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但以理書04章
★尼布甲尼撒的夢
有一次,尼布甲尼撒王做了一個惡夢。
10 …我看見地當中有一棵樹,極其高大。
11 那樹漸長,而且堅固,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
12 葉子華美,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臥在蔭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凡有血氣的都從這樹得食。
13 …有一位守望的聖者從天而降。
14 大聲呼叫說:「伐倒這樹!砍下枝子!搖掉葉子!拋散果子!使走獸離開樹下,飛鳥躲開樹枝。
15 樹丕卻要留在地內,用鐵圈和銅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讓天露滴濕,使他與地上的獸一同吃草,
16 使他的心改變,不如人心,給他一個獸心,使他經過七期(年)。
17 這是守望者所發的命,聖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
但以理為他解釋了這個夢:
27 「王啊,求你悅納我的諫言,以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
尼布甲尼撒王繼續顧盼自雄,沒有聽從但以理的勸告。一年以後,那個惡夢應驗了,他變成一頭野獸。
29 過了十二個月,他遊行在巴比倫王宮裡。
30 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
31 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
32 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
33 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
尼布甲尼撒落魄以後,懂得敬天畏人了。經過七年又變回人,恢復王位。
34 日子滿足,我尼布甲尼撒舉目望天,我的聰明復歸於我。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
37 現在我尼布甲尼撒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為他所做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
★得到國家,又把它丟掉
蔣介石跟尼布甲尼撒王一樣,也走過「由盛而衰,由衰而起」。
他率領黃埔軍北伐,統一了中國。國家發展成一棵高大而堅固的樹,勢力伸展到地極,枝葉華美,果子很多,可以當眾生的食物(10~12節)。
但是,國民政府忙著打內戰,剷除異己,遍地的資源來不及開發,中國只好「拿著金碗討飯」。孔祥熙又帶著整個的政府貪污,造成經濟恐慌。正當經營的企業大部分關門了,工人的工資追不上物價。
農民最苦,壯丁拉去當砲灰,糧食拿去當軍糧,苛捐雜稅繳不勝繳。政府去鄉下抓人當兵,手頭寬裕的人用一輩子的積蓄,花一千多萬元託人頂替當兵。一般農民湊不出錢,有些父母趁兒子睡熟,用針刺瞎眼睛,免得白白去戰場送死。另外有些父母把女兒賣了籌錢,眼睜睜看著她被人帶走,非常自責,把自己砍傷了。
還有,「徵工制度」在各城鎮拆除當地人的房子和磚牆,強徵民伕,搭蓋四、五丈高的碉樓。民伕不發工錢,還得自己帶飯,經常露天睡覺,許多人生病了,政府不提供任何醫藥。「徵糧制度」收刮軍糧,農民到縣城裡送了糧,得把驢馬和車輛變賣掉,才有路費回家。每個縣都有成千上萬的農民,把地契貼在門上,一家子全部逃走。
「三徵」讓民眾不能生活,杜甫《石壕吏》「有吏夜捉人」的場景,在二十世紀中葉再一次出現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戰死、餓死的生靈,已經離開苦難長眠了,其餘的人在困難裡煎熬下去,不知能偷生到哪一天。
農民餓壞了,安慶、蕪湖、成都、重慶、上海和南京,華中各大城市都出現「搶米」風潮。幾千幾萬個飢餓線上的農民聚集起來,希望搶回被徵收的米糧。學生和工人也發起「我們要吃飯」的飢餓遊行。特務開機關槍掃射,許多的老老少少死傷。有個窮人被捕,他說:「我們肚裡沒有一粒米,請你們剖開肚皮看看吧。」
★由盛而衰,由衰而起
蔣介石被權力腐化,不再敬天畏人。他重用同鄉、親戚和學生,只要軍政人員對自己效忠,即使貪污腐化也不追究。這種心態有點像當初的尼布甲尼撒王,顧盼自雄地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30節)
蔣介石沒有廣開賢路,所以沒辦法組成廉潔、有效率的政府。率領子弟兵親手打下的江山,二十年以後又被子弟兵丟掉。王作榮說:「自己得之,自己失之,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無論對國家、對他個人,都是一個悲劇。」
國民政府忘掉什麼叫「公義」和「憐憫」,所以失敗了,被共產政權取代(27節)。蔣介石逃到台灣,嚐盡了失敗的滋味,終於體會到這個道理:「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17、32節)
他懂得敬天畏人了,在台灣勵精圖治。他帶頭過著儉省的日字,衣服破了補好再穿,飲食像清教徒一樣。他又肅清吏治,嚴禁政商勾結,政府官員不准經商,商人不可以從政。奢侈品開徵防衛捐,娛樂和宴席稅高達二○○%,車輛使用稅是一○○%,土地、營業和契約稅大約三○%,民間的風氣非常純樸。
認真地治理國家,記得「公義」和「憐憫窮人」,蔣介石撿回了成功(34、37節)。台灣締造了經濟奇蹟,踏上世界的經濟舞台,以一個島的力量跟大陸分庭抗禮。
既然版圖縮小了,小蔣又能負責一切,蔣介石的環境變得很單純,跟宋美齡相依為命。他們住在士林官邸,不時去陽明山、桃園角板山、南投日月潭和高雄西子灣散心。在寶島的蕉風椰雨裡,度過最安定的二十五年。
不久,蔣介石遇到車禍,身體衰弱下來。世局變幻,國家經常陷入憂患,老先生感到時不我與了。但是,他也發現小蔣沒有辜負厚望,承擔了艱鉅,努力地革新政治,建設經濟。小蔣雖然跟乃父一樣實行強人政治,卻懂得順應時勢,靈活地進行民主化、本土化。他呼籲,海峽兩岸用三民主義來統一中國。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深夜,大雨滂沱,蔣介石帶著不能光復故土的遺憾,離開人世,遺囑要求靈柩浮厝。宋美齡觸景傷情,半年以後留下《書勉全體國人》,到美國去了。
這封信說,在四十八個春秋裡,「余與總統相守相勉,每日早晚總統偕余並肩禱告、讀經、默思。現在獨樹一幅笑容之遺照,閉目作靜禱,室內沉寂,耳際如聞聲欬,余感覺伊乃健在,並隨時在我身邊。」
★掌握人生的重點
孔子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你後悔在大學時代沒有好好用功嗎?「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跟學歷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要急著探究細節(小學),我們應該用「明明德、親民」的手段,來掌握學問的重點或精髓(大學)。
接受真理,當一個正確的人(明明德)。這時候頭腦變得清明,就能找到自己,瞭解並接受人性和環境(親民)。最後,你終於找到正本清源之道:敬天畏人,把主權交給善良和知識的源頭,才能「止於至善」啊。
在困難裡改過,變成真正的領袖──這就是尼布甲尼撒和蔣介石的故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