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烏龜長了毛,兔子也長出角。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形容絕對不可能、絕對沒有的事情。台語「龜毛」亦有「過度拘謹,凡事想不開」、「做事畏縮、不乾脆」的意思。
【出處】:
《述異記》:「殷紂時,大龜生毛,而兔生角,是甲兵將興之兆。」《搜神記》亦有相似記載。烏龜生毛,兔子長角,古人以此作為將要發生戰亂的象徵,然而這只能視為一種傳說,不可信。或說人們見到烏龜悠遊水中,身上沾著水藻,就誤認水藻為龜毛;又誤認直豎的兔耳為兔角。?因此,「龜毛兔角」是不可能存在的。
《楞嚴經.卷一》云:「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此為說明諸法僅有其名而無其實、譬喻諸相空寂之理。
《成實論》卷二所言:「世間事中,兔角、龜毛、蛇足、鹽香、風色等,是名無。」「無」者,不存在也。佛為了讓眾生明白不存在的事物,教理上無法說透,便藉由「兔角、龜毛、蛇足……」等譬喻來說明。
《大智度論》「如龜毛兔角,亦但有名而無實。」龜毛、兔角也是說理上的假名,並無實物存在的。
《入楞伽經.卷四》佛告大慧:「亦有無法而說言語,謂兔角龜毛石女兒等,於世間中而有言說。大慧!彼兔角非有非無而說言語。大慧!汝言以有言說應有諸法者,此義已破。」旨意說明有些世間法,如龜毛、兔角並不實在。
(此圖網路下載)
◎龜毛禪話
《楞嚴經貫攝》的解析是: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假合,若心不執取,自然不著(妄執),然此妄心就如「龜毛兔角」之本無,何來「不著」之說?豈不是去除了「著」,又增添一個所謂的「不著」?所以說何謂「不著」,就如世間「龜毛兔角」般,畢竟無實體可著,是有名無實,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六祖惠能大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佛法和生活不能分離,離開了生活,也就沒有佛法可言,所謂:「生活即修持。」若只在心外求法,則無法了解佛法真意。人常因執持有一個「我」的實質存在,而有種種愛戀及身口意的貪瞋癡造作,因不了知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皆是虛幻無常的,猶如龜毛兔角般不真實,沒有實體的。
◎再節錄一些相關龜毛禪話、兔角禪語,一同讀賞。
了知我相元無我。直達心宗豈有心。
兔角龜毛難比況。情波識浪任浮沉。 ~ 愚菴和尚 ~
天宮正說摩訶衍。不知誰是白槌人。
夢裏覺來空眨眼。大道體寬無好惡。
離心離意來識參。出聖出凡去路學。
鐵牛背上括龜毛。石女腰邊裁兔角。 ~ 楚石禪師 ~
兔角龜毛眼上裁。無孔鐵鎚重下楔。
說不說。那怕甕中走卻鱉。喝一喝。 ~ 輪滿禪師 ~
馬面驢腮無處雪。海竭山摧天地裂。
龜毛拂去眼中塵。兔角杖敲空裏月。 ~ 布衫禪師 ~
若不直見其事。欲以意解情求。
如將兔角之弓。駕龜毛之箭。
以無手之者。擬射碎須彌之山。
似傾壓沙之油。點無煙之火。
貯漏卮之內。欲照破鐵圍之闇。
徒役狂心。無有是處。 ~ 智覺禪師 ~
龜毛與兔角。有名而無實。
於一法見徹。於諸法不疑。
於諸法有疑。於一法未了。
若人有善根。頓達是偈已。
一切修多羅。洞明如指掌。
拳手與屈伸。卷舒得自在。 ~ 紫柏老人 ~
刮龜毛於鐵牛背上。未是作家。
截兔角於石女腰邊。亦非好手。 ~ 叟端禪師 ~
無法可說。三山五嶽。
有法可說。龜毛兔角。
虛空開口。須彌倒卓。
佛法有無間。人人不自覺。
覺不覺。收放風雲如掌握。 ~ 梅嗣禪師 ~
龜毛拂子清風生。兔角杖頭明月出。
彩鳳飛翻身自在。鐵牛奔后意常閒。 《宗鑑法林》
古人覿面機。相見無可道。
豎拂有丹霞。拈槌是龐老。
龜毛逐語斜。兔角隨意倒。
患啞仍患聾。分明好更好。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兔角杖。擊碎銀山鐵壁。
龜毛拂。掃開明月清風。 ~ 雪林化禪師 ~
春雨菴中碧眼胡。烹金尚有昔時爐。
龜毛兔角盈籌室。蛇足鹽香滿道途。
酒美豈拘深巷陌。醋酸不在大胡蘆。
吳中散席歸參禮。也著防他棒喝觕。 ~ 月江和尚 ~
兔角杖打天邊月。龜毛繩繫樹頭風。
其中端的誰能委。特地與君仔細通。 ~ 冶翁伯禪師 ~
龜毛付囑與兒孫。兔角拈來要問津。
一喝耳聾三日去。箇中消息許誰親。 ~ 普慈禪師 ~
四大聚成元兔角。六根縛住白龜毛。
漚花影裏翻筋斗。出沒閻浮是幾遭。 ~ 中峰禪師 ~
頭峭五嶽。眼生三角。
左刮龜毛。右截兔角。
焦尾忽乘雲雷飛。金毛亂觸日月落。
月裏仙人巧畫眉。九逵擺動黃金鐸。 ~ 南山和尚 ~
兔角龜毛眼裏栽,鐵山當面勢崔嵬。
東西南北無門入,曠劫無明當下灰。 ~ 宗杲禪師 ~
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焰如響,
如水中月,龜毛兔角。 ~ 曇無讖 ~
識外我法,固如龜毛兔角,決定非有。
識內相分之境,亦如水月鏡華。 ~ 蕅益大師 ~
布毛纔吹。化現無邊華藏世界。
金槌在握。縱擒一切諸佛如來。
撲碎茶甌。金聲玉振。
挈漏燈盞。耀古騰今。
兔角丈橫挑大千日月。
龜毛拂運轉塵剎法輪。 《列祖提綱錄卷》
我們身處在聲色犬馬、萬物假有的世間,所追求的事物如同「龜毛兔角」,若不知省悟這一切皆是幻化不真實,將沉迷物欲、縱情聲色,必定苦惱不堪。一如煩惱也是「龜毛兔角」,若妄執一切皆實我、實法的話,必定是「純大苦聚集」。正應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誠是不虛。佛陀揭示世間真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若能如實了知緣起性空,不執著而能珍惜人身,進而活在每一個當下,善用每一分鐘,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