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Want to be Understood...Listen
如果你想要被瞭解,聆聽。
這是《火線交錯》預告片的台詞,也清楚的點出了電影的主題:聆聽。
《火線交錯》的中文片名實在取的不好,片商又強力宣傳這是布萊德彼特年度唯一的〝動作〞鉅片。讓一堆觀眾誤以為《火線交錯》是商業片,等進了戲院,才發現電影一點都不動作,多線敘事、時間交錯發展,結果很多人對電影感到一頭霧水。
我隔壁的小姐在電影開演三十分鐘後,忽然大聲的問她男伴:「這是在演什麼啊?」
我前面的一對男女朋友,更是在開演一個多小時後,落荒而逃,連可樂和爆米花都沒帶走。
英文片名:Babel。指的是聖經巴比塔故事:上帝為防止人類聯合作怪,將人類的語言打散,分散到不同的大陸去,造成全球擁有多種不同的言語,卻不能彼此溝通。
《火線交錯》讓人聯想起去年的《衝擊效應》,都是多線敘事、都在講人的猜疑、互鬥。不過,《火線交錯》在情緒的處理和議題的廣度,卻遠遠超過《衝擊效應》。
武器/隔閡
一把步槍,串起了三個不同國度的人民。
摩洛哥沙漠的某戶人家,父親買了把步槍給看管羊群的孩子,要他們用步槍趕走或殺死胡狼。兩個孩子拿著槍到山頭上,為了測試步槍是否真能射中三公里外的目標物,對準了一台遊覽車開槍,卻造成了意外…...。
一對夫婦為逃避喪子傷痛而遠赴摩洛哥旅遊,妻子意外遭到槍擊,心急的丈夫想要找人幫人,卻被政府和一堆政治遊戲給困在小鎮中;在美國工作的墨西哥裔保姆因為找不到人照顧雇主的兩個小孩,她為趕回墨西哥參加兒子婚禮,情急之下,只好帶著雇主孩子一同回到墨西哥,沒想到惡夢才要開始;日本的聾啞女孩,在母親過世後,心情一直無法平復,她怨懟的認為沒人喜歡她,沒人將聾啞女孩當一回事,她生氣、難過,卻又苦無發洩管道,只好藉著肉體來達到目地。
武器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警察帶槍,人民就要噤聲。摩洛哥警察可以惡形惡狀地盤查百姓,不聽對方解釋,就是一拳。
槍,給了他們階級,也拉大了隔閡。
美國媒體可以隨意造謠,在不瞭解真實狀況之下,空口白話的說觀光客遭到恐怖攻擊,所以媒體也是武器;摩洛哥政府為懲罰美國造謠國內有恐怖份子一事,反對飛機經過領空,領空,也是武器;日本聾啞女孩,因為不能言語,而被輕視與忽視,言語,也是武器。
語言/聆聽
四段故事交錯發展,有摩洛哥語、英語、日語、拉丁語,甚至手語;不同的語言,呈現出不同困境。
受傷的妻子痛苦呻吟著,小鎮的老婦人說著她聽不懂的語言,點了根麻煙,讓她抽幾口。語言於她們不再重要,只需意會。
而槍擊事件,讓原本感情降到冰點的夫婦,重新面對彼此,去探索心靈的傷痛;癒合的不光是外在身體傷口,更是內心創傷。
摩洛哥父親在知道兒子意外射殺美國人後,驚慌地帶著孩子逃亡。追捕的警察見到他們,二話不說,開槍射擊逃亡的三人。小兒子心驚,為求自保而開槍回應!
原來,說著同樣的語言,如果不能用心應對,那麼,即使是同樣的語言,也是遙遠的距離。
日本的聾啞女孩,一直希望被聆聽,但她怎麼都無法把寂寞的心情傳遞給她喜歡的對象。人們見到她,不是漠然就是冷酷。她氣急敗壞,以肉體來引誘不同的對象,卻一再被拒。銀幕上的東京,擠著滿滿人潮,孤寂的心卻依然孤寂。
墨西哥裔保姆帶著兩個白人小孩回國參加婚禮。她們雖然不會說拉丁語,卻依然和所有人玩得開心。
語言的重要性,往往被高估。聽不聽的懂,不是重點,能不能敞開心胸,才是王道!
邊境/困境
邊界,是有形還是無形的?
有形的邊界,是海關,是墨西哥裔保姆被海關警察刁難的場所。她哭著說自己親自帶大兩名小孩,餵他們吃早餐、午餐、晚餐,晚上睡覺時陪著他們入眠、這兩個孩子,就像是她自己親生的小孩;然而,十幾年的陪伴,比不上法律的規定,她因為沒有經過孩子父母的同意而擅自帶小孩進入墨西哥,更因為沒有美國護照,所以被判定未來永遠不准入境美國本土。
當兒子到邊境迎接母親時,她難過地哭倒在兒子的懷裡,眼淚中,是不捨、無奈、失落。
而海關人員見到墨西哥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他們可能有藏毒品!他們可能要偷渡到美國。」
相對於有形邊界的規範,內心無形的邊界,更是黑白分明而冷漠殘酷。
無形的邊界,也可上推至天空領域。人類連天空都有領域啊!
受傷的夫婦苦等不到救護車,心急的丈夫打電話去大使館詢問,大使館的人員說:「我們決定不派救護車,改派直升機過去接你們。只是摩洛哥政府對於我們宣稱這個事件為恐怖攻擊感到不開心,所以,他們不開放領空讓我們的救援直升機過去…」
生命被政治擺弄,丈夫的無奈,凸顯出不同國家之間的對立的荒謬。
無形的邊界,亦是人與人的心防。
聾啞女孩看到喜歡的男孩子,她對他微笑,男孩也對她回報微笑。後來對方過來搭訕,發現女孩原是聾啞人士,馬上怯步離開。
說不出的言語,一如打不破的藩籬。
當女孩邀請心儀的警察登堂入室,她全裸站在警察面前,再度被拒而痛哭失聲。這哀傷的哭泣,不光是孤獨、被拒、父親對女兒的不解、對母親究竟為何自殺的難以釋懷、還有對愛情、擁抱的渴求。
肉體是原始,也是人類出生時的形象。
片尾全裸的女孩和父親相擁而泣,女孩解除對父親的心防,重回擁抱對親人的信任,在東京的涼夜,溫暖著彼此卸下的心防警戒。
肉體意象,和摩洛哥兄弟有著呼應。劇中年輕的弟弟偷窺姊姊換衣服,並且以此自慰。而姊姊明知道弟弟在牆外偷窺,卻依然解衣。這是年輕女孩對身體的自覺、還有對感情刺激的需求,也是弟弟性經驗的啟蒙。
姊姊在屋內、弟弟在屋外、禮教的束縛、每一條規矩,都是人設下的邊界,都是一種無形的限制。
時間/圓/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一連串不幸的事件
熟知導演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作品的觀眾,對《火線交錯》的手法應該不感陌生。他擅長玩破碎時間的技法,先讓觀眾看到不同的點,經長時間的鋪陳拼貼後,才能慢慢看出事件全貌。
劇情頭尾成圓,是近年頗流行的技法,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的影片,無論剪接和敘事,總能輕易打動我心,他的前作《靈魂的重量》是另一部不容錯過的好片。
多線敘事的《衝擊效應》、《心靈角落》和《火線交錯》,故事往往龐雜、人物眾多,看似沒有關連/平行的彼此,總能在某個時間點中交會。
《火線交錯》的劇本寫的異常精彩,尤其對語言/邊境意象的使用,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但這類型故事也常給我一個錯覺,就是一段時間內,不同的人,同時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那該是多麼奇異的巧合啊?更何況這些人都同時面臨人生的一大轉淚點。
以《火線交錯》來說,布萊德彼特夫妻於旅行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他們的兒女也在保姆的帶領下,橫跨沙漠,差點命喪大漠中…,真是運氣很差的一家人!
不禁令我想起金凱瑞的電影《波特萊爾的冒險》,電影的英文原名叫做《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中文直翻就是:「Lemony Snicket的一連串不幸事件」。
我覺得這個片名用在《火線交錯》也適用,一群人的一連串不幸事件啊!
演員/力量
《火線交錯》的演員水準整齊,不管是大牌、小牌演員,通通有水準上的演出。
我對劇中兩位女演員的印象特別深刻。
一位是飾演日本聾啞女孩的Rinko Kikuchi,把個性封閉又剛烈的女孩詮釋的恰到好處。片中大膽求愛,全裸露點演出毫不扭捏!從求愛時渴望的神情轉成求愛受挫的悲傷眼神,細膩的讓人動容。
另外,飾演墨西哥裔保姆的Adriana Barraza同樣叫人眼睛一亮。初出場的溫和到兒子婚禮上的情慾外放到最後狼狽落寞的模樣…,演出層次豐富精彩。
這兩名女演員皆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希望奧斯卡獎也注意到她們精湛演出。
我一直覺得演員是電影的寶,如果演員選的好、演的好,電影至少成功一半。《火線交錯》很幸運請到一群好演員,布萊德比特、凱特布蘭奇、役所廣司、還有我很喜歡的Gael Garcia Bernal…,因著他們精湛的演出,電影才能如此撼動人心吧。
If You Want to be Understood...Listen.
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更用心的聆聽,就能化解人際間所有的困難與誤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