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9-20 19:38:05| 人氣6,6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命轉彎那一天》:當身體遭受侵犯時...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生代作家貝拉,參加朋友的聚會卻遭人下藥性侵,身心受到創傷,陷入情緒低谷,貝拉接受心理諮商,試圖走出性侵陰影...

HBO 和 BBC 合作的影集《生命轉彎那一天》( I May Destroy You),入圍多項艾美獎,包括最佳迷你影集、最佳女主角、劇本、導演(Michaela Coel 編、導、演皆獲得入圍肯定)等多項獎,最終獲得劇本獎殊榮!《生命轉彎那一天》前幾集有些讓人摸不著頭緒,難以進入狀況,直到第五集,完全翻轉我對影集的看法,並深深愛上這套作品。

一,《生命轉彎那一天》第五集實在太精彩。仍未從強暴陰影中走出來的貝拉,認識一名男子贊恩,她試著放下戒心與對方發生關係,贊恩卻在做愛時偷偷拿下保險套,事後再以看似禮貌(無辜)的方式跟對方道歉,來逃過自身的惡行;另一方面,貝拉的好友關米與網友約炮,網友以暴力方式強迫關米發生二次關係,讓關米深受打擊。

怎樣才算強暴與性侵?受害者如何理解到自己受到侵犯?而社會又該怎麼看待受害者?關米與人約炮卻遭到侵犯是自作自受嗎?贊恩偷偷拿掉保險套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小事」嗎?貝拉在作家協會上當眾揭發贊恩的惡行,她的好友泰芮拿手機拍下贊恩落荒而逃的模樣,就是正義嗎(泰芮非常「享受」自己的「英勇行為」受到大眾讚賞)?

《生命轉彎那一天》第五集拋出諸多議題(身體自主與媒體焦慮),每一個轉折都能帶來反思,非常喜歡貝拉與偵辦此案的女警對話。

「在這之前,我都沒想過嘴巴也會被強暴。」貝拉
「妳不知道的可多了。」女警
「偷偷拿掉保險套呢?」
「也是強暴。」
「這很有教育價值。」
「對,問題就是...若人們不知道怎樣算犯罪,他們就不會通報,犯人就會逍遙法外。」

這段對話點出了受害者的普遍困境,要想保護自己,必須對法律有基本的理解,「自救」其實也是「救人」,而意識到自己遭受侵犯的恐慌,急欲逃離,甚至為自身行為感到羞愧的心情(輿論壓力迫使受害者更加傾向噤聲),給予了加害者逃過法律制裁的空間。

此外,貝拉被下藥性侵後,她向警方報案,警方為此約談貝拉的義大利砲友 Biagio。事後,貝拉與 Biagio 有一場對話也很有意思。

「你剛說我毀了你的生活?」貝拉
「對,我得去警察局搞這些鳥事,我不能被捲入這種事。」Biagio(Biagio 是毒販,不希望跟警方扯上關係)
「我跟你道歉了啊,你想過我的感覺嗎?你指責我做錯事,指責我哪裡做錯了,你還要說什麼?」
「貝拉,如果妳注意自己的飲料,只要妳注意自己的飲料,妳就不會被強暴了。」

Biagio 示範了如何檢討受害人:「只要妳注意自己的飲料,妳就不會被強暴了。」彷彿沒有注意到飲料被放入迷藥的貝拉才是讓自己被強暴的兇手(受害者被侵犯是因為他們「不檢點、不小心」)。然而,這場戲最諷刺的轉折,是貝拉掛上電話後,痛哭失聲,隨後拿手機拍下自己落淚的照片,上傳社交媒體,寫幾句勇敢的話語,立刻贏得眾多網友的讚賞與關愛。

「妳需要社群媒體嗎?」心理諮商師
「我不"需要"吧。」貝拉
「妳能離開社群媒體嗎?」
「我在上面的談話很重要,我需要說話。」
「這些網絡的經營模式,會誘使我們出現特定的行為模式,它推廣發聲,往往因此犧牲聆聽層面。」

療傷、期待被理解、發洩怒氣,「網路」提供了貝拉情緒的即時出口,卸下了貝拉的戒心,埋下了貝拉對網路的依賴性,然後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另一種加害者,侵犯貝拉對人與事的認知,甚至造成某種程度的扭曲。觀眾一直要到第九集才會看到社交媒體對貝拉造成的影響與可能的傷害。

二,《生命轉彎那一天》第六集回溯貝拉學生時期發生的一起性侵與誣告事件,從男性對女性的暴力(拍下與性對象的照片,作為炫耀的證據)、到女性對男性的暴力(復仇)、到男性利用女性去達成自身的暴力(並觸及種族議題),最後再來一個超大翻轉,探討弱勢者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取得優勢的扭曲!

第六集不斷翻轉觀眾對於強勢與弱勢的認知,探看性與暴力如何遭到濫用(將其視為一種手段與武器),造成群體間更大的傷害。第六集開場未久,治療團體的創辦人席歐以一席話替活動做開場,她鼓勵受害者分享自己的經驗,而在這集尾聲,導演又以同樣的話語劃下句點。對話出現兩次,第一次觀眾只覺得是平淡無奇的開場白,第二次聽見,才能理解話語中藏著的控訴與重量(同時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我叫席歐李丹尼爾斯,我組織了這個支持團體,是為了讓受過各種形式性侵害的受害者,能找到彼此,治癒彼此,在安全、無傷害和壓力的環境中替彼此打氣,我痛恨侵犯者,我認為侵犯、暴力攻擊、浸潤行為、家暴是人類最惡毒,最令人髮指的行為,我曾被侵犯和剝削,每兩名女性就有一人有這經驗,八成九的案件最後都是免責,因此我創建這個群組,讓倖存者對話,分享自身經驗,並希望能鼓勵彼此。」

三,《生命轉彎那一天》第九集落在萬聖節,貝拉內心世界的混亂不斷滿溢出來,經過這集的洗禮,第十集的和解與原諒,才會顯得無比地動人與溫暖。我要到第十集才確認我有多麼喜歡《生命轉彎那一天》裡的每一個角色,他們各有自私與膽怯的一面,也有體貼和寬容的一面,身而為人,明白自身的不完美(我們都在某些時刻充滿正義感,卻在另一些時刻出現雙標的偽善),努力地讓自己朝更好的人邁進一小步,都是十分地難能可貴!

四,《生命轉彎那一天》很難不讓人想起《花漾女子》,但《生命轉彎那一天》的篇幅更長,議題的討論也更深入與全面,它探討父權、女權、性向、身體自主、社群媒體上癮等,也不忘戳破每個人很容易忽略掉的自我盲點與偏見。本季最後一集(應該不會有第二季吧?),選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方式,呈現貝拉與當初下藥並性侵她的兇手的應對,就像《雙面情人》般,我們從貝拉面對兇手的多種不同反應,來看角色內心的憤怒、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最後試著放下苦痛,再次邁步前行的可能性。

五,《生命轉彎那一天》的最大亮點,絕對是身兼編導演多職的 Michaela Coel,對人事物的悉心觀察與反思,讓劇本沒有流於扁平與呆板(還帶點黑色幽默),而  Michaela Coel 精湛的演出,也讓人對貝拉一角能夠產生共鳴與認同。 Michaela Coel 之前演過一部喜劇影集《Chewing Gum 口香糖》,以前看過也很喜歡,可惜 Netflix 已經下架,無法重溫。

六,《生命轉彎那一天》最奇妙的角色,是貝拉的室友 Ben,他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沒有真正介入任何人事,一種極度無暇純潔的存在。我始終不清楚為何 Michaela Coel 要安排這個角色在影集中(對劇情的推動不具任何意義),一度還陰謀論的猜想: Ben 會不會才是性侵貝拉的真正兇手?但在看完《生命轉彎那一天》最後一集,我以為 Ben  訴說著人的寂寞,儘管自給自足且鮮少與人互動,內心仍是渴望被接受與理解;或許足不出戶的 Ben 有著我們所不理解的傷痛,而他選擇噤聲,無法面對。或者,Ben 的另一層意義是:當你沒有被充分了解時,旁人(包括觀眾)看你都像是一張白紙(無害),但事實上,當每個人被放到聚光燈下檢視,就會充滿各種道德瑕疵與不理性。因此 Ben 的「真性情」,很可能只是不被人們看見(適度隱藏)罷了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6,63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瘋電視 |
此分類下一篇:《魷魚遊戲》:一二三,誰是木頭人?
此分類上一篇:《叫她系主任》:「共識」的難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