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0-17 21:19:07| 人氣2,2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懼裂》:你是不是漸漸遺忘自己是值得存在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懼裂》(The Substance)絕對是一部需要在大銀幕觀賞的作品:它夠血腥、夠噁心、夠獵奇,而且在表現惡趣味的同時,尚能激發觀影者的惆悵與哀傷感。

《懼裂》的劇情與《捉神弄鬼》高度相似,「曾經(Were)」紅極一時的女星伊莉莎白,過了好萊塢女星的事業(年齡)巔峰期,即使身材與容貌依然維持絕佳狀態,電視台老闆卻想要用更年輕的新人取代她。偶然機會下,伊莉莎白獲得「重啟青春」的機會,附帶條件包括:「要好好與全新的自己相處。」問題是,當你再次擁有青春肉體,再次受到眾人的矚目,你還會眷念那個胸部和屁股不再緊實、皮膚不再吹彈可破的自己嗎?

為能再次擁有美貌,你願意做出怎樣的犧牲?或說,要做到什麼地步才是足夠?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一)
《懼裂》開場,伊莉莎白在電視上跳著韻律舞蹈,教導觀眾健身的重要性,節目尾聲,她必備的收尾台詞是:「記得,好好愛人生。」這是伊莉莎白送給觀眾的警語,也是伊莉莎白在重啟美貌時,即將遺忘的初衷。長年活在鎂光燈下的她,過度依賴群眾對她的崇拜,忘了「好好愛人生」應該來自自我內心的滿足,而不是依賴他人的讚美。

無論是《懼裂》、《捉神弄鬼》或《芭比》,這類型作品裡的性別戰爭很容易變得偏執且扁平,不過做為「寓言」式電影,這樣極端(二分法)的陳述,是要凸顯編劇亟欲傳遞的訊息:權力者設立的審美觀,如何綁架你我。

(二)
只要片中出現蘇(從伊莉莎白身軀分裂出來的全新自己)的場景,不管是她走在路上時神采奕奕的模樣,或是青春無敵的笑容,或是喝著冰涼的零卡可樂的姿態等,畫面構圖都刻意以廣告影片的風格拍攝,暗指媒體如何塑造我們對於外表的刻板想像:唯有符合螢(銀)幕上笑容可掬、身材健美的模樣,才值得(有資格)被看見。相反的,劇中的權勢者(電視台高層剛好都是老白男),則可不計形象的大啖美食,瘋狂抽菸,無需擔心身材走樣。

(三)
「我愛你,因為我討厭自己。」

剛滿五十歲的伊莉莎白,失去工作,也失去自信,遂決定跟迷戀她多年的老同學見面(想要從對方崇拜自己的眼神和話語中,獲取信心)。伊莉莎白為此精心打扮,以達到讓能對方驚艷的目的。然而,對於外貌有著強烈不安全感的伊莉莎白,看到鏡子映照出自己臉上的皺紋,或是撇見屋外廣告看板上,蘇的完美模樣,她便會覺得自己不夠漂亮也不夠迷人,只好重新化妝打扮,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好」。

伊莉莎白的欠缺自信,是這部片最讓人痛心的時刻,根深蒂固的「女性(女星)要隨時維持完美外貌」的觀念已經深植在伊莉莎白的心中,永遠覺得自己仍不夠完美,最終被「容貌焦慮」所囚禁,不敢(拒絕)走出家門。

(四)
「你是不是漸漸遺忘自己是值得存在的?」

《懼裂》另一個有意思的設定是:變成蘇的伊莉莎白,擁有多采多姿的生活,一旦變回伊莉莎白,她的生活就只剩下一台電視機。明明是同一個人,為何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是什麼讓女性覺得過了特定年紀後的自己,就失去社交生活的可能性?

蘇是伊莉莎白的分身,她們每七天要輪流替換身份,七天以伊莉莎白的身份生活,七天以蘇的身份生活,如果破壞這個規矩(平衡),便會有無法逆轉的代價產生(例如身體的某一部分會急速老化)。這樣的劇情設定會讓人聯想起現實生活的整容風氣: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透過手術改變外貌。但就像《懼裂》的劇情設定:「一旦開始使用完美物質,就要一直使用,否則容貌又會變回原本的模樣。」許多的整形者,為能維持姣好外貌,填充物越塞越多,臉也越整越不自然,最終在焦慮的驅使下,把外表整成連自己都認不得的樣貌(整形失敗同樣無法逆轉回整形前的樣子)。

哀傷的是,花費這樣多的心力去改變外貌,是要「取悅他人(獲取自信)」,但過度改變的外表,又會招來更多的惡評(被嘲諷為怪物),最終只能「消失」在眾人的面前。消失後的他們(那些曾經讓我們目眩神迷的美麗或帥氣明星們)去哪了?人們或許不會太在意,因為新的一天到來,又有更年輕的人,靠著社會讚揚(吹捧)的青春,奪取人們的目光。

(五)
《懼裂》是有玩興的作品,除了能跟《捉神弄鬼》或《芭比》等片做連結外,它也是屬於所有熱愛《變蠅人》(伊利莎白和老闆用餐那天,一隻溺水的蒼蠅,成了伊莉莎白的處境以及未來的暗示)、《突變第三型》(結尾前某一幕畫面的使用太有趣)、《魔女嘉莉》(畢業舞會場景的重現,噴發的血漿是那被扭曲變形的審美暴力的宣洩)的朋友們,必看的「致敬」影片,《懼裂》最後二十分鐘,保證有滿滿的爽快感!

《懼裂》的亮點除了高潮迭起的情節、驚人的化妝,還有片中的演員們。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演膚淺的電視台老闆哈維一角,自戀又自大的嘴臉讓人感到不適,跟他過往的銀幕形象截然不同!

飾演蘇的瑪格麗特·庫利(Margaret Qualley),不只外型搶眼,表演也有可塑性,很喜歡她在電影後段的演出,為了追求美貌而趨向瘋狂,最後卻哀傷的發現,失去「自我」後,也就失去生存的意義。

最後,我會如此期待《懼裂》,其實是為了黛咪·摩爾(Demi Moore)而來。黛咪·摩爾是九〇年代好萊塢的票房明星之一,由她來扮演伊莉莎白一角,本身(現實人生的經歷)就很有說服力。除了銀幕內外經歷的重疊,黛咪·摩爾在「想出門又出不了門」那一場戲的表演:從充滿自信到失去信心再到自我放棄,情緒轉折一氣呵成,非常精彩。光靠這場戲,應該有機會幫黛咪·摩爾爭得奧斯卡的入圍席次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