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很忙碌,忙得暈頭轉向,讓我每每去廁所時,都不免滴沽又抱怨-這是一點使我都不會眷戀的工作,回了家,也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兩眼直直盯著電視,任由時間過,一天天的過,累積的個案記錄、團體記錄雖讓我掛心,卻也很無力在去寫,直到週末,努力的在家大掃除,不用花腦筋的身體勞動,讓我終於可以從工作煩悶轉移到身體因勞動而感覺到的酸痛,現在書寫仍感腰酸然而腦子卻也像經過大掃除般,少了渾沌、多了活力。
因為回家幫忙大掃除,也意外得到一個快樂。--照顧伯父的孫女(?)(輩份的稱呼是我不在行的)
妹妹不怕生,不哭也不鬧。進來家裡就急忙用一雙大眼睛努力的掃瞄所在的地方,是個好奇又愛笑的小女孩,八個月的他,因為還不會爬,所以伯父帶來時,我開玩笑的跟他說:等等我來吸引他往前爬看看,若不爬就打他屁股。我將妹妹翻面,手腳呈爬狀,結果手與腳無法往前划,一攤,妹妹使力的用肚子往前頂,想去拿放在前方的玩具,使勁的力道從他面紅耳赤可以看出她的努力,可,當下的我還不死心的要妹妹一試再試,就希望妹妹能趕緊符合所謂一般小孩的標準,七坐、八爬...
妹妹努力了,只是還不習慣這樣的動作,畢竟都是正面躺著居多。
需要多鼓勵多嘗試。
老實說,我是滿懷期待希望他會爬了,當下的努力與正向眼光是沒有的,我的滿心期待,遮蔽了我的寬容與等待。
一直到了回到伯父家,伯父說著妹妹在學步車上卻不肯滑動雙腳移動,懶惰等等字語說著妹妹或者提起以前小孩與妹妹的差別時,我突然好像看見剛才滿心期待的自我在說著希望妹妹能快塊學會走路,帶著期待興奮然而卻因事實不如所想像的美好,因此有了評價,妹妹似乎也聽懂似的,每每在我們說他的重要關鍵點,會嗚嗚叫著,彷彿不要我們說她的壞話。
我笑著妹妹的聰明,也覺得如何在尊重小孩的氣質與社會標準兩部分達到平衡,是有難度的,尤其是自己的小孩或很親的親人,總會希望能多灌溉再多點愛或再給多些刺激,讓他能往聰明、學東西動腦很快的階段去,求好求舒服是人的天性,這不可置疑,我也希望妹妹將來能變成一個聰明小孩,然而假使因為自己或身旁照顧者的滿心期待而忘了妹妹自有的氣質與潛力的不同,是很可惜的,想要聰明也難使出。
就好比他人對我的滿心期待,太多的時候,我感受到的壓力就足以把我絆倒無法前行,乾脆坐在原地等待法子來解決或滿足自己了,妹妹喜歡就這麼坐著看著我,或許就是這樣吧。
但是,適度是好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