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1 19:08:39| 人氣8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技師的鼻祖(1)──「機械聖人」公輸般  ★台長推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華夏族統一了黃河流域,分封了「諸夏」(許多國中的小國),對自己實在是滿意啊。從周朝中葉開始,忘掉禮制的內涵(用上帝的大道來治理國家,讓百姓安心地過活),只固守禮制的形式。他們不再敬天畏人了,認為自己是「中原」(核心地帶),而周遭的土著部落沒有實行禮制,全都是野蠻人(蠻夷)。


★ 貴族vs. 藍領階級

  政治、軍事、思想和文學家屬於上層社會(白領階級),擁有封地和奴隸,哪需要發明或技術革新呢?井田制度瓦解,有些貴族沒落了,仍然憑著學識投靠有權勢的貴族,繼續過好日子。

M曲線的另一端是藍領(工農)階級,佔總人口的九成以上。成天為餬口而操勞,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可言。

有些新鮮玩意兒看起來時髦,卻吹起一股歪風,讓人玩物喪志,讓社會走入歧途。《禮記》認為應該加以禁止:「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如果用怪腔怪調、奇裝異服、新鮮的技巧或器具來蠱惑群眾,就應該殺頭。)

僵化的上流社會利用這段話,把工匠(技師和助手)當成「賤流」,把工程技術當成「賤工末技」。哪個工匠改進了生產工具或技術,隨時可以套上「奇器淫巧」的帽子。這…像話嗎?

★ 巨匠 鬼斧神工

  春秋戰國之交,公輸般出生在公輸家族,這是魯國(山東)的一個工匠世家。

工匠用原始而低效率的方式,承接繁重的土木工程。成天操勞,頭腦也轉個不停:季節正在變遷,得尋找合適的材料,鑑定等級、規格和品質,準備在未來幾季應用啊。

下班以後,還湊在一起談來談去,話題離不開工作──切磋技術,展示自己的成品,有時候也互別苗頭,渴望能提高技術水準啊。

公輸般從小跟著家人投入土木工程,耳濡目染,喜歡觀察自然現象並且思考、實驗,改進了許多跨領域、跨行業的工具。這些鬼斧神工的發明,立刻傳遍各諸侯國。

先秦的正史拒絕記載能工巧匠或發明家,《墨子》和《孟子》卻不免簡略地提到,甚至用「公輸子」這個尊稱。「子」表示某人對社會提供了重大的貢獻。翻開古代的歷史,只有公輸般這位技師叫「子」。
《孟子》:「公輸子之巧…」(以公輸子那樣靈巧…)


★ 口氣酸溜溜

  藍領階級的成就再怎麼驚人,仍然處在「不入流」而且受到歧視的社會底層。《呂氏春秋》說,一座宮殿落成,大家懶得管這是哪位巧匠的功勞,只會說:「某君某王的宮殿,多麼宏偉呀。」
「宮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宮室也。」

墨子的眾學生寫《墨子》,對老師當然是頌揚有加啦;提到公輸般,口氣卻酸溜溜的:「公輸般造雲梯以攻宋,為不義(這叫做「不合道義、不合理」)。」

﹡「打仗合不合理(道義)」要看動機以及事後跟進的態度。造雲梯不見得有罪,不造雲梯也不見得正確。

﹡上層階級(楚王)準備攻打宋國,命令公輸般承造雲梯,他能拒絕嗎?墨子即使想批評雲梯,也應該針對楚王,為什麼要扯到工匠頭上呢?

﹡墨子跟公輸般打了一場模擬戰,用守城機械獲勝,楚國只好放棄進攻。
這…用腰帶和幾根筷子比畫,怎能模擬真實的戰爭呢?楚國得到這種先進的器械,如虎添翼,憑什麼放棄作戰呢?

看看事實吧,楚莊王率軍包圍鄭國的首都,將士爬雲梯登上城牆,接著跳下牆打開城門,鄭國只好投降。第二年晉楚決戰,鄭國暗中出力;楚國把晉國打敗,從此稱霸中原,登上國勢的巔峰。


★ 否定創新

  墨子主張「兼愛」,是多麼寬闊、仁厚而坦蕩蕩啊,他的學生崇拜老師,沒有承接老師的胸襟和眼界。另一段記載更誇張,認為公輸般發明的滑翔器對人類沒好處,是個笨拙(不靈巧)的工具。

「創新」是人類獨特的能力,能解決困難、促進文明的進步。這些「公雞頭」(自以為是)的學生卻斷章取義,假借老師的口氣來否定甚至嘲笑創新。墨子是個大思想家,卻遇到一群沒程度的學生。

(原文)「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輪軸端)。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靈巧),不利於人謂之拙(不靈巧、笨)。」

(白話譯文)公輸子用竹木造成了一隻鵲,能連飛三天不落地,公輸子自認為巧妙的不得了。我們老師墨子告訴他,你製造木鵲,還不如普通工匠製造輪軸端。用三寸的木頭,一會兒工夫削好了,就能運送五十石的貨物。對人類有利的工具叫「靈巧」,對人類不利的叫「愚蠢」。


★ 心態大小眼

  再看看《禮記》吧。

(原文)「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斂,般請以機封(用機械入殮),將從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魯有初,公室視豐碑(大石碑),三家視桓楹(大柱子、大木牌)。般爾以人之母嘗巧(試其技藝),則豈不得以,其無以嘗巧者乎,其病者乎,噫,弗國從。」

(白話譯文)周朝的葬禮很隆重,根本就是在炫耀身份地位。在棺槨(ㄍㄨㄛˇ)四角綁上四根繩子,鼓聲響起,勞工使勁拉住繩子,按照鼓聲的節奏、協力將沈重的棺槨放進坑裡,還要照顧大型的石碑或木牌。

魯國執政大臣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了,年紀輕輕的公輸般建議,在下葬時用起重機代替人力。這方案聽起來挺不錯的,季康子正要答應,但公肩假主張貴族應該厚葬。皇室靠大石碑、大臣靠楹柱來顯示尊榮,哪能用機械呢?這工匠想試試手藝,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嗎?為什麼要拿別人的長輩當試驗品呢?這不是有病嗎?

公肩假這位貴族實在不高貴啊。用虐待勞工的方式實行厚葬(奢侈),而且奢侈和虐待的目的在「炫耀身份地位」;反對創新,而且反對的理由是「這工匠沒有身份地位,沒資格提議什麼」。

公肩假大小眼到病態的程度了。入殮機械不用在入殮,難道要用在他這個活人身上嗎?而且當然要用在貴族身上啦,哪輪得到平民呢?公輸般體恤同胞,想提供一項先進而且聽起來蠻實用的服務,公肩假不檢查「服務」本身,卻奢談陰謀論,污衊他的動機、人格和精神狀況。


★ 生活窮困 處境危險

  公肩假不是特別糟的案例,只不過是先秦貴族的縮影。周朝中葉開始忘掉大道,變得封閉而僵化,把能工巧匠當成御用工具,當然會翻翻青白眼啦。

西漢恒寬《鹽鐵論》說:
(原文)「公輸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構宮室臺榭,而不能自為專屋狹廬,材不足也。」
(白話譯文)公輸般能用貴族的材料,替他們搭建華麗的宮室臺榭;自己卻手頭拮据,連狹隘的房子也蓋不起來。


★ 造福同胞

  這樣的處境,簡直是折騰嘛!但公輸般沒有怨嘆,他長期在戶外工作,看到造化的奇妙,吸收了天地之間的正氣(大道)。全力投入工作,觀察大自然並且吸收前人的經驗,培養了體魄、胸襟、洞察和領悟力。

中國人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而不是沈思或實驗室裡),看到大地滋生萬物,就體會了造物主的胸懷。上帝是最偉大的技師,中國人接受祂的指導,發展成務實而懂得創新的民族。他們祝禱:「黃天在上,厚土在下」,感謝上帝照顧眾生,向祂祈求風調雨順,希望與大自然相依相存。

創新者的處境孤單甚至危險,公輸般原本可以明哲保身的。只要默默地改進工具,提高本身的生產效率,就能養家活口了。把這些成果公開,不會帶來一點好處,反倒陷自己於危殆。

但公輸般是偉大的工匠(土木技師),看到同胞成天操勞卻挨餓受凍,激發出非凡的創造力,終身為造福同胞而奮鬥。他克服種種的限制和困難,設計了先進的木工、建築和農業工具,讓同胞脫離原始而繁重的勞動,過比較合理的生活。


★ 活在中國人心裡

  公輸般是創造力煥發的巨匠,卻只能終身操勞,沒資格上學,沒辦法寫「發明日記」來記載那些劃時代的發明。史書(正史)由於輕視工匠而不予記錄,但這些發明太驚人了,《禮記》、《墨子》、《孟子》、《戰國策》和《呂氏春秋》都寥寥提到幾句。

在生前得不到公平或尊重,但是那些造福同胞的工具會說話;曲尺、墨斗、鋸、沙盤和磨盤這些發明,一直沿用到現在。平民大眾感激公輸般,也把他的事跡口耳相傳。

從漢代開始,中國人略過姓氏、叫他「魯班」(山東的阿班)。這個活潑而溫暖的人物類型,不但為上層社會設計御用物品,也給同胞提供民用器械。中國人把他當成工匠和土木建築產業的鼻祖,智慧和創造力的化身。

漢朝是個開放而活潑的時代,各階層的人都敬重他,史書和各種著作都開始記載那些傳奇性的事跡。
﹡西漢的《淮南子》說:「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
﹡魏晉南北朝的《抱樸子》認為他是「機械(科技)聖人」,與孔孟、墨子一樣列入諸子百家。
(原文)「夫班輸倕狄,機械之聖也。」
(白話譯文)公輸般和倕狄,是機械方面的聖人。

西漢的《史記》和《世本》,東漢的《論衡》、《古史考》和《說文解字》,魏晉南北朝的《後漢書》,唐朝的《渚宮舊事》,宋朝的《事物紀原》…,越來越多正史和民間著作記載這位巨匠。

明清更誇張,某些書籍明明與魯班無關,書名卻硬要套上「魯班」兩個字。例如《魯班營造正式》(與魯班無關的一本《營造正式》)、《匠家鏡魯班經》……,反正土木工程叫《魯班經》就對了。


★ 做學問 目的在「應用」

  公輸般沒什麼學歷,不能(起碼在生前不能)被上流社會肯定,沒機會發展。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做學問」的目的不在「單純地做學問」,不在物質上的利益(學經歷、社會肯定、名聲、財富),而在應用。

一個人研習多少「學問」、得到多少學歷、掌聲或酬勞,通通不算數。「學問」包括道德、尊嚴和美學,這些在象牙塔裡是孵不出來的,在行動(實地應用)裡才能落實。

台長: 魏筱玉
人氣(8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