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醫蜜醫覓醫】
印象中聽說過一位西方古代名醫的紀念碑上刻著一段話:偶而治癒,常解苦痛,永賜安慰。倘若醫師只是看病開藥開刀,視病人或是有病痛的生物為消費者為顧客,那麼確實讓人們很心痛。而這樣的現象更值得我們深切思考與反省。
我們無意將學經歷當作評斷一位醫師好壞的唯一依據,但是這些學經歷或是專業研究應該至少是醫師的一種基礎能力與自我責任。在我心中,沒有這些基礎的自稱醫療者絕非一定是密醫,只要他坦誠告知所有病患與社會大眾,並且真誠地永賜病痛者安慰,付出關懷,分享教導自己的想法經驗,同時深具自我批判能力,並且決不會涉及任何種類形式的交易行銷或是未經嚴肅探究的生理心理病痛的治療法,那麼我不認為他是一位密醫,而是一位具有愛心的生活教導分享者,他是一位蜜醫,甜蜜的生活分享與關懷者(然而在此不表示其所分享的就沒有分辨相對是非的需要)。反之,只要有任何一點違反,那我們就認為他是一位密醫,甚至有些情況下,我們認為他是最可惡的人,因為他可能傷害的通常是在當下許多相對弱勢的生命,並且可能長久損害眾多生理心理與整個生命社會。
這幾天看到幾段新聞,主題是關於一位女士所主張的自我療法。我看到的片面訊息大致上是,這位女士似乎專長一些治療方法,強調所謂的身心靈平衡合一與人體自我治療的能力。而卻有報導指出她一些公開的學經歷有做假之嫌,以及販賣相對昂貴之自稱的相關醫療產品。而之後有些見證人出來為她辯駁,說出一些親身經歷,像是的確由她治療後,身心都改善,還有曾經醫治好帕金森式症等等,以及她好像寫了很多暢銷的書籍,受到熱烈迴響。
在此,我們還是要同樣強調,我們只是經由一些片面的訊息得知這件事,並且也沒有深入了解這位女士所主張的醫療看法。請各位要小心思考。而單從這個事件片面報導中,我們有許多感觸與想法,在此我想只先分享一部份。
首先,學經歷的問題,上述已經大致談到,所以倘若學歷真的是假的,那麼我想這必須誠實的告知大眾,學歷基本上是非常客觀的事實,不該再形成所謂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而是否學歷作假後就代表她宣稱的治療方法或幫助病患的能力都一樣是假的錯的,我們認為不一定,但相對而言或許是有影響的(這需要了解這位女士所主張的論點與相關研究等)。不過是否作假卻會直接影響到更重要的一部份,這影響到一個人的基礎品格與人生原則及面對社會的態度。
至於經歷,作假與否似乎是比較不那麼明確,許多有心者或多或少都可以洋洋灑灑列出一堆經歷。然而我們所關注的不是這種抬頭式的經歷,而是注重個人對於自己專業上的實際付出與過程中一種態度與原則的展現。比方說,一個如此熱衷醫療與幫助苦痛病人,並且以此為志業的專業人士,必然會接觸到許多臨床病症,除了盡心幫助這些病人外,更可能付出心力持續地探討研究相關的方法理論,並且以負責的態度進行系統性與嚴謹的探究或實驗。當然,我們若以這樣的標準來檢視正規醫師,可能也有許多人沒有做到如此,這其中的確有其他層面的問題糾結值得我們檢討。不過我們至少可以得知,正規醫師至少都有基礎的相關訓練,也或多或少曾在自我專業上有過實際的研究貢獻,不論是很微薄或影響深遠的。或許我們可以去檢視一下,這位女士是否有曾經做出任何實際的嚴謹研究,甚至無須一定要刊登在相關期刊報告上,只要自己真的做過的完整系統性嚴謹的研究。倘若從來都沒有,我們可能真的要注意這樣的專業經歷究竟是什麼。
而有一些人或報導也暗示或指控,這位女士藉由醫療與出書來牟取錢財名利,是一位醫療騙子。我們認為這已經是對一個人的人格做出很嚴厲的攻擊,這涉及一個人的動機心理與人格,我們認為這樣的正式報導言論即便是暗示或質疑,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相關證據或深入的追查檢證,並且負起這樣言論的後續責任。而我們確實沒有深入去了解過整個過程,更不十分清楚這位女士以及她所宣稱的療法,我們沒有立場也不應該做出這樣直接絕對的人身指控批評。而在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著書立言是很嚴肅的事,雖然現代社會,只要有人氣有話題性,許多人都可以有機緣出本書,但畢竟還是有某些層次之分。我們沒有看過這位女士的暢銷書,但從片面訊息推測應該是涉及生理與心理健康,也就是說不是純文學創作或個人幻想創作,而可能比較是屬於科學或可思辯方面的書,那麼是有可能去檢視其中的內容,而不至於完全流於人云亦云或各自表述。而至於是否書暢銷,就表示書的內容是相對真理,這樣的單向且直接的因果正確與否,大家應該可以做出判斷,不在此論述。而關於一些滿高價的醫療相關產品,我們也不清楚相關報導的實際正確性,假設是有販賣或行銷,我想不論價錢高低,都要對這樣的行為與產品提出正式的聲明,與負起責任。而關於相關產品的極簡單自我思考,可以參閱 超高價保養品與超可愛的小姪女 一文,有很簡略的分享。
其實相對上,我們並不是那樣在乎這位女士學歷的問題,但非常在乎學歷是否作假與如果作假的原因;並不是那樣在乎這位女士出名的經歷,但很重視對於自己宣稱的專業所付出實際研究與驗證方法的努力及自我批判的能力;並不是那樣在乎這位女士的書是否暢銷,但很關心書的內容是否經過負責嚴謹的檢驗而盡其可能的沒有誤導傷害到任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並不是那樣在乎相關產品的價錢,但很注重這些產品為何有效與如何檢驗的。這些種種都可以從一個人的長期態度與實際作為而非從言語文字與名氣中,觀察出一個人實際的品格與原則,而這些就是我們所重視的。許多人都在覓醫,想找尋到一位真正的蜜醫,但大多時候都遇到密醫,甚至很多時候還成為整個密醫系統中的一員而傷害到自己與他人社會而不自知。藉由這個事件,我們繼續分享一些相關的思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一篇 見證的魔力 。也祝福每個病痛的生命都可以遇到優質的醫療者,以及感謝每一位優質的醫療者。
《後註》文章提及的這個事件,似乎就在一個所謂的澄清說明記者會後結束,對於一些真正實質可以相對客觀調查檢證的部份,以及同樣可以在相對客觀上進行討論批判的問題,進而给予社會大眾一些較為正確的結論。這些似乎沒有大眾媒體在乎,只是有時會聽到關於這位女士或是她的男友是知名廣告人士等的八卦話題。
财 夾雜文章提及的這個事件中,其實有一個更讓我們感興趣的部份,可以衍生與思考許多面向。極簡略的說,可以稱為“自欺”。它可以可能是,認知的錯誤、記憶的偏頗、自尊維護、情緒影響、情境效果與生活因素等等,這樣的議題涉入的層面可深可淺,而影響更是無所不在,可大可小,可以從最日常的事件,到深層的心智歷程,可以影響個人生命,也會影響任何人類組織團體。而探討的方式與內容也可以從許多不同的領域中著手,舉凡生物、心理、哲學、宗教、社會、行為、演化等等不同的範疇,這些之中又可以更細分更多細目觀點,我們著實認為這是一個有趣與重要的議題。
但在這,我們絕非說前文提及的事件或是那位女士是自欺的一種展現。而只是很單純聯想到這個有趣的議題,無關事件與人物本身。而由這個事件,我們聯想到,假如先將自欺侷限或暫定義為,有意識的拒絕或扭曲一切相對客觀的訊息,進而符合自我主觀偏好。如果暫時用這個粗略的定義,同時去檢視我們自己與一些常常爭議很大很多的所謂心靈大師、醫療大師或宗教大師或政治媒體明星,我們自己和這些人會有不同嗎?如果有,又是怎樣不同呢?是因為我們只是自欺而沒有欺人嗎,真的是這樣嗎?而如果是相同,那我們怎麼能有時指稱一些所謂大師其實是騙子壞蛋呢?並竟大師可能真的相信自己是善意,無論做出什麼他人看來是牟利或胡說的事與言論,都是為了背後更重要的善意與愛或更高的價值所做的權宜之計。會不會一開始是蓄意有意識的自欺(可以說尚具反省能力嗎),且具有後設自我認知(可以說還有良心與罪惡感嗎),但逐漸成為成為下意識的自欺,不在有自欺的後設認知呢。
唉!想這麼多做啥呢?自欺欺人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