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22 02:35:26| 人氣6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康有為──熱忱讓人犯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康有為是個熱忱的廣東人,而熱忱有時候會讓人犯錯。

  一八九五年春天,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正在等候發榜呢。忽然傳來消息,幾天以後要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遼東,並且賠款二萬萬兩。這些舉人奔相走告,心情實在是悲憤哪。

那幾天,各省舉人以省為單位,分別向都察院陳情。附近的街道變得相當擁擠,大量的信件湧進都察院,有些舉人甚至把官長的座車包圍起來。臺灣省的舉人更是流著淚請命,反對割讓臺灣。


★ 《公車上書》

  群情再怎麼激憤,清政府都不理會。康有為提議,不如由十八省的舉人聯名上書吧,向朝廷提出最強烈的要求。大家受到感召,公推他來起草。康有為熱血沸騰,用一晝兩夜的時間,起草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主張「拒和、遷都、練兵、變法」。這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公車」是指各省派送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

這是清末知識份子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一份宣言,引用了中外的思想和理論,情詞慷慨,擲地有聲。首先反對割讓臺灣,因為「棄台民」(拋棄台灣)就是「散天下」(讓全國百姓離心離德),並且鼓勵列強來奪取中國的土地,國家恐怕會崩解啊。

(原文)「竊以為棄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國之事大,社稷安危,在此一舉。舉人等楝折榱壞,同受傾壓,故不避斧鉞之誅,犯冒越之罪,統籌大局,為我皇上陳之。」

(譯文)我認為「拋棄台灣同胞」是小事,「讓全國人民離心離德」卻是大事;割地是小事,亡國卻是大事。國家的安危,就看這一次了。將來國家的棟梁折斷,我們這些舉人哪能逃生呢?所以寧可現在冒著死罪,斗膽地觀察大局,向皇帝報告。

其次反對議和。「夫言戰者,固結民心,力籌大局,可以圖存。言和者,解散民體,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譯文統籌局勢,極力地抵抗,可以凝聚民心士氣,爭取生存的機會。放棄抵抗,與敵人談和,會讓百姓離心離德,鼓勵外國人繼續來侵略,加速國家的滅亡。

因此,《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並且提出維新的全套主張。


★ 把「求知」和「救亡圖存」劃上等號

  一千多個知識份子衝破「士人干政」的禁令,聚集一堂,發出救亡圖存的呐喊,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創舉。《公車上書》被清政府拒絕,沒達到「攔阻《馬關條約》」的直接目的,卻催生了各種議政團體,形成國民問政的風氣,影響極其深遠。

在議政團體當中,康梁發起的「強學會」聲勢最浩大,得到某些朝廷官員的支持。例如帝師翁同龢和南洋大臣張之洞,都把他們推薦給光緒皇帝。

維新的呼聲原本是微弱的。甲午之役,小小的島國日本打敗中國,粉碎了自強運動的美夢,列強開始瓜分中國,維新的呼聲也日高一日。《公車上書》呼籲「變法圖強」,內容輾轉傳抄,在各地引起普遍的迴響,替大規模的革新運動鋪路。康梁、譚嗣同、嚴復等人,在幾個大都市發行報紙,建立學會和學堂。

康有為講儒學也講西學,參照歐美的大勢旁徵博引,比較論證。談到中國內憂外患的命運,往往涕泗縱橫。他打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傳統讀書心態,把「求知」和「改革社會」、「救國救民」劃上等號。

上書三年以後,光緒皇帝看到康有為撰寫的《波蘭分滅記》,敘述它被列強瓜分的亡國之痛,含著眼淚說「不甘作亡國之君」。他不顧一切地啟用這批人,推行「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失敗了,在中國近代史上卻有重要的地位。康有為的熱忱喚醒了同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投入救亡圖存。


★ 熱忱 造成一些錯誤

  這樣的熱忱,在晚年造成一些錯誤。康有為在「吾皇萬歲」的制度下成長,而且光緒皇帝冒死救國啊。他主張「君主立憲」,也就是在維持現狀(帝制)的條件下進行改革,與孫文展開激辯。民國成立以後,他難過極了,跑去探望廢帝溥儀,並且支持「復辟」。

另外,既然同胞不太能接受基督教,那麼就推動孔教吧,把儒家學說改造成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孔子承傳了大道(真理),同胞只要尊孔,自然會接受真理。

康有為想尋找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卻犯了「復辟」和「孔教」這兩個錯,連愛徒梁啟超都建議他去「息影林泉」。晚年在上海,過著門前冷落的日子。

梁啟超這些弟子從各地趕來上海,替他慶祝七十大壽。康有為知道梁啟超將名垂青史,而他自己達不成保皇的心願,沒機會被國人接受、為國人效勞,並且走到人生的盡頭了。上海是個傷心地,他帶著萬分的遺憾地離開,剛剛抵達青島,在接風宴上喝了一杯橘子汁,當天半夜就食物中毒,痛苦地去世。

康有為雖然熱忱而優秀,也會犯錯,而且那些錯誤多麼讓人難堪啊。既然這樣,我應該效法他的熱忱,避免他的錯誤。

過去幾年天天帶著恩慈在戶外晃蕩,也急著寫故事,放棄了聚會、聯誼和休閒。北一女畢業三十年的盛會,連建中畢業生都津津樂道,不少人還跨海來參加呢。總召集人找我當班級召集人,我只能把想念放在心裡,沒接受任務也沒去參加。

從現在開始,我會把瑣碎的思念,昇華成對國家同胞的大感情;集中全部的力氣,更認真地讀書,更聽耶穌的話。這一百個英雄故事已經寫完一半了,再花兩三年時間就能盡其功,用大眾讀者能接受的口氣,介紹中華古文明,接下來還要繼續在這片大海裡涵泳。只要用功,應該能融會貫通,把錯誤減到最少。


★ 重點在「當正確的人」
  
  彷彿聽到康有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限而經常犯錯的人,可以與無限的力量接軌。重點在「接受真理,當正確的人(君子)」,執行上的錯誤不過是細節罷了。

儒家思想的宗旨,在鼓勵人進德(培養品德)修業(讀書)。讀書的目的在培養品德,也就是思考真理,讓它浸透生命,自自然然地在生活裡實踐,發展成一個有品德的人(君子)。

君子無論讀書多少、學歷高低、是不是犯了技術上的錯誤,孔子都認為他「好學」,而上帝也都肯定他。康有為到天上面對真理,立刻看清楚這些錯誤並且糾正了。


★ 革命是大事業

  前幾天大雨滂沱,躲到國父紀念館去繞廊健行,瞻仰那張沈重而熱切的臉,以及他念茲在茲的「大道之行也」。要扭轉一個不正確的社會就像革命,彷彿聽見他說,革命是大事業,必須不計代價才能成功。

康有為的努力,讓同胞看到「連皇帝也想革新、救中國」,又讓同胞瞭解清政府的狀況,知道非革命不能救中國。康梁鋪好路,後來孫文號召革命,得到普遍的響應。

從上帝、三皇五帝、孔孟老莊、漢唐宋元到康梁孫文。有些人(例如康有為)犯了一些錯,有些人(例如孔子)很少犯錯;即使沒犯錯,也不見得能光彩外現。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的熱忱和努力,把真理一代代傳遞下來了。

在拋棄歷史的時代講歷史,在道德不值錢的時代講大道,註定是寂寞的。我看起來像個老康有為或唐吉訶德嗎?但我不是他們啊,我揮舞的不是虛幻的夢想,這把真理的寶劍可以刺進魔鬼的心臟,讓中國人找到自己。時代錯誤了,我總要懷著熱忱投入這個大事業,為國家和同胞爭取一個機會。

台長: 魏筱玉
人氣(6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