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9 18:53:31| 人氣5,3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章- 不遠復。無祇悔。元吉-1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良馬見鞭影而馳
下面講復卦初九爻的爻辭。復,是地在上,雷在下的圖案,也就是復興的復,光復的復。〔附圖〕
復卦象

上篇已經講很多攸關復卦的道理,但這一節講的是復卦的初九爻的爻辭,我們看孔子怎麼解釋這一爻的道理。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這幾句話怎麼去解釋呢?復卦的初九爻說不遠復。無祇悔。元吉。不遠就是不很遠;就是返回來,意思是說「不要很遠就回來」。這樣說像什麼話?簡直一竅不通嘛!所以當初我自以為可以將易經翻成白話,現在想想這是不可能的事。易經怎麼翻白話?根本無法翻。就像這裡「不要很遠....就回來」這像什麼話?完全不對。翻成「不要很遠又回來」,這也怪怪的,倒是比前面那句好一點,不過翻成了白話,反而不知道它講的是什麼了,就像雞同鴨講雞雞呀呀的,簡直牛頭對不上馬嘴,一點意思也沒有。
無祇悔。是沒有一點可以後悔的,元吉是根本大吉大利....照這樣翻成白話,實在一點味道也沒有。
在這裡,孔子非常捧他的學生顏回,能夠做到不遷怒、不二過。為什麼孔子再三強調這兩點?因為這兩點實在很難做到。所以顏回不遷怒、不二過,孔子特別強調。至於能夠受得起窮,那是小事;人要想做到不遷怒非常的難,除非是聖人,否則任何人都會遷怒。譬如兩夫妻吵架,倒楣的一定是小孩,沒有辦法,只好拿小孩子出氣、打小孩;再不然就是兄弟姊妹吵架,爸爸媽媽倒楣,這個樣子就是遷怒。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別人來問事情,就要挨罵,這就是遷怒。執政黨批鬥在野黨,兩黨互不相讓,在野黨說執政黨無能,執政黨說在野黨扯後腿,這也是遷怒。在公司上班,幹部要去向老闆建議,先要問問「今天老闆的氣象如何!」今天老闆為了小老婆的事正在發飆呢!既然如此還是改天再說好了。有時候長官對某一個單位的主管不滿,就連帶的把整個單位的事情也全破壞了,這個道理就是遷怒;只有顏回不遷怒,不遷怒是十二萬分困難的。
不二過呢?那就更難了,自己犯了一次的錯誤,下次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一點我們都做不到,這就是佛家說的習氣。人永遠犯自己常犯的錯誤,但是孔子這位得意的門生,不幸短命的顏回,他卻能做得到。所以孔子在這裡提到不遠復,意思就是不二過。有些人還不錯,也時常撿點自己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錯了就不可再犯,但是我們一般人也只能夠維持三四天內,很小心,不會再犯,過了一陣子,半年三個月後就忘了;就又犯啦!像在社區有些住戶就是這樣,有些甚至還是社區的委員呢,開車回來就把車停在管理室大門口,當然那裡是可以臨時停車的地方,但是那是針對特殊情況下才可以停的,像公務維修時,公務車臨時停車,住戶要搬出社區或者遷入社區,唯一就靠這個大門做搬運的出入口,一但被人佔用了,那就亂了,正好旁邊又是地下停車場的車道口,車子進出都會影響,影響不只是方不方便的問題,而是安全上的問題,可是他們為了自己方便,而妨礙別人那真的是很缺德的事,從這一點來看這些人的行為就知道他們平常在外面也是一樣,習慣亂停車,車子不是常被人用利器刮傷,要不就是被拖吊場給拖走了,其實這都是小事,真正的報應還在後頭,前幾天新聞不是報導一則,違規停車換尿布,後面騎士閃避不及一頭撞上,騎士當場身亡的新聞,別以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常認為;唉呀!只是停個幾分鐘,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啦!等到真的出了人命的時候,才在後面罵!才在那裡靠北靠姆「啊....!哇那ㄟ加綏!」說自己倒楣,自己車子被撞壞了,不但沒得賠,輕者還要吃上罰單,重者還得吃上官司。另一個例子;有些人真的非常奇怪,有時候不得不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讀過書,駕照也不知道是怎麼考來的,在大馬路上,把車停在慢車道上,人呢?跑去洗頭、吃飯,結果有位婦人騎著摩托車,為了閃避這部車,反遭後方砂石車追撞,當場被卡車輾斃,血肉糢糊,這位車主洗頭當時也擠在人群中,圍觀這場車禍,還喃喃自語的說;還好沒有撞到我的車。你聽聽那幾句,如果躺在血泊中的婦人聽到他說這句話,我想她連做鬼也不會輕饒他的,這種人已經泯滅人性,簡直毫無人性可言。不知道別人的橫死,是因為要閃他的車才慘死的,是因為自己缺德所造成的,後來救護車和警察都來事故現場了,那個車主早不知去向,但我相信那位沒良心的車主,既使逃過了法律的刑責,但逃不過一輩子良心上的譴責。
這真是讓人感到非常憤慨的事....你說他們沒讀書嗎?現在人,隨便一個人的學問都比我好、知識也比我還高,這是真的,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現代人學問知識都非常高,理當道德觀念要相對提升才對,更能為別人著想才是,可是反而更糟糕、更淪落、更自私,比過去在鄉下,每天拿鋤頭在山上工作沒讀書的人,還糟糕,過去沒讀書的人一堆,因為苦因為窮讀不起。但他們的道德素養比現在有讀過書的人還要高,既然沒有讀書,為何他們懂得道德觀念呢?道德觀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本分,這些不需要在課堂上就可學的到,老一輩的人從小就會這樣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怎麼做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是個「好人」,道德層面很廣,不管做人做事都涵蓋在這裡頭,所以老一輩的人就說,有沒有學問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所以我常說,想修道、想修行,如果不懂得為人的道理,那麼永遠無法成功的,就算讓你把木魚都敲爛了,也只是白費力氣而已。
在社區裡就有一位年約五旬婦人,她每天早上都在做早修看經書,看似很像一個虔誠在家修的居士,在我一年多的觀察以來,她完全不懂什麼是佛,人家唸經唸佛是為了消業障,她唸經書卻是在造業。從哪裡看出來的呢?從她平時的待人處事、生活習慣看出來的。看似和善胸寬,其實心腸比麻雀還小,相當愛計較,芝麻蒜皮的事都要算得一清二楚,而且不只是她自己這樣,一家人都一個樣,這一戶人剛好位在管理室旁,管理室大門口就變成她們家的專用停車場,據我所了解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有個六、七歲大的兒子,早上一大早就把兒子送到這裡讓這婦人媽媽照顧,下午下班再來接兒子回家,一來就把車停在慢車道上,有一次更扯,她竟然把車停在快車道和慢車道上,簡直把道路也當成她們家的一樣,後面車子塞得不耐煩了,就叭....叭....她才若無其事的走出來移車,有人從她旁邊經過搖下車窗,向他比中指並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有一位機車騎士乾脆騎到她車門旁停下來說,「哩嘛咖無羧圳咧,掐安ㄋㄟ停ㄟ哦」可以想像這騎士有多生氣,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當時我就在路旁指揮交通,指揮交通,為何我縱容他這樣停車呢?原因住戶是我的老闆,他是老闆的女兒,得罪不起,得罪了她等於得罪了閻王爺一樣,那時我就要準備回家吃自己啦!這婦人的大兒子和媳婦也這樣,把公共的地方佔為己用那也就算了,還把機車停在,殘障專用道上,絲毫不留路讓人走,身為管理員的我,說了幾了次,他們一家人還是依然故我,實在沒辦法也只能搖搖頭僅此而已,一個社區有這樣的住戶,真是不幸....。
有些人習慣就很好,要來社區找住戶,機車一停就會先看一下,要停哪裡才不會影響別人,雖然門口一大片空地,但這是社區的無障礙空間,這地方是要讓行動不方便的人用的,有道德涵養的人,他會靠最旁邊,把車停好以不妨礙別人為優先才停,這種有修養的人,相信他去到哪都會受歡迎的。有朋友告訴我說;他看了我寫這些文章,感覺我是一個憤世忌俗的人,自以為清高脫俗一樣。我說;那是因為我表達能力不好,所以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從寫易隱這部書以來,我一直都在看人,從外表看入人的心裡,不管是好人壞人,都當成自己的老師,當成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是用來照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用的,不是把自己當鏡子去照別人的缺點或者錯誤,這也是易隱最重要的一部分,我要不是看得到別人的優點、缺點,我又怎能改得掉自己的缺點,很多人自己有缺點,但自己卻看不到缺點在哪,反而認為自己很完美、很高尚。那是因為人的眼睛長在前面,所以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有人說「人生如戲」或者說「戲如人生」,而我將人生,比喻為自己坐在舞台下,看戲的觀眾一樣,舞台上演什麼戲,跟我沒關係,演戲的事是演員要去做的,演喜劇的時候,我感受到啦,就跟著笑一笑,演到悲劇的時候,頂多流幾滴淚,但我絕不上台當演員。如果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話,那麼坐在舞台下的觀眾,就如神佛一般,在天上看著這些眾生,一切喜怒哀樂都在觀眾的眼底。好像很難懂,不過大家只要把握住上面講的,把別人當成鏡子就好了,因為自己有很多的缺點,是靠那面鏡子才能照得出來的,這也就能讓自己不再犯錯好方法,「以別人為借鏡」是一句名言,也是不二過的道理。
孔子說;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他說不遷怒、不二過,只有一個人做得到,就是顏回。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問他的得意門生子貢說;你跟顏回兩個人比比看,你們兩個哪個好?子貢說;「回也....問一知十」,跟學禪宗一樣,學禪宗的人要能「良馬見鞭影而馳」,騎在一匹好馬上,馬鞭一揚起來,牠就知道該跑啦;那如果是匹笨馬呢?馬屁股打爛了,牠不但不跑,反而往後退呢!「良馬見鞭影而馳」,這是學禪宗的條件,所以找不到良馬,寧可不講禪。
顏回問一而知十,告訴他一樣,他知道十樣。子貢說「吾也,問一而知二」,我呢?老師告訴我一點,我能懂得兩點。加起來問一知二懂了三面,也就是「舉一反三」這也是易經的話,大家看到這裡就知道,一個小成卦是三畫所組成的,一畫就是一爻,一爻生就知道其他兩爻怎麼來的了,「舉一反三」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子貢只懂得第三爻的變化,第四爻他還不懂,而顏回已經懂了全卦,問一知十了。所以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你實在不如他,連我都不如他。孔子對顏回推崇到這種程度,不但子貢不如他,連自己也不如他。
孔子說;這種道德修養,顏回做到了,他說顏回做到了什麼程度呢?這方面孔子對顏回非常的讚嘆,在論語中固然可見,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
孔子說;顏回呀!有不善未嘗不知,他的思想修養,行為修養,只要有一點點錯誤,自己都能知道,這是顏回有自知之明,一般人很難做得到。
知之未嘗復行,發現自己一有錯誤,馬上修正過來,而且不能再犯。就像學佛的修到了「空念」的境界,只要心起了動念,無論是善念、惡念自己都清清楚楚;是善念就保留,是惡念便除,立即把它空掉、化掉,這就是知之未嘗復行。知到了就不會再來。不遠復,也可以這樣解釋,人只要心一起了動念,是好是壞立刻要知道,好的用心記取、不好的一律摒除,就馬上平息掉的意思。無祇悔。因此做人做事,就永遠不會有後悔,這樣人生就能得到元吉啦!一切大吉大利了。

台長: 涉月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