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13 12:51:25| 人氣21,04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電影節《百日告別》:告別百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場車禍,奪走四條生命。
肇事人卡車司機林永助。
育偉的妻子與她的腹中孩子。
心敏的未婚夫。
亡者已矣,生者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人們的安慰,接受生老病死就該如此的現實,他們不捨、思念、憤怒、不平、療傷,百日祭典,告別百日。

看完林書宇導演的《百日告別》,覺得影片對導演的意義或許大於對觀眾的意義,觀眾可以感受到導演藉電影創作抒發內心的痛,劇中角色走過百日,學著從喪失摯愛的沉痛中走出,或許銀幕外的導演也是如此吧。
《百日告別》有兩段對話很得我心,一是心敏獨自完成她和未婚夫預定的蜜月旅行,她在沖繩途中遇見一名日本婆婆,婆婆吃力爬著斜坡,心敏小心翼翼地跟在婆婆後方走,婆婆不斷道歉說自己爬的很慢,她說以前和先生爬這道長坡,先生總是早她一步登頂,婆婆說:「我就是慢慢的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嘛,而且不管是爬哪條坡道,我的先生總會在上面等我。」,婆婆一席話透著生活的簡單體悟,與親愛的人攜手爬坡(生命長路),有些人走的快有些人走的慢,速度雖然不同,但終點相同,思念雙方的彼此,終會在彼岸(另一個世界)再次相遇;坡道,也象徵著療傷旅程,有些人可以很快走出傷痛,有些人則不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嘛,婆婆的話語像是溫柔叮嚀,別急,別慌,慢慢走,一定會走到頂(出口)。



另一段動人對白落在心敏與育偉的交談,心敏問育偉手傷還沒好嗎?育偉說:「快好了吧。」,接著又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心敏回應,不知道。育偉的手傷其實是他的靈魂傷痛,痛的不是手臂而是思念亡妻(與腹中孩子)的心,或許時間會讓他從失去摯愛的打擊中慢慢走出來,但要多久時間才能完全癒合心的傷口?不知道。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完全癒合吧;即便如此,生活還是得過下去,一如心敏看到未婚夫寫給老師的卡片,花開花謝終有時,面對無常生命與短暫緣份,有時只能學會放下;影片最後一顆鏡頭,巴士開在蜿蜒山路上,那條山路,彷彿在跟育偉與心敏與銀幕外的觀眾們說,人生這條路,彎道很多曲折很多,我們無法控制路(生命)的方向,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怎樣的態度去走完它。

「他們說做七是為死者祈福,但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他們走了,像是給了一個期限,要我們放手。」心敏。

《百日告別》有林書宇導演一貫的溫柔手筆,對人對事總有一份包容,片中,育偉本想打電話痛罵肇事的卡車司機家人(情緒宣洩),卻在聽見司機母親的哭泣聲而作罷,那個奪走他幸福的男子,背後也有著愛他並且同樣痛苦與心碎的家庭;《百日告別》有著林書宇導演穩當的說書技巧與四平八穩的劇本編寫,透過頭七、四十九日、百日卒哭祭等習俗,依序道出角色們的不同心境變化,從頻頻回首、生者與亡者共眠、人鬼殊途到至此之後不再哭泣的繼續前行力量。




《百日告別》也有林書宇擅長的藉物寫情,一如育偉在妻子死後,將她的鋼琴搬入雜物間,說著育偉對妻子死亡事實的逃避,影片後段,鋼琴再次回到客廳中,有著育偉心境的不再躲藏之意;一如蕭邦練習曲是擔任鋼琴家教的妻子幫學生挑選的考試曲目,妻子的學生對育偉說:「這是老師幫我挑的曲子,新的鋼琴老師要我換一首曲練習,他說這首曲子太難,我在考試前會來不及準備好,可是,我就是喜歡這首曲目。」,然後,我們聽見蕭邦練習曲從學生家中傳出,對育偉來說,練習曲既是妻子對學生的心意,亦是育偉內心的慰藉,彷彿死去的妻子並沒有被遺忘,繼續在她的學生身上(記憶裡)存活著;一如心敏在旅行途中使用的美食評價筆記本,沖繩美食旅,是心敏和男友的告別之旅,可是內心想望的道別和真正的告別畢竟不同,當記事本翻到最後一頁,那迎面來的「結束」,就如千斤重物瞬間擊潰心敏自以為已經「好多了」的脆弱心房。



我說,《百日告別》或許對導演的意義大於對觀眾的意義,因為我未能在這部影片獲得如《九降風》般強大飽滿的感動後勁(不過很多朋友看完影片後,紛紛表示他們對《百日告別》的喜愛)
對我來說,《百日告別》很私密很個人式的療傷之旅,影片情緒節制(有幾幕畫面宛如台版《橫山家之味》),很多衝突被淡化,同樣的題材若交給《分居風暴》的阿斯哈·法哈蒂導演處理,大概會從肇事者家人與育偉、心敏與未婚夫家人關係等較有「戲劇性」的面相切入討論。
《百日告別》沒有聚焦在錯綜複雜的人性衝突上,或說影片雖有提及「旁人」對意外事件的反應,但琢磨更多的是「主角個人的療傷之路」,因此我的觀影情緒也就始終平靜,未有太大起伏,加上我實在不是很喜歡心敏與未婚夫弟弟的慰藉式性愛,那場戲令我想起《擁抱豔陽天》劇中兩位主角,藉由激烈性愛安慰彼此受傷靈魂,然而《擁抱豔陽天》花一整部影片勾勒兩名角色「如無底洞般的哀傷」,《百日告別》沒有鋪陳弟弟對兄長過世的不捨或對心敏的疼惜,致使他的情緒從壓抑到突然爆發到發生性愛,我內心感受是「驚訝」多於「認同」。
《百日告別》有其動人處,但我沒有大愛這部影片,或許就像劇中那名日本婆婆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嘛」,也許當我經歷到與林書宇導演同等程度的痛時(希望那天永遠不要來...........),我對影片的觀感會有所改變,就不會覺得這部影片拍的太過私密與個人了吧。

或許,不知道。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21,047)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展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台北電影節《安樂派對》:扮演上帝。
此分類上一篇:台北電影節《四海兄弟》:滑倒了的美夢。

惠惠
我對這片有一點小失望 .....
石頭的床戲和張畫豪的哭戲都來的太突然了,沒有鋪陳就來了,真的沒有辦法說服我 ..。
2015-10-15 16:47:32
版主回應
我也是有點小失望。:-(
2015-10-17 17:41:12
山羊鬍
我想像,如果影片最後一顆鏡頭,能夠在一直跟隨巴士之後,突然停止動作而望著車子遠去,或轉向晴空……。當百日時我們跟亡者告別,其實也是亡者和我們說再見的時候。
2016-07-09 22:27:02
版主回應
嗯嗯~~從鬼的角度來看就是了~不錯啊~
2016-07-11 13:01: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