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8 16:07:14| 人氣6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675-何等為『四安樂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何等為『四安樂行』

眾所周知:『四安樂行』者,謂涅槃之果,名為安樂,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樂行,又住此四行,則身靜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樂行。至於何等為『四安樂行』?依《妙法蓮華經文句》開示:四安樂行者,謂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身安心樂,乃能進行,故名安樂行。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身安樂行】。謂身應當遠離十種之事(1)遠離豪執;(2)遠離邪人邪法;(3)遠離凶險嬉戲;(4)遠離旃陀羅;(5)遠離二乘眾妨修大乘之行故;(6)遠離欲想;(7)遠離不男之人;(8)遠離危害之處;(9)遠離譏嫌之事;(10)遠離畜養。既遠離已,常好坐禪,修攝其心,是名身安樂行。
(二)【口安樂行】。謂口應遠離四種語(1)不樂說人及經典過;(2)不輕慢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3)不讚他亦不毀他;(4)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行故,是名口安樂行。
(三)【意安樂行】。謂意應棄四種惡(1)不嫉諂;(2)不輕罵謂不應以大行而呵罵小行之人;(3)不惱亂;(4)不爭競為一切眾生平等說法。是名意安樂行。
(四)【誓願安樂行】。謂由眾生不聞不知不覺,於是起慈悲心,誓願為說。故經云:「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願安樂行。」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即是《法華經安樂行品》所說之四種安樂行,安行法華之法也。何以故?蓋(一)『身安樂行』。謂身當遠離十種之事(1)豪勢;(2)神人邪法;(3)凶險嬉戲;(4)旃陀羅;(5)二乘眾;(6)欲想;(7)五種不男之人;(8)危害之處;(9)譏嫌之事;(10)畜養年少之弟子沙彌小兒。身既遠離此十事,則得常好坐禪,修攝其心,故名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謂當遠離四種之語(1)不樂說人及經典之過;(2)不輕慢他;(3)不讚他,亦不毀他;(4)不生悲恨之心。口能如是,則得安樂修攝其心,故名口安樂行。(三)『意安樂行』。意遠離四種之過(1)嫉諂;(2)輕罵;(3)以大行訶罵小行之人;(4)爭競。意遠離此四種,則得常好安樂,修養其心,故名意安樂行。(四)『誓願安樂行』。宜於此《法華經》向不聞不知不覺之眾生,起慈悲心,謂我欲得阿耨菩提,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使入是法中,發此誓願常好修攝自行,故名誓願安樂行。
總而言之,『四安樂行』者,舊云:(1)假實二空為體;(2)說法為體;(3)離過為體;(4)慈悲為體。基師云:(1)空;(2)離憍慢;(3)除嫉妒;(4)大慈悲。龍師云:(1)身遠諸惡漸近空理;(2)除口過;(3)除意嫉;(4)起慈悲。南岳師云:(1)無著正慧;(2)口不說過;(3)敬上接下;(4)大慈悲。天台師云:止觀慈悲,導三業及誓願。身業有止故離身麤業,有觀故不得身,不得身業不得能離,無所得故不墮凡夫。有慈悲故勤修身業廣利一切,不墮二乘地。有止行故著忍辱衣,有觀行故坐如來座,有慈悲故入如來室。止行離過即成斷德,觀行無著即成智德,慈悲利他即成恩德。恩德資成智德,智德能通達斷德,是名身業安樂行。餘口、意、誓願亦如是。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5月1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台長: 果前
人氣(6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1676-何等為『法華經十五門』
此分類上一篇:1674-云何為『聲聞現觀與菩薩現觀之差別』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