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1 19:30:51| 人氣1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638-云何為『大乘尊勝小乘鄙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大乘尊勝小乘鄙劣』

眾所周知:『大乘』者,梵語摩訶衍,譯言大乘,大者對小之稱,乘以運載為義,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滅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謂之小乘,此中有聲聞緣覺之別;使開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別。如同《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至於云何為『大乘尊勝小乘鄙劣』?依《法華義疏》開示:就大乘尊勝小乘鄙劣者,《法華經》開為『十喻』,初為父子喻;二中途相失喻;三子漸還鄉喻;四父子相見喻;五喚子不得喻;六冷水灑面喻;七誘引還家喻;八付財密化喻;九陶練小心喻;十委囑家業喻。茲分述之如下:
(一) 【父子喻】。釋迦於過去世時,為其說大乘法,名之為父,其曾稟大化,故稱為子,故云:「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也。」
(二) 【中途相失喻】。觀心微弱煩惱強盛,為惑所牽,流浪生死子失父也,如來覓其大乘善根成就不得,謂父失子也。
(三) 【子漸還鄉譬】。法種眾苦樂求涅槃,故苦極有反源之義,故積習善根漸有趣向大理,故名子漸還鄉譬。
(四) 【父子相見譬】。於一形之內大乘善根成就,有悟入大義名子見父,見其一形之內大乘善根成就,名父見子。
(五) 【喚子不得譬】。初成道時大機未熟,不堪受大化,故名喚子不得。
(六) 【冷水灑面喻】。初成道時大乘善根未熟,但有人天善根成就,故為說人天之教如冷水灑面,即便醒[酉*吾],故名冷水灑面譬。
(七) 【誘引還家譬】。前於道樹下說人天教,蓋是世間生死乘譬向他家,次趣鹿園說於二乘,是出世法,令從世間歸於出世,出世之法是長者家,故名誘引還家譬。
(八) 【付財密化譬】。小志漸移大機遠動,故命說大法密誨小心,故名付財密化譬。
(九) 【陶練小心譬】。從波若以後法華之前,諸方等教毀訾聲聞讚揚菩薩,令稍鄙小心漸欣大道,名陶練小心譬。
(十) 【委囑家業譬】。小執既除大機成就,故為說一乘令紹繼佛業,故名委屬家業喻也。
由此觀之,如是『十譬』,可知『大乘尊勝小乘鄙劣』,誠不虛言。何以故?蓋佛計大小之根機,而說大小之二教。對於小機,說聲聞緣覺之法,謂為小乘;對於大機,說六度之法,謂為大乘。滅後,弟子結集之,別大小二經,各為一藏,《大智度論》謂為聲聞藏,菩薩藏,或謂為三藏,摩訶衍藏者是也。就現流之經典言之,則四部之《阿含經》等為小乘經,《華嚴》《般若》等為大乘經。然而《阿含經》中有說菩薩之行法者,而《般若》等諸經亦非無小乘之道法,乃因(1)於《阿含》說大法,欲使弟子之小機,仰信師之勝因勝果也;(2)於諸《大乘經》列小法,欲使知法之勝劣也,非為欲各得其法,故互有無妨。
總而言之,佛滅後諸宗紛起,其中求羅漢之證悟者為小乘,求作佛者為大乘,先在印度,依《寄歸傳》之記惟中觀、瑜伽之二宗為大乘,餘皆為小乘,『中觀』即中國之三論宗,『瑜伽』則法相宗也。在中國日本之諸宗,惟俱舍、成實、為小乘,餘皆為大乘宗。又佛果者謂開一切種智,為盡未來際眾生化益之悟,阿羅漢果與辟支佛果,雖有淺深之別,然皆為灰身滅智歸於空寂涅槃之悟。若以四諦為至阿羅漢果之教體,以十二因緣為至辟支佛果之教體,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謂之二乘。又此二乘為佛成道後十二年間經律論三藏之所詮,故天台稱之為三藏教。佛滅後印度之小乘分總別二十之流派,來我國後,遂立宗名俱舍,成實,及律三者,即小乘也,是皆為佛隨他意之說法,姑以調熟下劣根性者也。如同《法華經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則墮慳貪。」《法華經遊意》曰:「今以二義往收則事無不盡,一者赴小機說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機說稱曰大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3月2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台長: 果前
人氣(1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1639-『世之長者』有幾種
此分類上一篇:1637-云何為『小乘與大乘之異』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