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9 00:19:54| 人氣14,86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義大利電影:單車失竊記(The Bicycle Thief)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劇照之一



劇照之二



劇照之三




單車失竊記
(The Bicycle Thief)
維多里奧 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 1948
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紐約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 寫實主義:屬於劇情片的一種拍攝方式,像紀錄片大部份都是用這種手法,強調真實不做作的。又分為「寫實主義電影」和「新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電影」比較像是手持DV拍攝,通常都一鏡到底而未經剪接修飾,很像在記錄生活流水帳。
  「新寫實主義」則是利用一些實景和非職業演員,不打燈,放長鏡頭做全景拍攝,
「新寫實電影」有「事實」(facts)、「重現現場的新聞報導」(reconstituted reportage)二大特色。 】

  狄西嘉是義大利有名的寫實主義導演,擅長表現人性及社會真實的一面,尤其是用小人物來構圖,與真實社會發生的事件重現一般。

劇情:

  「單車失竊記」是記錄一個發生在義大利羅馬的小人物的經歷。故事背景是在西元1948年,正好是二次大戰結束,歐洲的經濟蕭條,百廢待舉,滿街的遊民和工人,影片是從一個小人物Antonio著眼去看當時的社會形態,像是與貧窮作戰一般。很多的人都陷於失業的困境中,多集中並寄望從職業介紹所謀得一份工作,而Antonio雖得以被派到一份貼電影海報的工作,前提卻是必須得自備腳踏車,為此他很苦惱,回家後,自怨自艾的抱怨:「我為何生在這種時代?感覺像跳入大河似的。」幸好聰慧的太太拿出新床單,去換來的錢差不多就是一部中古腳踏車的錢,解決了他的難題。如願以償的買到單車後全家都喜出望外的,七歲的兒子bruno十分興奮,仔仔細細的把單擦得雪亮,還研究了單車的廠牌,連編號都記下來了,可見他有多麼愛這台腳踏車。
  故事重點由此開始,第一天上工,Antonio很愉快的載著兒子上學,再和同事一起出去貼海報,沒想到,在他架著木梯忙著糊海報時,放在一旁的單車,被人明目張膽的衝出來騎了就跑了。他沒命的在後一直追,但人腿哪裡比得上二個輪子的速度呢?接著下來,Antonio不敢讓太太知道,帶著兒子出去漫無目的尋找,但是人海茫茫的,哪裡能找得到他才用一天的單車呢?以各個角度來看,這部片子裡有父子的情感、有人性善惡的兩面、矛盾的人性、及社會勢力的一面。
  (演員和人性) 當一個人在失去了全家倚賴視為珍寶的單車之後,人性的"道德感"這時候就顯露無遺了,在困境中要如何去找回?也許是慌張、也許是求助無門、他就像一隻無頭蒼蠅般胡亂的跑,年幼的孩子也跟著他後面不停的追,連兒子跌倒了他都不知道,還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甚至牽怒無辜的兒子,當他氣憤的打了Brune一耳光時,鏡頭拉近放在小男孩身上,他一臉不敢置信的錯鄂表情,實在令人頓生憐惜和不忍。片中的小男孩讓我聯想起小小彬,相較之下,Bruno顯得真實多了,或許這便是記錄片可貴的地方,它用非職業演員,自然的演來既生動又扣人心弦,感覺具有說服力也貼切多了。尤其當父親陷於苦惱無助時,靜靜跟在身邊的小Bruno就形成一股力量,支持他再繼續追查下去。
  從Antonio與Bruno父子互動中,明顯的看出做父親的很不善表達對兒子的情感,一直到有人喊有小孩落水了,那一霎那,正在忙著追小偷的父親急忙衝到河邊去看打撈起來的孩子,幸好不是Bruno,回頭看見兒子正乖乖端坐在橋頭,頓時放下焦慮的心情,趕快跑去帶起兒子時,兒子從和父親一起找單車的一大段時間下來,這才感受到父親的關愛。後來為了無心的打了兒子一巴掌,Antonio帶兒子去餐廳大吃一頓,小Bruno手拿著起士餅咬下拉出絲時,一臉的開心和滿足表情,是十分令人心疼的,因為他小小步伐始終不敢怠慢的尾隨著橫衝直撞的父親時,體力是十分吃力的。
  而Antonio身為一家之主,與強勢的太太相較之下,就顯得比較沒有主張。像他為了沒錢買單車一籌莫展向妻子求助後,妻子立刻進房間去翻出收藏的床單出來,二話不說就決定拿去變賣,先解決眼前的問題,與丈夫比較就很有主張和果斷多了。
  最後雖然找到小偷,但他又舉不出有力的證明,連兒子去找來的警察都愛莫能助,加上眾人七嘴八舌的要打他,他不得不帶著bruno離開那裡。Antonio不過是個窮人,人性再怎麼高貴,也敵不過貧窮的打擊,最後,他高貴的意志動搖了,為了不被兒子看見,特意要Bruno去坐公車回家,自己則跑去偷了停放在路邊的單車,但現實的安排就是這樣,從你身上失去的,你不能從另一個人身上奪回來,所以他立刻被當場就逮。雖然最後兒子出現,眾人也在Bruno的哭聲中放過他,但他心中的難堪又將如何擺置?當父親牽著兒子的手,靜靜的沒入人群之中時,導演並沒有給我們預期的圓滿結局,反而讓我們感到一陣心酸。
  (鏡頭)全片都是用黑白顏色拍攝,有多處是用拉長的遠景拍攝,片頭的舊城牆和滿街走動的失業人口,那種情緒是著急和忙亂的,主要只有一個原因:失業。在找尋單車的過程,他們走過的廢棄單車市場,被轉賣來的單車都被完全拆解,大量的零件散成一堆一堆或一箱一箱的個別出售,比一般我們所見的跳蚤市場更令人瞠目結舌,這裡的長遠鏡頭是用慢慢滑過場景的方式帶出,頗震懾人心的。另外一幕是足球場外放了數以萬計的單車,也是用遠距的方式,整個單車場滿滿的甚至排到馬路邊來,Antonio和兒子站在那裡看了很久,簡直看得茫然了。
  
  以一部單車被偷為架構,拖出劇情的發展,失去維生用的單車,對一個窮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而找回單車,是最急切的使命,在過程中,心理的掙扎和矛盾的心理轉變,都是一個市井小民遇到困境時常有的社會小角落的一面。而小偷雖被認出來,卻因為有母親和鄰居們幫腔,加上Antonio提不出有力的證據而躲過犯罪者應有的制栽,不止道出人性的卑劣,也顯示出法律也不是真的平等的。尤其同樣偷車,Antonio就不像那個小偷那麼幸運了,上天根本一點也不公平。

  劇中這一段「尋找」單車的過程,就像我們人生中追求希望的起起伏伏,Antonio找的是一部單車,我們真實環境中所追求的可能是名利,可能是感情,也可能是一份穩定的事業;Antonio沒有被戰爭擊垮,卻被戰後的貧窮生活給打敗了。導演最後運用「引誘」來劃破人性的陰暗面,是很值得咀嚼的逆向思維。

台長: 言輕
人氣(14,869)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視和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此分類上一篇:印度影片:心中的小星星

楊風
這是一部人道主義的電影
學生時代看過
蠻感人的
窮人的悲讓
2010-05-03 15:34: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