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8 11:22:46| 人氣7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客精神的另一種觀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客精神的另一種觀察

前些日子,常常聽聞到台客相關的訊息,從娛樂圈的談論到文化或政治上的討論,尤其在一場標榜台客的演唱會,與一些政治人物在新聞媒體的發言,那幾天在各種媒體,應該都聽的到看的到相關的討論。

 

在此,並不想依循之前許多人互相爭論的焦點,希望從另一個面相來觀察與分享一些想法。

 

首先,我們先不著重於媒體上所謂台灣客的外在穿著行為等外顯的特徵,而是針對所謂的台灣客精神。這樣的一種內涵的確很難去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讀。在此,允許我們先大致把所謂的台灣客精神解讀為:一種坦白真誠,不做作,一種隨機應變而隨性的態度。(因為感受到社會上這些精神越趨明顯的氣氛,純粹為討論而方便界定,並不是說台客精神就一定是這樣)

 

倘若依照我們這樣的解讀,一些政治人物應該就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污辱台灣的行為,畢竟這樣的解讀似乎是很正面。不過在此,我們並無意來論述誰是誰非,更不希望陷入二分法的迷思中。而且這可以牽涉考量到太多價值觀與政治正確與歷史文化情緒的面向。我們只希望從一些現實的觀察中,單純的來作一些省思。

 

從社會與媒體中,我們觀察到一個越來越顯明的氣氛,我們厭惡做作矯情,虛偽,假道學唱高調等等之類的人或行為表現。反之,我們欣賞贊同,坦白真實,反應現實生活,說出真正感覺的人或行為表現。很不幸的,如同許多領域中所遭遇的問題一樣,當一個良好的理論或精神促動了相關的行為與表現後,久而久之,我們不再思考原始的內涵深義,只徒留下外顯的行為或儀式,漸漸地進而扭曲誤解與爭論,最後常常只是加強擴大且更服從這樣表面化行為

 

原本我們想要表達的重點是坦白真誠這樣的態度與行為,所以我們批評與厭惡一些虛偽矯情的行為與言論。但現在,卻變成,只要我們不是批評而是稱讚時(不論是否是真誠的),我們就認為或感受是虛偽。我們漸漸接受所謂的幹譙 才是真誠不虛偽。漸漸的,我們內化這樣的觀點,加上我們原本文化的影響 (東方文化強調自謙,我們不習慣被稱讚,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們把坦白真誠與幹譙劃上幾乎相等的符號,而把讚美(或不批評)視為虛偽做作的表現。同樣的,我們討厭假道學唱高調,所以我們會嚴謹地批判理論研究等等,但現在卻變成,只要聽到某某理論或是某某專家,馬上會在心中泛起負面的反應,又在說虛假的東西,唱高調。而根本不再思考實際的內容。(理論與現實的確可能有時會有差距,但我們要先注意到一點,在各種專業的學術研究領域中,“理論”所指涉的定義,與一般生活中口語所說的“理論”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差異。有許多扭曲與誤解也常因此發生)

 

曾經看過幾個綜藝節目,很多邀請來的朋友,都像我們一樣,是一般各行各業的一般人,且大多為年輕人。而觀察到的氣氛就是如上述我們說的。當你說出欣賞或稱讚的話時,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你超噁心,你少假了好不好。相同的,只要是聽到所謂的專家或學者說出什麼理論,第一個反應就是真老套,那就只是理論阿,死學者專家,不知人間實情,我們是活在實際生活中。(學者專家和我們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有好的有較差的,有嚴謹有浮誇,並不一定巧於言辭或知名度高的,就一定是好的。很多時候,就如同我們其他行業一樣,真正專注於自己專業的工作者,其實很難有精神與時間去做額外的事。(如:上媒體談論等等)。重點是,知名度較高或常說一些似是而非但很誘人的理論的學者專家,不表示他們就真的較了解與較願意關心人間實情;反之,專注於研究的學者或是各領域的工作者,說的理論與建議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讓普羅大眾聽得懂,因為可能需要許多背景知識,也可能沒有華麗的言語與應用價值包裝,而無法即刻吸引到大眾的注目與關心,但不表示她們就不關心或不懂現實的生活問題,或許其實這些人才是真正關心並真正付出己力以行動企圖改善問題的人。)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都是為了節目效果,或是很表面化生活的細節反應,無須這樣小題大作吧。我們還是會肯定別人與自己的優點,還是會讚許朋友或陌生人,還是會思考研究理論。或許吧,不過很多內化的觀念態度,就是一種立即的第一反應,它就是很表面,我們也因此常認為這不是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告訴自己,只要我認真仔細的去思考一下,那就可能有不同的反應。的確,這是有可能的,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動機或資源來這樣做,這是生活很真實的一面,一個內化的觀念習慣常常是影響我們最多的(常常是我們不會刻意思考就說出或做出的態度與行為)。更甚者,當它是一種內隱的觀念時,即便認真仔細的思考時,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受其影響而不自知。

 

相同的,隨性與隨機應變的態度,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青睞。隨性可能象徵著親和與適應,而隨機應變表示著一種智慧、一份創意、迅速反應與機動性。這些都是很正面與可貴的特質或能力。然而,我們可能要注意與思考的是,當我們把隨性當作我們隨便與任意而為的藉口時,我們可能只是選擇性地藉此抵抗許多自己不喜歡的社會規範與共有的道德價值,並且理直而氣壯。這樣的隨性真的值得我們捍衛與宣揚嗎?而當我們因為不願意或不知如何做,或不願意來費心思考與面對問題或計畫未來,而以隨機應變來催眠自我與說服他人時。你我內心深處其實可能都了解,這樣的隨機應變只不過是茫然不知所措與安慰催眠自我的一種藉口與技巧。

 

在此,並無意製造問題與困擾,只是單純從觀察中分享一些省思;更無意評論台客究竟是什麼或究竟是好是壞,只是藉由“台灣客精神”來形容所觀察到的一種醞釀中的文化氣氛。

 

總結:常聽到朋友間說,互相吐嘈幹譙搏感情,才是好兄弟。的確,真正為我們好的朋友,才可能不諱言的適時點出我們的錯誤與缺失。但同樣的,真正的好友,也應該可以欣賞與了解我們的優點與長處。這兩個方向都是真正的坦白真誠不做作。如果我們發現,不論在公開或私下,我們無法發現他人或自己的長處優點,或是對於說出正面讚賞的話感到不自在,這時我們或許該偶而停下來想想,我們是否真的坦白真誠,或是已經迷失,而只是下意識的遵行一般的潮流文化。(當人們長期習慣於一種立即的反應,很可能在思考、判斷等認知歷程就會受到其主導,此外,負面訊息吸引我們的注意與記憶的機率較一般訊息高,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漸漸養成先知覺先分析負面的訊息,而如此一來,便由此起點影響我們後續的認知歷程,簡例:當新認識一人,相處時,我們如果先注意到缺點或討厭的地方,而可能產生負面情緒,而在後來的判斷,早已受到偏頗的訊息處理歷程與情緒的影響。)

 

同樣的,有一句話很實際:計畫永遠追不上變化。生活本來就充滿不可知的際遇,但是否就是代表我們不該計畫一些大目標,或是就該鄙視計畫。如同前面提到的,不要讓自己用隨機應變當作對人生茫然的藉口。計畫不是要我們事事都掌控,向流水帳那般。而是一個基礎藍圖與理想精神;一種漸進方向與目標,這些才是我們可以面對許多變化與挑戰的基礎,而非一種障礙或一般認為的八股老套的行為。計畫與隨機應變不該是衝突的兩極。誠心地與各位朋友在百忙中一起稍作一些省思。

(關於理論的那個議題,因牽涉太多,難以匆促論之,有機會在討論) (此外,剛好最近有一些相關事件與此篇主題有相關,標題未定,有時間且記得的話在和大家分享) (有許多言詞簡略或辭未盡義之處,希望各位小心與包涵)

台長: Evilove
人氣(7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夢醒時分 |
此分類下一篇:﹝獵龍專案後遺症﹞ 催眠紓壓?
此分類上一篇:八卦有益健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