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6 10:03:58| 人氣8,8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搖滾時代》:「斯斯男孩」與女孩的追夢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搖滾時代》頭一個小時讓我看的如坐針氈!
我對歌舞片的「喜、惡」粗分成兩類,一種劇情或許誇大或許過度渲染歡樂與悲傷情緒,但載歌載舞的演員們仍能透過演出傳遞細膩有味的情感,例如《萬花嬉春》、《夢幻女郎》、《芝加哥》、《髮膠明星夢》等;另一種同樣改編自百老匯歌舞劇,電影版除將場面搞得更華麗、音樂搞得更花枝、演員陣容更龐大外,情緒演繹卻容易流於浮誇與油膩,例如《金牌製作人》或者《搖滾時代》;觀眾前往百老匯觀賞歌舞劇,台上台下有著一定距離,演員不得不將動作放大表情做足,好讓坐在戲院尾端的觀眾仍能看得清楚;然而電影有別於舞台劇啊,當我看到Catherine Zeta-Jones卯足氣力只為表現咬牙切齒的忿恨嘴臉、男女主角臉上掛著超級純情的天然呆笑容、阿湯哥只有「很用力」和「非常用力」兩種表演模式(阿湯哥在《搖滾時代》的演出跟他在《心靈角落》的演出太太太像啦!)....,都讓我內心犯起一陣不舒服感。




表演方式令我稍感不耐,劇情亦是貧血與俗氣。
《搖滾時代》可以跟克莉絲汀和雪兒阿姨合作演出的《舞孃俱樂部》做對照,兩片都是鄉下女孩上大都市追夢、都在一家酒吧(表演場地)落腳、都不約而同認識一位很有才華的服務生(男主角),陷入熱戀、事業起伏、爭執分手、最後再次回到彼此身邊,結束。情節老套而無新意;《搖滾時代》劇中有段台詞聽來頗有感觸:「聚光燈不只照亮他們(舞台上的歌手),也讓我們(默默支持的情人/家人)消失。」,若劇本能順著這段台詞發展,剖析男女愛情與事業起落的對應關係,故事該會更有趣些吧。
再者,片名叫做《搖滾時代》,內容除串起大量經典搖滾歌曲外,並無進一步闡釋何謂「搖滾精神」(影片情調讓我想起《媽媽咪呀》,只是將ABBA歌曲換成搖滾樂而已);導演Adam Shankman前作《髮膠明星夢》透過一名樂觀胖女孩的眼光,批判社會普遍存在的歧視和自我價值的認同;可是《搖滾時代》有什麼?衛道和開放的對立?傳統和搖滾的對幹?當Catherine Zeta-Jones娓娓道出她反對搖滾樂的真正理由後,影片格局瞬間窄化,到頭來反搖滾不是因為「立場跟我不同,所以除之後快」的集體壓迫,而是小粉絲面對偶像崇拜破滅後的私心復仇!
該死的《搖滾時代》片名,讓我誤以為這是一部講述搖滾樂崛起與沒落與永恆的熱血之作啊!
另外,《搖滾時代》打著用音樂解放人們心靈束縛的旗幟,電影卻大喇喇地嘲弄「泡泡糖」音樂與男孩團體,其狹隘的胸襟亦讓我忍不住直搖頭(原來音樂也有貴賤高下之分?.....);好吧,我承認男主角Drew從搖滾咖變成男孩團體「斯斯男孩」成員時,我笑的超開心;「斯斯男孩」處女秀演出時被底下觀眾大罵:「厚,他們對嘴耶。」,還讓我爆笑出聲;哎喲,畢竟我有經歷過男孩團體崛起的年代,軟綿綿的舞步與千篇一律的歌曲旋律都擊中我的懷舊心情嘛!(我的ipod裡還有「New Kids on the Block」的精選輯呢,羞!)
至於《搖滾時代》最最讓我感到失落處在於剪接,影片出現多次不同演員輪唱同一首歌曲的畫面,用以表現他們內心的傷感與徬徨;可是導演吝於賦予歌壇大姊大Mary J. Blige飾演的脫衣舞孃俱樂部老闆娘Justice一點篇幅,卻一次又一次將她剪入輪唱歌曲畫面中(Justice的人生故事為何?).....,讓原本「藉歌傳情」的歌舞片表現方式,變得有些不知所云(不能因為Mary J. Blige很會唱,就不斷讓她入鏡吧?)




《搖滾時代》難道如此一無是處?
哈,誠如文章開頭所說:「頭一個小時讓我看的如坐針氈!」,意味著一個小時有著「倒吃甘蔗」的快感。
演員表演造作?沒關係,一個小時後我漸漸習慣了。尤其當我看到Alec Baldwin和Russell Brand大方示愛,內心瘋狂鼓掌叫好,這真是我看過最奇特的銀幕組合,大愛!(前半場鋪了個妙梗,才讓他們的出櫃有著「恍然大悟」的喜感)



歌舞場面沒有太多意義?也罷,我後來將心情調整成畫面夠熱血、經典歌曲夠動聽,心情就一整個High起來的觀影模式。
用「愛」克服所有一切生活難關的劇情太灑狗血太俗氣太芭樂?沒差啦,至少我們有演技派強者Paul Giamatti壓陣,他的存在讓《搖滾時代》有了一丁點寫實力量。當Paul跟男主角Drew說:「別去追那個女孩,我能給你的更多,我能給你名氣,給你所有的一切。」時,我瞧見了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瞧見純真孩子踏入社會後必要學習妥協的陣痛過程。
本片男主角長相奶油的讓人受不了?電影前半段我只要一看到Drew(Diego Boneta飾演)便納悶想著:「這人長得好無害、好沒特色喔,怎麼導演會挑上Diego Boneta演出這個吃重角色呢?」;直到電影後半段,Diego Boneta單靠髮型變化便讓觀眾看見男孩團體「過於乾淨」的氣質,哈哈哈哈哈,這個演員挑的好、挑的妙啊!!(鼓掌!)




《搖滾時代》的故事很鳥、女性在片中被無腦化的很嚴重,好像男人只要夠性感,再聰明再有想法的女人都得臣服?算了,我不計較劇情了,當我瞧見淘兒唱片行的身影出現在影片中,內心暴增一股懷舊之情!想當年淘兒唱片行在台灣落腳時,我跟山羊鬍三不五時便會去那邊晃蕩兼吸收新的西洋音樂資訊,尤其山羊鬍,淘兒唱片行根本是他的家,每次都要逛上一、二、三個小時而不罷休;另外,早年的淘兒唱片行辦了許多外國歌手訪台簽唱會,高中時期的我們(山羊鬍+龍兄弟)曾為Tori Amos而去淘兒追星,還有Ice ice baby、還有Nick Kamen.....,如今淘兒唱片行已經結束營業(山羊鬍說淘兒只剩下網路營運的部份,店面都收起來了),大黃底紅字招牌與寬敞的購物空間只能在電影回味了。




《搖滾時代》不是特出的強作,但作為暑期消暑娛樂片還算夠力。
喜歡阿湯哥、喜歡歌舞片、喜歡搖滾樂、喜歡復古元素的朋友們,該會在這部電影找到較多的樂趣吧,在此小小的推薦囉。

台長: hatsock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