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06 22:26:57| 人氣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273-云何為『菩薩度無動三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度無動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度無動三昧』?依《佛說超日明三昧經》開示:所謂菩薩

  1. 念四大身猶若蚖蛇。

  2. 畏老病死不捨終始不為惑事。

  3. 慈悲喜護蚑行喘息人物之類。

  4. 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無差特。

  5. 常思道義無貪怒癡念。

  6. 為布施不為慳想。

  7. 奉持禁戒無犯惡想。

  8. 為忍辱念無瞋恚想。

  9. 常修精進無懈怠想。

  10. 精專一心無亂意想。

  11. 智慧行正無闇蔽想。

  12. 常求方便至心善權無放逸想。

  13. 念勸化人如度己身。

  14. 一切所有非我之有。

  15. 念墮地獄者毒痛之患如身自遭。

  16. 常省己過彼罪代受不以為怨。

  17. 念餓鬼趣飢渴窮乏。

  18. 為之悲泣戰慄寒心。

  19. 欲令度脫自然安隱。

  20. 使服法食除五陰六衰之渴。

  21. 誦習經典以為飯食。

  22. 分別經義以為飲漿。

  23. 修六法行以為賢良。

  24. 出入行步精進安詳。

  25. 念墮獸者常懷惻愴。

  26. 欲令安隱畢其前債。

  27. 了故世罪無令造新。

  28. 奉行諸善不為眾惡。

  29. 自觀察已世世不了。

  30. 坐計吾我不信道法。

  31. 思犯罪者如沒深淵。

  32. 奉法信戒心如虛空。

  33. 不解法者展轉五道猶如車輪。

  34. 父母相憂兄弟相念。

  35. 夫妻相戀持心不堅。

  36. 若為父母反為子女。

  37. 本為子女反為父母。

  38. 或為夫妻更為怨家。

  39. 顛倒上下無常根本。

  40. 此菩薩意常慈念之。

  41. 開化使信入佛正道。

  42. 信解非常苦空非身。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二者』,即所謂菩薩度無動三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無動』者,謂修禪定而生於色界無色界也。禪定離心之散動,故云無動,生天之果報決定而無移動,故云無動,前義就因而言。後義就果而言。又『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66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5274-云何為『菩薩疾得定覺十事』
此分類上一篇:5272-云何為『菩薩行諸法為菩薩行』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