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9 00:43:27| 人氣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極大極難之事,越久越堅之心(台灣現代化之父0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月18日 以西結書28~33章

  中法戰爭結束了,清政府把原來隸屬福建省的「台灣道」升格成行省,劉銘傳受命擔任台灣巡撫。

島上的居民,絕大多數是來自大陸沿海的移民。他們冒險渡海,來到這個新的創業環境,滿腦子都是務實的重商觀念,努力地追求財富,對新觀念相當能接受。西化運動在這裡推行,再理想不過了。

劉銘傳決定要實現「前期洋務運動」的目標,「以一島基國之富強,以台灣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把台灣建設成模範省,給各省當典範,為全國的富強鋪路。)

★ 極大極難之事,愈久愈堅之心

劉銘傳的改革,稱為「後期的洋務運動」。他的學問比不上丁日昌,卻有實行的能力,認為「辦極大極難之事,必須有愈久愈堅之心」。經過六年的嘔心瀝血,在軍事、行政、經濟、文化各領域,完成了丁日昌大部分的心願,把台灣建設成全國最進步的行省,後人叫他「台灣近代化之父」。

台灣面臨外國侵略的威脅,一切措施不得不從鞏固國防出發。為了鞏固國防,必須整頓軍備,引進西方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自製槍彈,增強防禦的能力;招撫原住民,開拓土地,維持島內的秩序。

鞏固國防需要大筆的經費,籌措經費的辦法是丈量土地、清理田賦,並且獎勵農礦的生產和出口。年度性的財政收入立刻增加四倍。

台灣島孤懸在海上,交通險阻而昂貴,得不到太多的資訊,所以觀念很落伍,產業和貿易都不發達,經濟的基礎哪能厚實呢?劉銘傳發展交通(電線、鐵路、商輪航運和郵政),促進島內各地以及與大陸的聯絡,同時也建立新式的學堂,開通大家的頭腦。台灣「四通八達」了,能接收先進的觀念,在產業、貿易和科技文化各方面,展開全方位的發展。

★ 獨立的防禦體系

劉銘傳打算在台澎地區建設一支海軍,掌握近海的制海權。但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拮据,不可能實施,台澎四面環海,只有「海鏡號」一艘兵艦。他想盡辦法,購置了「南通」、「北達」等幾艘商輪,用來運輸和緝(ㄑㄧˋ)捕;又聘請外國工程師,造了一艘載運砲械的駁船。

既然不能建立海軍,就「以陸制海」,把主力放在陸地和海口,加強岸防能力。以澎湖為前沿,台北為重點,在台灣建設一個獨立的近代化防禦體系。

﹡ 新式的軍事工業

台灣沒有槍彈工廠,全靠大陸供應。一旦敵國封海,槍彈很快就會用罄,沒辦法打持久戰。鑒於中法戰爭的教訓,劉銘傳在台北大稻埕設立「軍械機器局」來製造槍彈;在大龍洞設立火藥局,用淡水的硫磺當原料。後來又開辦「台灣大機器廠」製造砲彈,肇始了台灣的軍事工業。

﹡新式的陸軍

首先精兵,把舊式的軍隊(綠營)「汰弱留強」。冗兵改編成巡防營,負責關稅、鹽務、郵政、地方保甲營和開山鑿路這些事務。在全省各地成立常設的團練(民兵),平時維護治安,戰時當正規軍的支援部隊。

留下的精兵,分駐台灣各地。聘請外國教官,用歐洲的方式來訓練,並且改用洋槍洋砲,提高戰鬥力。每年用嚴格的考核制度來檢驗兩次,考核項目包括槍法和軍紀。

除了戰士以外,也為軍隊培養電報和軍器製造的技術人才。又創設「日學堂」,訓練翻譯日本情報和資料的人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劉銘傳為官兵創辦了撫恤和存餉這些「後勤保障制度」,同時在台北設置官醫局、官藥局和養兵院,提供免費的醫療。這些都是穩定軍心、振奮士氣的措施。

﹡ 新式的砲台

海口防禦的的重點,鎖定澎湖、台北和台南地區,在澎湖、基隆、滬尾(淡水)、安平和旗後(高雄)這五個主要的海口,砌築十座新式砲台。又從英國購買強勁的阿姆士頓後膛鋼砲31尊,安置在砲台上,火力增加了幾倍。

另一方面,購買了沉雷60枚和碰雷20枚。在基隆和滬尾設置了製造水雷的水雷局,以及負責布設的水雷營。水雷和砲台相輔相成,能加強主要港口的防衛力量。

﹡加強澎湖的防務

在澎湖修建四座新式的砲台,配備17尊阿姆斯壯後膛鋼砲。把澎湖駐軍指揮官的等級提升到「總兵」,率領三營水師進駐,同時把唯一的「海鏡號」戰艦撥給澎湖。

★ 跟原住民搏感情

劉銘傳的撫番工作,比過去更積極。他在台北創建「全台撫墾總局」,親自擔任撫墾大臣,慎重地選用、約束官員。

他的原則是跟原住民搏感情。不准任何人欺負他們或侵佔土地,教他們生產(耕種和織布)的技巧,提供衣服、食物和免費的醫療。除了改進經濟狀況以外,也普遍設立免費的學堂,培養通識和管理人才;成績優秀的學生,頒發「番秀才」的稱號。

教他們唱歌謠,歌詞解釋人與人之間的倫常,歌曲淺近而好聽,希望能發揮說服力,勸他們革除「殺人治病」的習俗。開闢跟外界聯絡的道路,原住民進進出出方便了,就能吸收先進的經濟觀念和文化。

對於不接受安撫的部落,展開軍事行動,歸順以後就不管這段往事了。兩年之間,四百多個部落、八萬個原住民接受招撫。他招募福建的貧民來台灣,開墾了幾十萬畝農田。

遠大的志向催促著他,到各地徒步地「走透透」,不顧瘴癘之氣和險阻的地勢,忙到六親不認的地步,根本沒有休息可言。劉銘傳跟台灣各界搏感情,新舊移民和原住民一視同仁,全都當成大清的子民,極力地照顧和教育。


★ 增設府縣,整頓吏治

清初只設置一府三縣,治理的範圍限於西部沿海平原一帶。晚清人口暴增,經濟大幅度地擴張,舊有的行政區劃不再符合施政的需要。

劉銘傳實地勘查以後,依照台灣社會發展的情形,作了奠基性的行政區域調整。縮小各縣的面積,並且深入過去沒有治理的區域,讓政令能切實地推行,為「清賦丈田」鋪路。台灣變成「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五廳」了,這是未來一個世紀行政區域的藍圖。

劉銘傳開除了將近五十個貪污的官員,連台灣道台(台灣道的最高首長)劉璈都被革職查辦!對於有功的官員,多次請求朝廷獎勵他們。

★ 清理田賦,丈量土地

台灣的田賦制度紊亂到不行,地主豪紳(大租戶)和官府勾結,胳臂粗的人有田卻不必納稅, 胳臂細的人沒田地卻得繳稅。劉銘傳開辦「清賦總局」來執行實行「清賦丈田」,大規模地丈量土地。兩年多以後完成了,田賦收入增加三倍。

「清賦丈田」重新分配土地所有權,讓它邁向近代化,改變了台灣社會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結構。少數的大地主再也不能壟斷土地,必須照實繳稅;介於「大地主」和「耕佃戶」之間的小地主崛起,台灣的中產階級出現了。

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和收租權被剝奪了,所以激烈地抵制。劉銘傳作了一些讓步,但是基本的決心並沒有動搖。在彰化縣,大地主施九緞率領幾千個農民圍攻縣城,殺死提督朱煥明。

★ 整頓稅務,收入三級跳

「清賦丈田」以後,每年鹽稅和茶稅各增加十二萬兩、樟腦和硫磺各增加三十萬兩,鴉片增加四十萬兩,田稅增加五十萬兩……。

另外,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台灣成為對外的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外商。外商認為不必繳內地關稅,中國的損失可大了。劉銘傳堅持,外商到台灣內地經商,必須持三聯稅單,否則一律徵收內地關稅。外商向總理衙門提出強烈的抗議,劉銘傳面對內外各方面的壓力,仍然據理力爭。李鴻章不得不同意,他講的有道理。

田賦革新加上關稅,財政收入從90萬兩激增到300萬兩,最高的那年達到450萬兩。國防、交通和各種建設的經費,都有著落了!

台長: 魏筱玉
人氣(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