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息一陣子後,信步到大廳的另一邊欣賞,目前我們位於德儂館二樓,懸掛的都是法國大型的繪畫,有一幅「拿破崙加冕圖」挺吸引我的注意。
拿破崙一生大起大落,具有義大利人血統,卻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歐洲獨霸稱帝,又因滑鐵盧之役戰敗客死他鄉。
這幅圖描述的是在1804年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加冕大典。當時聖母院在大革命期間因暴民破壞而殘破不堪,為了迎接教宗,便在屋頂鋪上毛織毯,堂裡堂外掛滿了旗幟,除了遮醜也能壯大聲勢;加冕當天,時值嚴冬,大雪如白絮紛飛,當時各國達官顯要、政商名流、宮廷貴族與拿破崙家族齊聚一堂,場面空前盛大,維持秩序的士兵一字排開,還有更多應邀觀禮的民眾,當時拿破崙的風光程度想必是不可一世。
此畫作為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所描繪,畫幅巨大,但也唯有如此巨大的畫作才能描繪出那樣隆重盛大的感覺;畫面以捧著皇冠的拿破崙為皇后約瑟芬加冕為中心,後方的教宗手呈現畫十字狀為兩人祝聖,畫面人物接真有其人,因人數太多,鉅細靡遺的畫家費時兩年才完成這件作品,此圖為羅浮宮第二大的作品。
另一邊又看見一幅讓人感動的作品!
從小學在讀到歐洲歷史時,便會讀到關於拿破崙時代的豐功偉業,而他又如何在法國大革命中鞏固革命成果的重任,接著一定會看見一幅一個女生拿著法國國旗帶領著軍隊往前衝的圖畫。
在十幾年後,我有幸在法國羅浮宮看見這幅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在1830年所描繪法國大革命的原作「自由引導人民」。
畫中描繪的自由女神以一位據說是農家女孩的瑪麗安(Marianne)為藍本,揮舞著代表法蘭西的三色國旗,在砲聲隆隆的巴黎市,帶領著尋求自由的人民前往和平的彼端。
「瑪麗安」為希臘女神雅典娜的形貌,在法國大革命裡為美麗與道德的象徵。
站在這幅畫作前,沒想到竟能親眼看見小時候只能在課本書頁間看見的作品,心裡澎湃的激動不言而喻。
小緯倒不很在乎,在旁邊欣賞著另一幅由大衛畫的「薩平婦女」。
「薩平婦女」是大衛用黃金分割的比例安排每個人物的位置,內容取材於古羅馬的歷史故事,描述羅馬人利用計謀奪走薩平城的婦女,而薩平人發動戰爭奪回婦女的一場戰鬥畫面。
只是好奇的是,打架就打架,我能理解畫中的女生坦露著乳房是因為被士兵迫害,但為啥畫中的士兵帶著頭盔拿著武器、盾牌,卻光著身體在戰場跑來跑去咧…?光滑的屁股肌膚看起來緊實的很,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當時畫家擺放士兵屁股在畫面正中間的用意。
走了大半天,我們都累了,於是又看了幾幅畫後,便走下樓去,到敘立館擺放埃及法老王時期文物的展覽區,看一下傳說中的木乃伊;隔著玻璃看著一具具千百年前的屍體,雖然說有亞麻布裹著,但還是看得我心驚膽跳的,一具具展示的空棺也讓我毛骨悚然;另一邊也有展示著古波斯時代埃蘭國遺跡的柱頭裝飾。
我們隨著人潮前進,在接近出口的時候跑去紀念品的櫃子買了一些明信片、書籤,翻了翻簡介羅浮宮的書籍,不過我沒有買,附近也有郵局可以讓我們寄送明信片,我寫了明信片,一張寄給我大學導師,一張寄回家裡去。
畢業的時候,一直很照顧我的大學導師,就跟我說要是可以的話,到每個地方可以寫明信片的時候就分享一些感動給她,於是一路旅行至今,即使當初在亞維農行程趕的要命、在梵諦岡博物館的郵局用五分鐘趕在郵務人員下班前……總是抽空寫明信片,承載著滿滿的感動與心情快遞回台灣。
走到大廳的時候與特別的倒立金字塔照了像,順便在旁邊的商店晃了一圈,雖然外頭兒天色仍明亮著,但時間卻已不早,我們便回華夏中心去了。
「阿!你們回來的正好,趕快過來看!」
剛進大門就聽見睡過頭造型的大姊的招呼聲,好奇地靠近窗戶邊一看,遠處巴黎鐵塔頂端銀光璀璨著,正疑惑間,天空瞬間便捻亮了一叢叢火樹銀花!
五顏六色的煙火在藍黑色的夜空拼湊著美麗的圖騰,大姊說因為法國國慶日快到了,所以才會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今晚的煙火應該只是試放而已吧。
心底暗自盤算著,那時候我們卻剛好離開巴黎,無法留下來與巴黎市民一起同歡是一個遺憾;突然想到之前在凱旋門上看到的法國士兵,也許也是為了遊行之類的活動在準備著吧。
旅途中總會有許多失之交臂的嘆息,但也會有許多不期而遇的巧合,而這才像是一場有趣的旅程嘛!
如同高低起伏的精彩人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