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明・馮夢龍
本篇選自《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改編自『負情儂傳』,可算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
這是一篇寫妓女對愛情的憧憬破滅的故事,作者寫作的手法,以及人物刻劃,都散發著動人的力量,到最後,讀來令人心酸。
小說敍述名妓杜十娘和官僚子弟李甲相戀,並對李甲託付終身,她一方面設計讓老鴇承諾三百金便可贖身,另一方面又拿錢給李甲好湊足贖身金額,好不容易得以離開妓院,卻在回鄉的途中遇到了紈絝子弟孫富,孫富垂涎於杜十娘的美色,巧騙膽怯的李甲,李甲因為屈服於社會傳統的禮教觀念『門第之見』、『身分之別』,在商人孫富的慫恿之下,負心的背棄杜十娘。當杜十娘得知李甲有意將她賣掉,她萬念俱灰,先假意同意以一千兩的價格轉賣,在交易進行時,她當眾打開百寶箱,怒斥孫富的心懷不軌和李甲的負心,然後心碎的抱著百寶箱投江自盡,小說進行到這裡,令人忍不住為她的錯愛感到婉惜不已。
小說中,從頭到尾貫穿著一股無形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力量,對杜十娘無限同情和讚美,對李甲及孫富則是充滿痛惡的讉責;在體現其壯烈的悲劇美的同時,也見到作者的用意,在本篇中,沒有像《竇娥寃》一般去求助神靈,而是讓旁觀的市井小民們公正而客觀的去裁判。
本篇小說裡的人物,男女主角性格的塑造是非常突出而且成功的,首先來看看杜十娘:
杜十娘是個【善謀遠慮】的女人,為了自己一生的歸宿,「久有籨良之志」,早就做好了金錢方面的準備,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忠厚的李甲身上,因知道李甲已身無分文,所以她設計老鴇隨意說出贖身的金額,然後在囑託李甲為她贖身時,讓他到處奔波,想辦法圦湊足銀兩。她做事情是有計劃的,一來想試探李甲的誠意,和對自己的感情,一方面,她只拿出一百五十兩,並沒有馬上拿出所有的積蓄自己贖身,是站在男女平等的立場,讓李甲為他們的未來共同負責。當她一離開妓院,在李甲還沒有萬全之策時,她便已安排好了往後的生活,她這麼用盡心思,為的是要過一個有尊嚴的常人的生活。
杜十娘是個【熱情勇敢】的女人,當李甲囊空如洗之時,她始終用她純真的愛去鼓舞李甲,她沒有聽從老鴇的話將李甲趕出妓院,還為了李甲與老鴇起衝突,最後她以死要脅老鴇,將會人財兩空的後果,更是展現了她勇敢追求幸福的勇氣。
再來看看杜十娘的【剛烈堅定】,杜十娘對李甲的感情一直都表現得義無反顧,也因為這樣的強烈執著,當她得知被李甲拋棄轉賣後的反應,先是吃驚,接著冷笑,她不再拿出母性教化他,也沒有濫用眼淚去換回他的同情,更沒有拿出百寶箱向他證明她有能力可以解決金錢上的問題,去寄予他的回心轉意。
在傳統道德標準中,李甲拋棄一個妓女以迎合父母,算不上是罪過,在元稹寫的《鶯鶯傳》裡,那甚至可以被誇讚為是孝順的行為;作者在這裡藉著杜十娘的口,以「發乎情,止乎禮」的傳統教條來諷刺士大夫的偽道德,指斥李甲對情感的背叛,是有很深的意味的。
在杜十娘痛苦失望之時,她剛強又冷靜的面對現實,交易當天,她鄭重其事的梳粧打扮,表現出她勇於承擔不幸,她「微窺公子」,催他快去向孫富兌銀子,見他「欣欣似有喜色」,作者在此處刻劃了他的自私無情,而她所承受的打擊也在此展現。
小說中,作者掌握了小說「懸念」的特色,文章前頭,我們並不知道杜十娘平時已祕密積攢了百寶箱,它的出現是設置在姐妹淘們為她送行時姐妹們的餽贈,一直到她對李甲控訴時才得以知曉。她向李甲說的一句:「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表明了杜十娘認清李甲配不上她,沒有資格擁有這段感情。憤慨自己錯誤委身,也痛心幸福生活的幻滅,於是不惜一死來表示對壓迫她的惡勢力反抗,這種寧死不屈的性情,都是剛強和堅定的表現。
相對於有主見、有智慧的杜十娘,李甲的怯懦無能、被動虛偽,就更為明顯。從他處理感情的問題來看,他其實是一個沒有肩膀的男人。在杜十娘幫他脫困的過程中,他一直是處於被動的,而且一遇到困難就垂頭喪氣的,甚至躲在朋友家中逃避現實。無論是贖身籌金的問題上,還是計劃離開妓院之後的生活問題,返鄉時一路上的各個關卡,李甲都表現得毫無辦法。他的動搖不定以及沒主張,把杜十娘的智慧,襯托得更為明朗。
在兩人脫離妓院後,每當談到往事,李甲必定是感激涕零,可是這樣軟弱性格的人遇上了有心耍詐的人,就十分容易被煽動和利用,孫富看清了這一點,抓住了李甲怕觸怒李父、怕封建社會輿論的弱點,說服李甲賣杜十娘,換取千斤的代價,一舉兩得解決了難題,而李甲也真的中計,釀成了後來的悲劇。
或許有人會認為,杜十娘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她大可帶著百寶箱自行他去,或是另覓知音也好,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從她向李甲說的話裡面就已經表明了答案,是一分「生死無憾」的真情,從她不肯用百寶箱得到幸福、不肯接受被買賣的命運,便可以看出,她所要追求的是一種沒有利害關係、兩人之間互相尊重、欣賞與理解的真情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錢」在這一場愛情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明代的社會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展最繁榮的時期,金錢在社會及生活中提昇了地位,衝擊了傳統的價值觀,舊有的尊卑階級不再牢不可破。
小說中李甲的父親布政司,雖然代表著傳統的權威,但細讀小說,門第觀念卻不是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而是李甲對金錢的鬼迷心竅,有錢可使鬼推磨,也許百寶箱是可以使李布政接納杜十娘的,只是杜十娘不願意把她的人格價值放在金錢的天平上去衡量,不願讓她的真情被當做商品去買賣。
而老鴇之於杜十娘,親友之於李甲,李甲之於杜十娘,甚至是幫助杜十籌金的李甲的友人柳遇春,一開始這些人都不相信杜十娘是真心要跟隨李甲的,反而勸李甲不要受騙,直到柳遇春見到李甲拿來杜十娘苦心積蓄的銀兩時,不但慨然幫李甲籌足贖金,還特別叮嚀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負」,在這裡又透過柳遇春的行事果斷,反襯出李甲的無情無義。
這篇小說傳達了對人性真性情的渴盼與呼喚!
文章定位:
人氣(1,761) | 回應(10)| 推薦 (
6)|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 |
此分類下一篇:
杜甫 / 曲江二首此分類上一篇:
促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