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看了一部爽片「特攻聯盟」,但是買票卻不太愉快。
為了趕快看片,捨棄了票價較低的日新(晚三天上映),而就票價較高的OOOO影城
十一點抵達售票口,排隊人數不少,但是只開兩個售票櫃臺,人潮緩慢的移動中,忍不住問問前面的人「賣票速度真的這麼慢嗎?」他回答也挺有趣「你很少來這看片,對吧!」
時間快開映了,前面還是一堆人,我仔細觀察,售票速度緩慢的原因是:售票與販賣部同一個櫃臺,而日新是分開的,買票歸買票,販賣歸販賣。
《是誰賺走你的咖啡錢》這本書提到:「商人總是無所不用其極,賺走消費者荷包的錢。」 「商人會故意設下限制,目的是避免讓高消費的族群購買低價商品」。簡單的講:OOOO影城絕對不會設單獨賣票的櫃臺,方便只買票不買飲食的消費者,因為這樣會少賺很多錢。
賣票、販賣櫃臺合而為一,並不是為了方便消費者,而是為了業者的利潤。試想,約會時看電影,笑容可掬的工讀生問你:「要不要點雙人套餐?現在有優惠喔!」你看看身邊的女朋友,你會愛面子地說「好」,還是願意冒著被對方看扁的風險(哼!連這點錢都想省,下次就別約我!),斷然拒絕說「不要!給我兩張電影票就好。」
所以業者靠著這招大賺特賺,爆米花成本多少?小七賣多少?大家心知肚明,但是進了電影院,為了面子還是乖乖被宰,更甭談飲料機製造出來的可樂有多便宜,紙杯成本比飲料還貴哩!
業者第二個可惡的地方,把票價訂得高高,再搭配信用卡、電信業者,推出某種信用卡折扣,消費者喜孜孜地發現辦卡看電影更便宜,奔相走告這項優惠,彷彿不用就落伍了!消費者精打細算的同時,順便替電影業者、銀行製造雙營局面,業者賺到兩人的電影票(折扣是買一送一),銀行賺到發卡量與刷卡金額。
但是像我這種懶惰人,很少為了某項優惠,特地查訪、比價資訊,再花時間辦信用卡,於是我得乖乖付出高得嚇人的原價電影票!國內的電影票過高,早有定論,甚至有影評專文分析國內、國外電影票與書的價差,歸結出國外的電影票低,而國內的電影票價卻是高於先進國家水準,顯然不合理,在台北看一場電影要三百多,簡直是坑人行為。
第三個可惡的地方,業者故意對長排人龍視而不見,眼見排隊人數持續增多,後場仍有工讀生的情況下,還是不多開售票櫃臺,我愈等愈心急,只見左方有一櫃臺竟然空無一人,正想殺將過去時,卻發現那是「電話訂票快速取票櫃臺」。
人比人,氣死人!不甘心,拿起手機上網準備利用中華電信的影城通訂票,我的計畫是:馬上線上訂票,一轉身,立刻跳快速櫃臺取票,帶著熱呼呼的電影票直奔座位,但是我驚訝地發現,原來這項服務要月租費30元,不然每張票多收20元,更扯的是網路訂票又比現場購票貴了20元,這...是...什...麼...世...界...啊!
電影和電信業者串通起來坑錢,你要快速服務可以,就是要給過路費,若是不想給過路費,那就乖乖給我排隊!
實在很佩服電影院搶錢的功力,規劃如此細膩,每一招都是針對消費者荷包而來,身為消費者的我只好打消念頭,望著人龍躊躇不前,期望在開演前趕快買到票。以後消基會槓上電影業者院內飲食問題時,我絕對力挺消基會,臭罵電影院,誰叫他們太囂張,眼中只有賺錢、賺錢、賺錢!
為什麼我想早一點進場?開演前不都是將近十分鐘的預告片嗎?我並不喜歡看預告片,我只是不想在燈光熄滅後,摸黑尋找屬於自己的座位,還要低聲跟鄰座喊聲「抱歉!借過一下!」扭動屁股,斜鑽進侷促狹窄的座位。
終於,拿到企盼已久的票,走進導演馬修范恩營造的歡樂、熱血、惡搞氣氛,心情隨之舞動,享受完兩小時的視覺、聽覺震撼後,步出影院,心頭想著有沒有「超殺女」會來幫我殺光這些機關算盡的電影業者。
99.4.2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