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4 02:56:41|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以安身立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與台灣,本來似乎是不相關的詞彙,一旦放在一起,在台灣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成了一個獨特的標誌,說著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

或許是因為太近了,去描述這個詞彙的時間太短了(至少在我的認知裡,近年對本土的重視,台灣文學一詞才熱門起來),對於台灣文學該怎麼定義,處在怎樣的文學脈絡中,與中國文學的關係為何?這目前這些都是爭議有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有人指責台灣文學不夠成熟、太過狹隘。個人認為,台灣長期在大中國思維底下,近年因為政治環境的改變,台灣成為一個可以說出口的詞彙。因此台灣文學一直以來與政治是無法切割。題材也涉取到社會、族群、甚至國家認同等嚴肅的議題。反映出這塊土地上的書寫者,對於當時所關注的重心所在。再者,分出自己與他者的界線,界定出自己的社群其實是可以理解。也許有激烈一點的說法是與中國劃分一清二楚(即使我們知道台灣與中國,並非簡單的二分法可以解釋),但如果把她視為這是一個過程,確認自己主體性,試圖站在台灣的角度去看待文學,對長久以來大中國思維的反動,也許就會多一點寬厚,多一點等待。等待時間慢慢去說明,我們生活在怎樣的歷史社會的光譜下,關於種種過往而成的文學風景,是何等的面貌。

有人說,文學是上帝的腳印,這樣的比喻指出文學是關於人的生命情感歷程的紀錄。我們藉由文字,去記下一些想法、一些情感、一些生活的片段。從中抒發,將一種情感氛圍傳遞給閱讀的人,甚至透過文字,不論是書寫者、抑或是閱讀者,都獲得一絲喘息的空間。藉由文字去確認自身的存在;藉由文字去經歷另一個人的思想。不論是陳瑚居家即事中對於孩子那份寬容,抑或是小孩偷看父親飯盒的短詩,透過文字,我們都獲得了一點感動,勾起了一點似有若無的記憶。私心認為,這是文學中最寬厚而撫慰人心的地方。

來到台北以後,花了漫長的時間去學著習慣這陰雨連綿,堆疊著雲,天空好低的城市。在離鄉之際,生活情感上的起伏斷裂,源於意外,遇見了一些文字。楊牧在詩的端倪裡說道:「然則,當我涉足入海/輕微的質量不滅,水位漲高/彼岸的沙灘當更濕了一截/當我繼續前行,甚至淹沒於/無人的此岸七尺以西/不知道六月的花蓮啊花蓮/是否又在謠傳海嘯?」用誇張式的幻想,細微的去描繪在太平洋另一端凝視自身故鄉的心情。珍惜與懷念,就這麼寫入這首詩中,在那當下,這首詩感動了我好久。楊牧想起花蓮,而我則想起了台中,同樣在出生島嶼中央的地方,同樣的離開所熟悉之處所。我們本毫無相關,卻因此而有了連結,情感上的連結。文學與真實,就這麼牽扯在一起分不開了。

所以,當我浮沈於生活的瑣碎片段,不安與徬徨之際,會想起凌性傑的太平洋書簡裡「親愛的W,車窗外有風在飛奔,我一個人在路上,自南阻北,跟隨春天末端的風湧同一方向」,想起曾有的想望,轉眼已雲淡風清,靜默的過去成為釋懷,就會勇敢一點的踏出每一步。

在混沌的真實世界裡,至少,還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一個藏所。



後記:
其實這篇是節自要交承給台灣文學通識課的心得,刪去前述的動機交代後,這些描述的核心也許更貼近於最後一句:一個安身立命,一個藏所。安身立命成為最近甚有感觸的詞彙,起於地理思想的課堂上老師不經意的說出他以佛經為安身立命之法。我無所讀過佛經,但同樣的面對這個混沌的世界時,文字與文學卻也成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世界的真實太過複雜,近時常有莫可奈何的感覺,但起碼,在這裡有個可以安靜喘息之處,慢慢整理思緒,知道自己的存在。

所謂安身立命,莫過於此。

台長: Eous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關於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如果是你,你會想要再醒來嗎"
此分類上一篇:隨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