大自己對這門手藝的領域。
要發展到有多大「規模」,才可算是達成布氏的家業,暫時未有一個好有具體的想法,況且一開始就弄到如此般複雜,心怕不能像日本茶道般到目前為止,能傳承得到十幾代的傳人,簡簡單單傳承得到就可以了,或者只是專門打造各型號的鉤針套裝,作為家傳之寶承傳下去,附上幾句簡單的祝福,例如:「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都要好好織下去」。
親愛的繼承者們,是和我有血緣關係,抑或是欣賞你的才華禪讓給你,請原諒我的自卑與無力,沒有金錢財富可以留給你,但我已經將我最寶貴的東西交給你,請你好好生活, 並將我的心意繼續好好地承傳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