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公輸般」下集,拜託也去看看「公輸般」上集唷,那是個粉好看粉好看的故事。)
公輸般是土木工匠和器械製造技師,發明涵蓋建築、工匠、機械、工藝、交通和軍事產業,替建築產業和農業集大成並且奠定基礎,對後代產生無法估計的影響,真是鬼斧神工啊。傳說公輸般的父母試乘新發明,因而喪命,或許是有點誇張啦。但它告訴我們,整個家族付出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代價。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說:「在古代和中古時期,中國的技術發展在世界佔主導地位。那些默默無聞的中國工匠,對世界做出重大的貢獻,遠遠超出亞歷山大的力學家和能言善辯的理論家。」
中古歐洲一片黑暗啊,教廷實行思想控制。後來歐洲得到中國思想和科技的啟迪,在十五世紀爆發「文藝復興」,掙脫了這個束縛,向前邁步。這時候明清反而變得封閉,開始鎖國並且後退。
★ 木工機具
※ 魯班尺(曲尺)
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規」和「矩」,《孟子》說,即使像公輸子那樣靈巧的技師,也得用規矩才能畫出方圓這些圖形。
「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公輸般可能在「矩」的基礎上,發展出畫直角的曲尺(「魯班尺」、「文公尺」),沿用到現在。
相傳魯國國君夢見天上的宮闕,命令公輸般和文公兩個巨匠各自率領徒弟,設計並仿造一所。文公將公輸般那把一尺半的臬尺,偷偷鋸掉一小段,只剩下一尺四寸一分。
公輸般的徒弟根據設計圖,把樹木削成圓柱。最後開始組合了,才發現長度不夠。公輸般用石頭打造成一顆顆的圓珠(「垣」),來補足長度。「垣」嵌在樑柱之間,結構堅固,又呈現出一種富有變化的美感。
※ 鋸子(仿生機械/工具)
早在夏朝之前,先人就開始利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了,這是鋸子的雛形。周朝應該能運用銅鋸了,典籍有「鋸」這個字。公輸般大概是把銅鋸改進,製成鐵鋸。
傳說某項工程需要大量的木料,斧頭砍鈍了,眾徒弟也筋疲力盡,木料還是供應不上。公輸般著急地往山上爬,無意間抓了一把野草,皮膚被劃破了。咦,柔軟的小草為什麼能割破長滿老繭的手掌呢?
摘下一片葉子仔細瞧瞧,葉子兩側有鋒利的細齒。又看到一隻蝗蟲,兩顆大板牙一開一合,啃掉一大片樹葉。抓住蝗蟲,盯著那兩顆大板牙,上面也有許多小細齒。
公輸般陷入長考,用斧頭在大竹片上砍出許多小齒,設計了一種鋸齒狀的砍伐工具,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
但是竹片不耐用,經常需要更換。如果小齒像斧頭那樣堅韌,該有多好?他終於想出「用鐵片代替竹片」的解決方案:請鐵匠打造了有齒的鐵片(鐵製鋸條),安裝在木框上面,鋸子就誕生了。
※ 墨斗 + 小鉤子(班母、母鉤)
傳說公輸般觀察母親裁衣服的粉袋,發明了「墨斗」。但是彈線(畫線,把墨線彈在木料上)的時候,還是得請母親拉住墨線端。他絞盡腦汁,想到可以在線端加上一個鉤子。這鉤子鉤住木料(刨木凳),工匠就能獨自劃線了。
※ 刨 + 木橛(木楔、班妻)
遠古的工匠想讓木板平滑,得用刀斧之類的工具,費力地削來削去,成品通常很粗糙。如果遇到紋理粗或節疤多的木料,更是傷腦筋。公輸般發現,用薄斧頭砍木料可以「四兩撥千金」。
他仿照斧頭的形狀,磨了一把迷你的薄「斧頭」,裝上一個木座,只露出一條窄窄的鋒刃。用這種省力裝置往木料上推推,表面就變得平整而光滑。但是妻子必須在對面扶住木料,以防滑動。公輸般在刨木凳上釘了一塊木橛,就能頂住木頭,構成一套完整的刨具。
※ 鑽子、鑿子、鏟子
傳奇是多麼色彩繽紛呀!據說這些全都是公輸般發明的,而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呢,發明了傘,世世代代為後人遮陽擋雨。
★ 農業機具
※ 鎖鑰
周朝製造了最原始的「鎖」,掛在門上看守門戶。長得像一隻不閉眼的魚,固然顯得很認真,實際上卻沒有鎖的作用。公輸般在鎖的內部裝設了機關,用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看守門戶的鎖出現了。
※ 石磨
《世本》記載,農人把穀物(米麥)去殼,放在石臼裡用杵舂搗成粉。有個老婆婆舉不動石杵,就把它左右搖動,多多少少研磨一點。公輸般得到靈感了:
﹡拿兩個厚重的圓石塊,在上面鑿出許多淺齒槽。
﹡把這兩塊石頭組成石盤,在中間放些麥粒。
﹡用人力或畜力轉動石盤,讓杵臼的「上上下下」變成「旋轉動作」,「間歇性的動作」變成「連續動作」。
這種先進的糧食加工機械,是古代農業的分水嶺,農人在收割以後可以喘口氣了。石磨沿用了兩千多年,直到現在。
有些技師倣照磨,製作了這些農業器械:
﹡製造木礱,把穀子去殼,變成白米或裸麥。
﹡滾動圓柱形的石碾,能把穀子去皮破碎,變成碎米或碎麥(破碎的白米或裸麥)。
之後,再用石磨把白米或裸麥磨成粉(麵粉或白米粉末)。
★ 建築工程
※ 垣
嵌在樑柱之間的石頭圓珠。
※ 鋪首
《事物紀原》和《物原》記載,公輸般製作了「鋪首」,讓門環得到一個具有固定和裝飾雙重功能的底座。
※ 起重機(原始版)
轉動機械,能代替人力吊起重物。
※ 房屋、橋樑
公輸般承造了許多建築和橋樑,為建築業奠定基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說:「今人每目睹棟宇亮麗,強謂魯班造也。」後人懷念這位造福他們的巨匠,只要看到亮麗或著名的建築,都附會成他的傑作。
舉個例子,河北省的趙州橋多虧了隋代大匠李春,流行歌謠卻唱著「魯班」。從山東孔子宅第裡的奎文閣、故宮的角樓、北京的白塔寺,山西的永樂宮、重慶大足山的石像、杭州西湖「三潭映月」那三座石塔,全都掛上魯班的名號。
《述異記》說,魯班在石頭上刻了「九州圖」(石刻地圖)。傳說也刻過一頭精美絕倫的石鳳凰。
★ 軍事機械
※ 雲梯:攻城
楚惠王聽說這位神乎其技的技師,就請他去楚國,發明攻城用的雲梯。藉助這座高高的梯子,可以窺探敵情、射箭、投擲石頭,有時候甚至能翻越城墻。
《墨子》:「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戰國策》:墨子去見公輸般:「聞公為雲梯。」
※ 鉤拒(鉤強):水戰
《墨子》記載楚越水戰,楚人順流而下,在作戰順利的時候固然很神勇;但是如果戰事不利,必須逆流而退,哪比得上順流追擊的越師呢?所以楚國戰敗了。
「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進,見不利則其退速。」
公輸般到楚國以後,製造了水戰用的「鉤拒」,能擋住(拒)進攻的敵船,鉤住(鉤)想逃走的敵船。在攻打吳越的時候,得到這種新式武器的楚師,有如神助啊。
★(傳說中的作品)航空
※ 木鳶:最早的滑翔器
中國人懷念這位優秀的土木工程師,漸漸把他神化了。傳說魯班不只擅於造船造車,還發明了木鳶(ㄩㄢ)。這種滑翔器能利用風力飛上天,掠過城牆去窺探敵營。
《渚宮舊事》:「公輸般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有怎樣的兒子,就有怎樣的父親。這位跟公輸般一樣好奇而且重實踐的父親,看到兒子敲了幾下木鳶就能飛上天空,就悄悄跨上去,照樣敲了幾下。風勢很強勁,木鳶竟然往吳國飛過去。吳國人好勇鬥狠,看到天上降下一個人,以為是妖怪,把他打死了。公輸般很難過,決定把木鳶燒掉。
★(傳說中的作品)機動車
※ 木人車:最早的汽車
後來,公輸般造了一輛「木人車」,給母親當代步工具。東漢王允《論衡》說,木馬車上配備了木馬伕和各種機器,不用人力,只要開動機關就能快速地行駛。
木人車看起來比滑翔器穩當多了,但是發明創新總是有點危險。有怎樣的兒子,就有怎樣的母親。她毫不猶豫地搭上這輛車,卻再也沒有回來。
「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木馬夫),機關(各種機器)備具(很齊全)。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
「父喪命」的傳說或許有點誇張,但是它告訴我們,整個家族付出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代價。文明就這樣一代代演進下去了,後來諸葛亮拿「木人車」當範本,發明了「木牛流馬」,在山路上為蜀國十萬大軍運送糧食。
(附錄)李約瑟謎題
李約瑟(1900~1995)是英國學者,發現古中國是超級強國,對人類的科技發展提供了重大的貢獻,並佔有主導的地位。舉幾個例子:
﹡古代天文學的成就耀眼,那些數據到現在還有參考價值。
﹡科學研究的環境很開放,例如在東漢時期,各界公開討論應該怎樣制訂曆法。
﹡開鑿大運河,也完成種種先進的工程。
﹡宋朝的GDP(國民生產毛額)佔全世界的一半;直到清初(兩個世紀以前),仍然佔三成。
沒錯,古中國是超級世界強國,宋朝的文化和科技領先歐洲幾百年,元朝更超前,在許多方面領先將近一千年。
李約瑟花了四十年時間,研究並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讓它發展成國際性的課題。他曾經提出舉世聞名的「李約瑟謎題」:科技在古代這樣發達,為什麼沒有在近代繼續發達,也沒有醞釀出科學(工業)革命呢?
答案很簡單。開放則聰明而富強,封閉則落後而貧窮。從明清中葉開始,當政者忘掉大道,變得封閉了。鎖國,不與外界來往,不肯思考,排斥新觀念,不重視技術開發,用「集權」和「重文輕武」來開倒車。
李約瑟在臨終預言,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偉大的文化、如此偉大的人民,絕對會再一次崛起,再一次對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文章定位:
人氣(1,113) | 回應(1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